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狐妾”遗物

历史 http://www.phb3.com/ 评论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鬼狐神妖为主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多数篇章都是以“谈狐说鬼”为名,寄托作者的“孤愤”,宣泄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所述的鬼神故事也多属子虚乌有。但也有的篇章取材于真人真事,内容基本是真实的,如《狐妾》一文即属此类。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鬼狐神妖为主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多数篇章都是以“谈狐说鬼”为名,寄托作者的“孤愤”,宣泄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所述的鬼神故事也多属子虚乌有。但也有的篇章取材于真人真事,内容基本是真实的,如《狐妾》一文即属此类。

 

  《狐妾》中所写的刘洞九,是山东莱芜人,明末天启年间进士,官汾州府(今山西汾阳)通判。该文提到的姜镶时任大同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他投降了李自成的义军,同年六月杀义军首领柯天相等降清,后又联合义军余部抗清,攻陷包括汾州在内的山西多个州县。刘洞九在战乱中得到其妾的智谋相助,安全返回故里,在莱芜城东建别墅孝义楼隐居。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历史事实。至于文中所说刘洞九在汾州所纳之妾为“光艳无俦”、神通广大的狐狸仙女,通常人们都认为是传说故事,不足为信。但莱芜孝义楼村的刘洞九后裔,却世代都坚信他们这位老奶奶就是“狐狸精仙女”。在村里的刘氏家庙内,还专门设一“仙奶奶”灵位,全村人逢年过节都来祭奠这位“狐仙奶奶”。

  《狐妾》中还写到“狐女”离去时,“纸裹数事留赠”,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除文中提到的留下一件“丧家挂门之小幡”外,“狐女”还留下三件“仙物”。刘氏后人将其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但一直对外保密。

  上世纪五十年代,“仙物”传至刘洞九的第二十二代孙刘兴利手中。他当时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一接过“仙物”,就想将其公之于众。但那时政治运动不断,政府号召大反封建迷信,此时若将“仙物”拿出来,引得全村人都来朝拜,上级一定会责怪他搞封建迷信活动,将他当作“坏分子”进行专政。所以,直到1978年后,不再搞“阶级斗争”了,他才将“仙物”拿出来公开。

  那么,“仙物”到底是甚么东西呢?说来也很简单,这三件“仙物”第一件是一个挽?结的长把葫芦,高32厘米,像一尊大肚佛;第二件是一根一把粗的莓豆蔓做的龙头拐杖。据说这两件东西能随季节变化而变色:当春天万物复苏草绿花红之时,葫芦和拐杖都呈绿色;到秋来叶落花枯、草木凋零之时,则又变成枯黄色。第三件是一块皮很厚的茄子瓢。这三样东西虽然普通,却各有奇特之处:第一件奇在葫芦把子上的结是怎样挽上去的?第二件奇在莓豆蔓如何能长得像小树那样粗?第三件奇在茄子怎样能做成瓢?

  据刘兴利的前辈人说,刘洞九同狐妾回到家乡后,狐妾便在院子里种了一棵长柄葫芦、一棵莓豆和几棵茄子,并搭了葫芦棚、莓豆架。后来葫芦架上结了葫芦,从棚顶上吊下来,愈长愈长,有一次刘洞九在家宴客,将宴席设在葫芦棚下。饮酒过程中,张玉婧起身劝酒,不料垂下的葫芦碰到她的头上,令她当众羞红了脸。宴会结束后,刘洞九和张玉婧坐在葫芦棚下喝茶聊天,刘洞九指?碰了张玉婧头的葫芦说:“这个葫芦没长眼,如果长?眼,它就把你的头来闪,免得你在众人面前羞红了脸……”张玉婧听后说:“我让你不长眼!”边说边随手抓起葫芦,三缠两绕地将葫芦的长柄绾了起来。至葫芦长成摘下来一看,竟和大肚子佛一模一样。刘洞九非常喜爱,给它取名叫“佛像葫芦”,将它珍藏了起来,成了刘氏的传家宝。那棵莓豆也很奇特,长得又粗又壮,秋后刘洞九将蔓割下来,做了一根龙头拐杖。那茄子结得葫芦般大,刘洞九又从中间剖开做成了“茄瓢”。刘洞九的后人都认为,“狐仙奶奶”是“仙女”,常在院内葫芦棚下练功、发功。这些植物长期感受到“仙女”的仙气,于是也成了有灵气的“仙物”。

  当刘兴利将这些“仙物”公之于众时,全村人都轰动了。人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的还跪在地上磕头。借这个机会,刘兴利引导大家说:“仙奶奶留下这宝葫芦和茄瓢是干甚么用的?是为了盛金银财宝!如今刘家子孙发财致富的时候到了!仙奶奶留下这拐杖是干甚么用的?就是叫我们走路用,走出这二亩黄土地!走出去干甚么?您看这拐杖上头裂开了缝儿,有伤。伤和商同音,就是叫我们去经商赚钱!”大家一听,都鼓起掌来。有的还说:“对!仙奶奶是山西人,山西人会经商……”

  在刘兴利的带动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村果然走起致富路来。不几年工夫,孝义楼村就由贫穷奔上了“小康”,过上了富裕日子。

  近些年来,孝义楼村虽几经变化,但狐妾的这些遗物(除茄瓢外)仍完好地保存着,并且已经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这些“仙物”将会得到更加妥善的保护,其知名度也将会大大提高!

3号排行榜:《聊斋志异》中的“狐妾”遗物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