蓬勃发展的中央民族大学(2)

高校 http://www.phb3.com/ 评论

培育各族优秀人才 中央民族大学建校50多年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和民族工作特殊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建校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

  培育各族优秀人才

  中央民族大学建校50多年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和民族工作特殊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建校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学校办学规模发展迅速。2009年,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人数为11240人,比2000年的3603人增长了2.1倍。

  学校的预科教育迄今为止已经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17000多名各类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学校为全国70多所高校培养和输送了7624名合格的少数民族学生。

  目前,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各类研究生共3759人,包含了41个民族成分。迄今为止,共有4977人先后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其中少数民族3047人(占学位授予总人数的62%),涵盖45个民族成分,鄂伦春族、裕固族、独龙族、普米族、鄂温克族等13个人口较少民族也拥有了自己本民族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内普通高校最早开展成人教育的大学之一,学校的成人教育工作走上了特色化发展的道路,目前共设有78个本、专科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专业。近年来,学校成人教育招生人数连年递增,连续3年排名北京市第一。目前在籍学生人数达15000余人。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8所高校之一。进入新世纪后,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38 个国家的留学生,分别以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普通进修生和高级进修生的身份在学校10余个院系学习。截至2008年,学校已为50多个国家培养了不同层次来华留学生20000余名。目前,学校共有在校外国留学生近900人,留学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多层次多专业的办学阶段。

  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中央民族大学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生命线,坚定不移地从内涵入手抓质量,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与布局、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深入,确立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质量保证与监控,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工作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能力、引导创新”的指导思想,着眼于为学生奠定较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功底,着眼于为学生发展提供终生受益的素质教育和专业训练,并提供学生依兴趣、特点和个性发展选择专业的空间;实施校内转专业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根据民族地区的生源特点,进行分级与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根据民族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校优势学科的办学资源,稳步推进双学位教育。学校各学科专业依托自身优势,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学校秉承“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大学文化和治学精神,依据本科人才培养注重能力、突出创新的教育观念,构建了全程化、开放性、交叉性、层次性、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教师研究和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水平。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大力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学术科技活动,推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学校加大力度抓实验教学改革,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基础性实验,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施本科生学科竞赛计划和研究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探索、实践和创新,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体系,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探索按学科性质建院、按专业或专业口径设系的基层教学与学术组织模式,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进一步明确了“突破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面建设”的课程建设思路,通过立项、审核、评选、升级的建设方式,稳步推进课程建设;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互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自主学习平台。

  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根据预科生学制短、文化基础程度不齐的特点,坚持“预中有补、补中有预、预补结合、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教育原则,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行分类、分层次培养模式。进入新世纪,学校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学习”的原则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了以语文、数学、英语3门课程为主干课程的新体系,优化了课程结构。根据近些年来学生汉语水平有所提高的特点,在汉语教学方面实行双语教学,同时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狠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

  为实现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目标,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教育采取了多环节、多途径的培养模式。除积极进行公共政治、外语课程改革外,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在专业课程及培养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如以课题研究、参与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带动课程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术成果的创新;将“实践调查”作为培养方案中必要的教学环节,同时实施“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多种形式的研究生课外学术研究活动,如研究生学术前沿讲座、学术论文大赛、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读书会、学术文化节、“费孝通学术月”等。建立研究生学术科研资助、奖励制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和奖励本校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各项专业竞赛,训练和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为实现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学校还实行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契机,形成学校领导重视,研究生院、院系与国际交流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迅速而有效地拓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空间,形成短期交流访问、联合培养硕士或博士、派出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等多种交流模式。

  在成人教育方面,为了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学校始终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积极主动地调整专业结构,突出优势专业,扶持特色专业,拓展应用性专业建设,较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中央民族大学始终坚持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办学宗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据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及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省部级教材奖24项、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29项、省部级教改立项27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1项、校级教改立项79项;建成国家和北京市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32门、优秀课程48门、合格课程815门;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出版教材222部、艺术类专业音像教材42部;承担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北京市大学生创新与就业计划”项目38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多个队组在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等国家和北京市组织的比赛中获奖,61项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奖。

  建校50多年来,中央民族大学培养出了大批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献身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杰出人才,包括各层面的少数民族领袖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少数民族之精英、民族团结之模范、民族工作之栋梁,其中有近百人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近千人担任地厅级以上领导职务,近万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目前,学校每年向社会和民族地区输送3500多名毕业生。中央民族大学的毕业生遍布祖国各地,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是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人才队伍,他们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各行各业的中坚与骨干,也是建设边疆、稳定边疆、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

【11】 
       

3号排行榜:蓬勃发展的中央民族大学(2)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