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有故事的三株名松 古秀奇异贵于一身

自然 3号排行榜 评论

摘要: 古树名木是黄山风景区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也是黄山历史演变的“活化石”。在列入技术档案的136株古树名木中,有54古树株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其中迎客松、团结松、探海松可算是有故事的“名松”了。 迎客松: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

  摘要: 古树名木是黄山风景区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也是黄山历史演变的“活化石”。在列入技术档案的136株古树名木中,有54古树株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其中迎客松、团结松、探海松可算是有故事的“名松”了。

迎客松: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

  迎客松,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挺立在安徽黄山玉屏楼景区,文殊洞之上、青狮石旁,破石而生,海拔1670米。松属,树高10.2米,胸围2.16米,枝下高3.0米,东西、南北冠幅分别为10.7和13.7米。

  树冠如幡似盖,且偏向一侧,树干中间有7.6米两大侧枝横空斜出,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游人到此,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是画家、摄影家、诗人等艺术家的最爱,其作品数不胜数;也是“国之瑰宝”,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巨幅“迎客松”的画面前,接见过无数外国贵宾,同世界各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迎客松是古树之冠,虽寿逾千年,却郁郁苍苍;又是名木之秀、异木之奇,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先后入选黄山十大名松之首、安徽特级名木、中国72大树王之王等;也是世界之贵,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中国惟一上榜“全球最著名16棵树木” 的古树。

  根据现有资料,迎客松之名,始见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歙县人黄肇敏《游黄山纪》。首次被摄入镜头的是民国元年(1912年)10月,为著名画家汪采白所摄。民国三年(1914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画册“中国名胜第一种《黄山》”,录入了黄炎培当年5月游览黄山时拍摄的“迎客松与石”等32幅照片。民国18年(192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太平陈少峰编著的《黄山指南》一书,选用了迎客松彩色照片置于全书正文之前,迎客松才广为世人所知。

  1960年,由著名铁画大师储炎庆完成的巨幅铁画《迎客松》,首次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决定移往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1994年,由国画大师刘晖创作的巨幅国画《迎客松》,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1963年,我国发行的“特57《黄山风景》”邮票,票面图案选用了迎客松等16个黄山著名景点。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世界遗产——黄山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1公斤和1/4盎司金币的背面图案均以“迎客松”为币面主题。

  如今,迎客松成为中国文化和艺术。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百姓厅堂,随处都可见她的倩影;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她的玉照丽影;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陶瓷、商标、广告都融汇了“迎客松”的内涵;安徽电视台、黄山电视台的台标都是根据迎客松的形象设计的。

  自1981年起,黄山管理部门为这棵松树设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岗位——“守松人”,这是至今为止全国乃至全世界惟一配有专职“警卫”的树木。30多年来,迎客松享受着19位守松人接力式的特级护理;近些年来,管理部门为迎客松安装了自动气象观测站及防雷设施、夜间照明设施等,量身定做仿生态支撑架,先后实施了三次综合性保护工程,并按照五项古树名木综合保护体系,对迎客松进行科学细致的保护,让“国宝”得以“延年益寿”。

团结松:中华各民族团结向上的象征

  团结松,位于安徽黄山西海景区,打鼓峰下,北海至西海游道旁,海拔1600米。松属,树高15.5米,枝下高0.8米,胸围2.22米,东西、南北冠幅分别为13.6米和12.5米。

  树根盘结,一松六茎,相抱相依,枝叶茂密,团团簇簇,竞相生长,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团结,故名团结松。一级保护名木,黄山十大名松;2014年,认定为安徽省名木名录;1990年,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团结松,诸根盘结,侧干众多,团团簇簇,围抱生长,既同享雨露,枝叶茂盛,又共抗风寒,雄伟挺拔,树形优美。站在团结松面前,团结的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纵观古往今来,凡是有合力的地方就是有活力的地方,凡是有合力的事业就是有生机的事业,凡是有合力的民族就是有希望的民族。

  因此,到黄山旅游的游客,都要前往团结松看看并留影,祈求民族团结兴旺、家庭和睦相处。

  团结松原名为“多子多孙松”。 1965年5月,董必武陪同越南主席胡志明到黄山疗养,一天清晨散步于此,看到这棵松树枝繁叶茂,饶有兴趣地数了数枝干,共有50多根,而中国又是55个民族(当时为54个少数民族,加上汉族共为55个民族)。胡志明说,55根枝干象征着中华民族的55个民族,叫“团结松”不是更好吗?也因为 “多子多孙”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悖,此后就更名为“团结松”。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黄山途经团结松,在听 “团结松56根枝桠象征着祖国56个民族大团结”介绍时,十分高兴,就和随行人员一起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雄壮激昂的旋律,在群山峻岭间久久回荡……

  1982年10月,安置团结松石制保护围栏;1988年,拆除通向团结松保护围栏的道路,使游人可观赏而不可攀越,以更好保护团结松;2003年6月,对周边妨碍影响团结松树姿、冠形及营养空间的杂木进行大规模清理。近些年来,管理部门对“团结松”实行了“一树一策、一树一册”的保护措施,并按照“技术监测、日常守护、专家咨询、应急应对、科学管护”保护体系以及《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对团结松进行精心细致地保护,使其始终充满了勃勃生机。

探海松:“黄山松精神”杰出代表

  探海松,地处安徽黄山风景区始信峰,生于卧云峰危崖上,海拔1674米,东经118°10′200〞、北纬30°08′609〞。松属,树高3.1米,枝下高1.1米,胸围1.15米,东西、南北冠幅分别为6.0米和6.6米。

  探海松根扎于卧云峰腰部近90°的峭壁上,面对石笋峰,在近树冠顶部生巨大侧枝向下匍匐,仿佛向空中伸出一双巨臂欢迎四面八方来的宾朋,又名小迎客松;云雾弥漫时,似苍龙探海,戏搅浮云,故名。一级名木,黄山十大名松之一;2014年,被认定为安徽省名木名录;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探海松为黄山松恶劣生长环境的代表,树形优美奇特,树干苍劲挺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深受广大游客的敬仰。当年,原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黄山视察时提出的“黄山松精神”,其中 “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创作灵感多来自于探海松。

#p#分页标题#e#

  相传,有位仙人应邀到黄山赴宴,行至始信峰,只见云海翻腾,浩气临空,于峰万壑,倏忽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另一位仙人东方朔见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犹似老松,不尝他酒,独饮海风,一醉千年,其乐无穷。”那仙翁一听,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心想:这里比仙宫还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于是便摇身一变,化作一棵苍劲的松树,日夜饱饮海上的烟霞。

  探海松是画家和摄影家等艺术家的宠儿;它以清雅、挺俊、潇洒、富有朝气,令游人痴迷、叹为观止。今有诗咏景:“绝壁探身吻烟霞,凌霄翘首向苍穹。霜染翠盖不变色,雪压虬枝不动容。” ,“嶙峋壁立一苍龙,舒展身姿探碧空。送走北来南去客,惟余倩影在山中。”

  1618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二游黄山,在此处看到奇美的景色后大赞:“瞰坞中峰石回攒,藻缋满眼,始觉匡庐、石门,或具一体,或缺一面,不若此之闳博富丽也!”

  1979年7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登临黄山,就这里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 “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山”,“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2010年6月,“探海松观景台”入选黄山市百佳摄影点。观景台上,除了能观赏凌空高悬的“探海松”,还可看“十八罗汉朝南海”、“仙人飘海”、石笋峰、卧龙松、竖琴松等胜景。

  一直以来,黄山管理部门特别重视探海松的保护工作,建立了探海松“技术监测、日常守护、专家咨询、应急应对、科学管护”五项综合保护体系。2008年2月,黄山风景区遭受50年一遇的持续冰雪天气,一层又一层的冻雨裹着冰雪,导致探海松近树冠大侧枝严重下垂。危机关头,黄山管理部门组织人员不顾生命危险,从卧云峰放绳而下,用毛竹搭建起了临时的支撑架,成功防御冰冻雪灾,确保了探海松的安全。(方立华)

3号排行榜:黄山有故事的三株名松 古秀奇异贵于一身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