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江门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戟

技校 http://www.phb3.com/ 评论

王戟(中)和该学院一众优秀教师。 江门市技师学院致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江门市技师开启学院国际合作办学之路。 在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江门市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 近5年毕业生中,超过一半学生输送至大长江集团、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广东中车

访江门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戟

王戟(中)和该学院一众优秀教师。

访江门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戟

江门市技师学院致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访江门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戟

江门市技师开启学院国际合作办学之路。


在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江门市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

近5年毕业生中,超过一半学生输送至大长江集团、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广东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简称“中车公司”)等重点企业。

未来一个学期,该校将有两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为学生授课。

该校打造的“国际焊接培训考试中心”,是德国TüV莱茵集团在大中华区唯一授权的“国际焊接培训考试中心”,部分学员勇担深圳地铁6号线列车制造重任,成业内广为流传的佳话……

近年来,江门市技师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学院技工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成绩亮眼,这样的办学成效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除了该校办学数十载的用心积累与沉淀外,也离不开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戟矢志不渝的技工教育梦。

从1989年进入该校任职至今,王戟在江门市技师学院走过了31个年头。31年来,王戟始终坚守,见证了该校的跌宕起伏,该校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她都参与其中,并起到了关键或主导作用。

今天,记者以这位技工教育追梦者为样本,剖析江门市技师学院的发展路径,与她一同见证江门市技师学院的峥嵘岁月。

A 从青涩到成熟,与学校共同成长

江门市技师学院的“办学优势”并不是天生而来。该校的发展历史是励志的,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大潮的一个缩影。

1989年,20出头的王戟刚走出大学校门,便跟随改革开放南下的浪潮来到了江门,进入了当时的江门市技工学校(江门市技师学院前身)成为了一名教师。当时的她在教师队伍中“特征”非常突出,她是该校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和唯一的南下人员,也是机械类专业教师中极个别的女教师。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即便最初身边会有一些不解的声音,但我一直都为自身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而感到自豪。”王戟深刻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江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较小,办学经费吃紧,学校需要通过3家校办工厂产生的利润来支撑办学,无论是硬件设施、办学规模,还是专业设置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校生规模不到2000人,只有车工、钳工、电工等几个专业。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告别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阶段,经济迎来高速发展,当时的江门市技工学校也紧跟步伐进入到发展的关键时期。“上世纪90年代初起,我市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我个人以及身边的教师都有了更好的成长土壤,眼看着学校教学研和硬件设施一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我们的拼劲越来越足。”谈起学院发展史,王戟回忆满满。

1990年到2000年,短短10年时间,该校的在校生规模从不到2000人发展至超8000人,相继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技校、国家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并于1994年正式由江门市技工学校升格为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工作热情满满的王戟在这良好的成长土壤中,逐步发光发热,历经教师、校团委组织委员、学科组长、教研组长等多个岗位,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管理职责。

王戟习惯把这十年称为她个人以及该校的“储备期”,正是得益于这十年的沉淀,该校真正把根扎稳,把基础打实,以蓄势待发的姿态迎接后续的进一步发展。

2003年,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正式升格为江门市技师学院。

B 调整培养方向,打造校企合作新高地

“我们办职教不能总说自己多重要,只有被人需要才说明你真重要。”2008年,王戟升任江门市技师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后,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学院在企业心目中变得更有价值。

2010年,适逢国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结合,该学院决定放开手脚,围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做文章”。

说干就干。2010年,该学院与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该企业出资20万元,在校内建立海信校企合作工作站,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企业的全套生产设备、流程、技术。企业还会定期委派技术骨干到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授课,力争让每一位学生一毕业即能上岗。与此同时,该校骨干教师也会经常出现在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前沿技术和企业最实在的需求。

在那时,江门市技师学院的日常教师会议上,始终有一个主题——企业调研成果交流。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教师,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企业情况,成为了一个惯例。

“教师从各个角度持续、深入发现企业问题,并围绕问题集体教研,调整学生培养方向,这样的做法很有优势,既能帮到企业,也能帮到自己。”王戟一直都和教师们强调:“当我们的研究、教学能真正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企业就会主动找上门。”

2015年,该学院再踏出重要一步,与中车公司合作开办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中车班),校企双方精准共建专业。江门市技师学院还为此投入了1500多万元的省级专项资金,高标准建设了5个实训基地。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专业、深入、细致。“在后续的专业设置上,技师学院还积极打造了一大批紧贴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就业质量较高的重点特色专业,如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械人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等,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王戟说道。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江门市技师学院连续两年在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评比中获得优秀等级,并于2014年成为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院校。

C 不惧挑战 全方位接受市场检验

2015年9月,王戟开始负责江门市技师学院全面工作,对于技师学院的办学策略,她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校企合作,并不是企业投入办学经费,也不是学生全部自产自销。”在王戟看来:“现在是市场经济,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要面对市场检验,因此,我们的目标不能单单停留在服务企业上,还要深入调研江门本土产业经济发展方向趋势、转型升级需求。”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学院也逐步认识到,职业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是简单适应单个岗位的人。

#p#分页标题#e#

基于这样的考虑,江门市技师学院首先瞄准了地方轨道交通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输送上,并正式开启了国际合作办学的创新之路。“我校与中车公司合作,在校内建设了集教学、培训、生产、认证、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示范性国际焊工培训中心,并在中车公司建设了企业国际焊工技能提升培训道场。”王戟介绍。

与此同时,大中华区唯一的“德国TüV莱茵授权焊接培训及认证基地”(简称“TüV认证基地”)也在2018年落户技师学院,校企双方正式联手推动焊接人才培训和认证工作,力争让该校成为江门市轨道交通国际认证焊接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点。

据介绍,该基地具备德国莱茵TüV国际焊工培训认证资质,培训学员可在此进行理论和实操学习,并最终在TüV莱茵工程师的现场监督下参加考核。通过培训与考核后能获得“三证”:国家焊工特种作业安全上岗证、国家焊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IS09606国际焊工证。截至目前,在该基地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顺利毕业的学员达176人,通过率100%。

王戟口中的接受市场检验显然不是一句空话。去年,深圳地铁6号线首列车辆在江门下线并交付使用。中车公司本次所交付的车辆箱体全部由江门分公司独立生产。

“该地铁的其中一个重要工序,必须由取得国际焊工认证及国内职业资格证书的焊接工匠,运用专业焊接技术,将铝合金板材焊接成美观安全、高质量的铝合金车体。”王戟自信地介绍,最终,车体工段长赵宏宇带领黄小红、陈志华、梁幸恩、杨国玉、叶柄会、李启聪等一批工匠精英挑起了铝合金车体焊接任务的大梁,并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这些工匠精英均是该院“TüV认证基地”的毕业学员。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全方位接受市场检验的同时,还伴随着难能可贵的社会担当。今年年初,一场异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众多外地技术工人无法按时返回江门企业参与技术生产。“我校急政府所急、企业所急,仅用两天时间就动员300多名学生,分两批派驻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同时再分别动员学生到威铝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支持复产复工,成为了我市派出最多学生支持企业复产复工的院校,用行动践行‘万众一心、共同抗疫’担当。”王戟自信地说。

D 加强高技能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人才梯队素质跨越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2019年年底,王戟正式任江门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上任后,她毫不犹豫带领该校开启“二次创业”,把焦点投向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我们要实现人才梯队的素质跨越,大力度培养更多顶尖的技能人才,让他们成为我校未来的中坚力量。”王戟如是说。

说得出,做得到。今年以来,江门市技师学院新增国家级技能大师1名、省级技能大师2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名、广东省技术能手4名;新增正高级职称人才1人、高级职称人才25人、研究生学历人才27人。

就在前不久,江门市技师学院的全国技术能手吴恩来老师,再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称号。至此,江门市技师学院拥有两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数量在全省技校中排名领先,工作室领衔人分别为马琰谋、吴恩来。

据统计,该校现有专职教师220人,中高级职称占比75%,技师、高级技师达18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个人1人,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技术能手7人,广东省级技术能手45人。

“家校情怀,技能报国!未来,我会继续致力于增强全校教职工的主人公意识,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全力让他们每一位都拥有一技之长,实现技能报国。”展望未来,王戟如是说。

3号排行榜:访江门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戟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