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柳传志以及我的遗憾

富豪 http://www.phb3.com/ 评论

这一、两年,偶尔会有企业家朋友把网上一些批评甚至指责联想的文章推送给我,或者作一点讨论,以此表达他们对联想的关切。这些企业家朋友无一例外都是二十年前拙著《联想为什么》的读者,我们的相识相交都是因书结缘。批评甚至指责是宝贵的,一家志向高远

  这一、两年,偶尔会有企业家朋友把网上一些批评甚至指责联想的文章推送给我,或者作一点讨论,以此表达他们对联想的关切。这些企业家朋友无一例外都是二十年前拙著《联想为什么》的读者,我们的相识相交都是因书结缘。批评甚至指责是宝贵的,一家志向高远的企业当有这样的气度。但是,如果以今天的环境、今天的眼光去解读或者批判三十年前联想的“贸工技”,即使批评者能够心平气和客观到极致,最多也就是“水煮三国”。

  历史这个东西很难重演,但是可以还原。当我们一定要去认识与分析历史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要还原。无论是要认识这段历史的厚度,还是它对后来的影响,我们都要从还原开始。我出版过六本企业管理著作,无意再去还原和分析什么。一个写书的人,注定有很多遗憾。因为,写书不出版叫做练笔,自娱自乐。出版了就木已成舟。一本书留下几个遗憾,无论出多少本,最终都会留下一些遗憾。

  随着柳传志从联想控股光荣退休,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遗憾中,最重要的部分与柳传志有关。对于柳传志的企业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的认识与思考,我没有太多遗憾。因为,受限于阅历、知识功底,作为一个研究者、作者,《联想为什么》对创业期联想的分析与认识,都只是我1996年的企业认知水平。遗憾也没有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阅历变化,就会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个有时代影响力的企业家,柳传志身上三十多年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其实是最生动和最感染人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信念,称之为理想。我想,这才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很遗憾,我没有写出来。

  入职联想之前,我曾经在电子工业部的直属企业工作了近十年。那个时期的国有企业都有明确的行政级别,我工作过的那家工厂属于厅局级。1992年春天,以前的老厂长、另外两个朋友还有我一起,凑了一个饭局。饭没开吃,老厂长就说前几天部里召开干部大会,所有厅局级以上干部(包括同级别企业领导人)参加,听柳传志作了一个联想怎样国际化的报告。那个时期我们时兴的说法还是国际化。老厂长说,柳总是从1991年全球电脑行业的“黑色456”谈香港联想怎样度过危机。所有的与会者都鸦雀无声,感动至深。所谓“黑色456”,就是1991年4、5、6三个月,全球电脑行业价格急剧下跌,许多生产主机板、附加卡的企业大幅亏损,连台湾一些资深的主机板生产厂家也有关门倒闭的。而香港联想的板卡制造业务刚刚开展两年,公司规模小(1988年投资90万港币),每生产销售一块主机板就要亏损几美元。于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摆在眼前:是不是坚持以及怎样坚持。结论当然是坚持。香港联想最终挺过了困难期,而且还逆市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这件事情背后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开展板卡制造业务以及为什么要坚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PC领域的产品创新(现在的互联网语言叫迭代)是有区域落差的。日本、台湾落后美国三个月,中国大陆落后于日本、台湾半年。这种表现在终极产品上的落差,原因在于我们整个PC供应链的落后,这其中自然包括研发与生产。联想电脑正式投放中国市场是1990年4月,在此之前,香港联想1989年就已经开始板卡的研发与制造。板卡业务的开展为联想电脑的研发生产奠定了基础,而联想电脑从问世伊始,便通过供应链端的努力,实现了中国的PC产品创新与美国同频同步。美国市场推出386、486、奔腾的同天,联想电脑也会在中国市场推出相同技术的产品。我们以今天的互联网思维看这么一件陈年旧事,多半会觉得这太小儿科了。但是,只要经历过或者能够同理心把历史还原到那个年代的人,就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件事情的了不起。

  1995年,原《北京青年报》知名记者段钢写了一篇关于联想的报道,标题叫“联想还能撑多久”。当时的背景是,从1993年开始,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PC市场,原有的一些中国品牌PC企业,要么选择合资,要么转型。联想选择了自有品牌的发展道路,孤军奋战。外界其实是为联想捏着一把汗的。段钢是我们的好朋友,那篇文章写得挺好。但是,柳总对标题那个“撑”字有点介意。接下来没多久,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也从能撑多久这个问题开始。柳总一听,立刻斗士一般的纠正说:“干嘛说我们撑呀?我们是发展。”

  接下来,柳总充满信心的说了一些联想电脑必定成为中国市场领导者的理由。而在同一时刻,联想电脑正在全力追赶IBM和惠普,并在1997年登上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名。从1991年的“黑色456”到1995年的“联想还能撑多久”,看似是两件事,而背后支撑的信念其实是一个:说到做到,认准的方向绝不动摇。作为亲历者,我最真实的感受是自己会被一种气质,一种血性鼓舞到热血沸腾。我想,这也可能是当时绝大多数联想员工的感受。而柳总身上的这种血性与气质,也正是企业家精神、人的精神底色。也是他能够长时间赢得社会广泛尊敬的深层次原因。此刻,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完全与世界同步,某些领域的应用我们甚至处于领先水平。其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在于计算机在中国的应用推广,使得中国拥有了世界最为庞大的计算机人口基数。无疑,联想的贡献居功至伟。我非常认同张瑞敏先生只有“时代企业”的观点。之所以重提旧事,不仅仅是复原那个时期联想的坚持对于此刻中国经济的意义,还在于企业家精神的觉醒,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崛起极为珍贵的力量。而柳总一以贯之表现出来的那种家国情怀、那种血性,对于很多人都会是一种长久的感染和激励。

  我的遗憾在于,即便是一本财经企管著作,即便在近一个世纪之前,熊彼特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便已经十分完整准确。但是,作为有可能实现的研究突破,《联想为什么》这本书,并没有对柳传志那种由家国情怀带来的血性进行分析,对企业家精神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底色,失去了一次重要的机会。这是我的遗憾。现任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先生在《联想为什么》首发式上,曾经引用熊彼特有关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对柳传志的创新、理想发表了他的认识,算是对这本书的补台,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遗憾。尽管之后,我在其它著作中亦作过有关企业家精神的挖掘、分析。但是,这个遗憾至今未能弥补。

  致敬柳总!遗憾之外,这是我最想说的心声!

3号排行榜:致敬柳传志以及我的遗憾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