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徐汇区首创资优生教改实验 18年后当年“学霸”纷纷回国延

小学 3号排行榜 评论

原标题:18年前徐汇区首创资优生教改实验 18年后当年“学霸”纷纷回国延续梦想 18年前,他们是全徐汇区遴选出的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18年后,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球顶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然而,在而立之年,他们中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回到祖国。辞旧迎

原标题:18年前徐汇区首创资优生教改实验 18年后当年“学霸”纷纷回国延续梦想

  18年前,他们是全徐汇区遴选出的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18年后,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球顶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然而,在而立之年,他们中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回到祖国。辞旧迎新之际,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回到上海,和当年的老师重聚一堂。

  这些年轻人的成长经历,源于徐汇区从2000年至2004年在全市首创的一项素质教育实验。当时,由位育中学老校长、数学特级教师赵家镐领衔,从全区各所小学招募80余名优秀学生,每年开办两个“素质教育实验班”进行初高中7年一贯制培养,分别在位育初级中学、南洋模范中学和位育中学完成学业。

  “我们希望给优秀的孩子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发现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说起创建实验班的初衷,即将迈入耄耋之龄的老校长赵家镐颇有感触。作为实验的参与者,这些曾被称为“学霸”的年轻人记忆中,并没有刷题和补课的苦痛,“自由”和“尊重”成了他们青春岁月的关键词。

  会考试也要会折纸青蛙

  人群中,总有一些早慧的孩子。如何发现这些孩子,又如何为他们创造一条适合的成长路径?赵家镐说,实验班的目的,并非为了挑选生源,而是一群教育工作者想要实现朴素的教育理念。约400名孩子来自全区每一所小学推荐。

  除了考量语数外笔试成绩之外,这些孩子还要接受体育、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测试。“我拿到的题目是跳绳、演讲,还有,折一个纸青蛙。”女生张恺伦回忆。她的同学们中,也有人被要求用小木棒搭一个模型,并讲出创意过程。“可能,老师并不希望培养出的是书呆子吧。”张恺伦说。

  如今,不少家长关注,进了“大门”要进“小门”,冲名师而去。然而,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赵家镐特意挑选了一批充满热情的年轻教师,担纲实验班教学。在他看来,年轻人和年轻人相处,更容易打破陈规,少一些框框。

  带教实验班时,位育中学英语教师缪晓艳才工作4年。她坦言,自己是带着忐忑的心情接手这批“资优少年”的。但是,她很快找到了和孩子们沟通的“密码”。“他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总有人排名靠前有人落后,我经常跟他们讲,老师中学时也曾经因为偏科,成绩不是很好看,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拼劲全力你们就不回后悔。”善解人意的缪老师,多年之后,仍被同学们“缪缪”长“缪缪”短唤个不停。

  用7年时间找到自己

  在很多人眼中,培养尖子生就要不停做加法,加课时、加作业、加难度……然而,曾经的实验班上却没少做减法——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机械训练,增加社会实践时间,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艺术馆、外出游学……赵家镐说,让学们可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这样一点点腾出来的。

  昔日的皮大王,投身了国防科研;昔日的“文艺男”,成了IT工程师;昔日的“学神”带着顶级名校的光环,回到位育校园当一名普通中学老师……“在一个相对轻松的中学校园,更容易‘找到自己’。”张恺伦的话,代表了同学们的感怀。

  女生张尚峻是同学们公认的“学神”,常年稳居第一宝座。一次,她在课桌里发现了一本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传记。原来,那是赵家镐为了鼓励这个成绩优异的姑娘,悄悄放着的。在这本书里,张尚峻第一次被普林斯顿大学的治学氛围所吸引,也有了出国留学的年头。她从小学起就迷上了天文学,初中和高中也是校天文社团医院。高中毕业,她如愿以偿。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完天文学本科后,又赴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然而,几年前,“学神”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她回到了云南昆明,成为了“美丽中国”公益项目的一名普通支教老师。项目结束后,她继续着自己的老师梦,到了位育中学,成为国际部的一名普通物理老师。“科研可能并不适合我,我希望接触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世界。”张尚峻说得淡然。班主任缪晓燕觉得,张尚峻选择意外又不意外,毕竟,这是个高中时就曾坚持多年到养老院参与公益服务,却毫不声张的女孩。

  “在小学,我始终是年级里最出挑的几个学生,到了我们班,一下就被淹没了。”张恺伦很感激老师营造的班级氛围,让她明白,“即便读书不是最优秀的,其他方面说不定很厉害。”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她,担任了学校心理社社长,并在高考时填报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赴加拿大留学时,她继续选择了认知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如今,张恺伦回上海开始了创业之路,发挥专业所长搭建“人机交互”网络社交平台,创业项目也在上海市女性创业大赛中获奖。

  校广播台编辑、校戏剧社社长……一直是“文艺男”人设的男生杨逸哲,如今怀揣的却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普利斯顿大学三大名校的物理学和计算机专业文凭。“课堂上老师从来不是给出答案了事,而是不断为我们打开一扇扇门,我们也就学会去打开一扇扇窗。”杨逸哲用“自由”和“活力”来形容自己的中学时光,这也成了他在文理科中无缝切换的动力。也正冲着追求更有“活力”的生活,去年底,这名前硅谷工程师决定离开回国,成为了阿里巴巴的一名工程师。

  “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就是这种开放精神的答卷。我们很多同学有足够的能力留在国外,获得更好的待遇。我们选择回国,因为看见了时代的机遇,更因为我们是中国青年。未来的中国梦,一定有属于我们的一抹色彩。”站在台上说出这番话时,活动总策划、男生李蒙悦一改平日笑嘻嘻的模样,表情庄重。

  一个等式给予一生自信

  “我成绩其实不怎么样,下课为校园活动写文书做策划,还要占掉不少时间。但是老师从来不会因为成绩的原因,不让学生参与学校活动。”杨逸哲说。在“学霸”云集的班级,老师悉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自信,从不因成绩高低,对学生另眼相看。

  “3*10=30”,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等式,李蒙悦却牢牢记了十几年。

  这是他初中时一次日常数学测验中,最后一道应用题的答案。当时,两个实验班88人,他是唯一一个答对这道题的学生。虽然得数正确,但卷面上这个简单的式子,和老师的标准答案并不相同。

  “要知道,我当时常年稳定在88名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学渣’。我的卷子上出现这么一个莫名奇妙的式子,两个班又没有人做出来,老师一个叉打下去,我也并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然而,李蒙悦却意外地被数学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原来,赵校长知道了考试结果,特意叮嘱老师,一定要问清楚,这名学生的思考步骤是什么,究竟有没有道理。李蒙悦说,那次全班的表扬,现在想来仍是人生的“高光时刻”,这样的时刻,也让他始终用乐观的精神,去跨过人生中一道道坎——初三时的一次罕见大病,让他的视力猛然下跌至0.1。进入南模中学就读时,每一张卷子,班主任谢文奋都会帮他去放大复印。谢老师还叮嘱每一科老师,把板书写在黑板最中间。虽然几乎失去了视力,但高考、留学、创业,李蒙悦每一步走得踏踏实实,也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在前进路上有所犹豫或放弃。而在同学们心中,他始终是那个对小卖部零食有透彻研究的豪爽男生。

3号排行榜:18年前徐汇区首创资优生教改实验 18年后当年“学霸”纷纷回国延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