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淮阳的重要战事

历史 3号排行榜 评论

第一节 古代战事 一、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桓公完的同父异母弟州吁,受其父卫庄公的溺爱,委以为将,养成他恃勇凌人,骄纵不法。其党羽石厚心术不正,助纣为虐,二人勾结为非作歹,阴谋策划篡夺君位。周桓王元年(前719年),野心勃勃的州吁,在心腹石

第一节  古代战事

一、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桓公完的同父异母弟州吁,受其父卫庄公的溺爱,委以为将,养成他恃勇凌人,骄纵不法。其党羽石厚心术不正,助纣为虐,二人勾结为非作歹,阴谋策划篡夺君位。周桓王元年(前719年),野心勃勃的州吁,在心腹石厚的配合下杀害了哥哥桓公,自立为君。州吁窃位不久,即对外发动战争,对内肆意残害百姓,倒行逆施,招致卫国上至大夫,下至百姓的不满,视二人为乱党贼子。鲁国大夫众仲曾预言:“州吁穷兵黩武必伤众,刑戮妄加必失亲,众叛亲离,必难成事。”

州吁面对“众叛亲离”的严重局面,担心百姓不服而造反,同石厚商议对策,由石厚向其父讨教稳定民心的办法。辞官居家的石碏是卫国有威望的忠耿之臣,憎恶州吁、石厚狠狈为奸,乘机出计,欲以锄奸。鉴于当时诸侯国君即位,需得到周天子的批准,才能名正言顺,稳定君位。于是石碏要石厚陪同州吁去陈国求助陈桓公①,石碏说:当今陈桓公得宠于周天子,陈、卫两国交好②,由陈桓公向周天子美言疏通,定可得到周天子的承认与支持,这样便可安抚百姓。

州吁、石厚不知是计,便一同去了陈国。石碏暗中却派人抢先给陈国的执政大臣鍼子送去密信一封,言明州吁和石厚是杀害国君的罪人,请求陈桓公协助卫国锄奸。陈、卫两国为友善睦邻,卫桓公完生母为陈国女,对于州吁弑兄篡位的恶行,陈侯自然不会坐视旁观。陈桓公即按石碏密信的请求,作了周密布署。等利令智昏的州吁和石厚到达陈国,接待他们的鍼子即带他们到太庙去见陈桓公。太庙门口挂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忠不孝,无德无义者不得入内。”不免让二贼人吃了一惊。州吁、石厚硬着头皮进了太庙,只见大厅两旁伫立着手持兵器的武士,大厅正中坐着陈桓公。桓公即刻呵令将二人拿下,当众宣读了石碏的密信:“州吁和石厚大逆不道,谋杀国君,篡夺君位,请陈国帮助卫国伸张正义,除掉二人。”此时两个贼人才知中计,乖乖就擒。

石碏接到陈桓公捉住二犯的通报后,立即同大臣们商议如何处置。对州吁肯定是处死无异,而石厚是石碏的儿子,众臣认为石厚为从犯,拟从轻处理。石碏说:“我怎能为私情而不顾天下大义呢?”坚决不允,并要亲自去陈国处置逆子石厚。家臣獳羊肩顾及年迈的主人行途劳顿,将他拉住,表示愿意代替前往。于是,卫国派出左宰丑去陈监杀州吁,石碏家臣一同前往处死石厚。卫国随即将避难于邢国的卫桓公之弟晋迎回,立为新君,国家恢复了安定。

君子称赞石碏是位纯正的人。他痛恨州吁的暴行,更痛心自己的儿子助纣为虐,为了维护国家大义,不徇私情,即便是亲人也要使之受到制裁,此即称之“大义灭亲”。本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亲情,后延伸为成语,泛指为维护正义而不询私情的行为。“大义灭亲”与“众叛亲离”这一相关成语从此流传下来。

二、引狼入室

楚文王迁都至郢后,拟再向中原扩张,却苦于出师无名。就在此时发生了息妫事件。

陈国国君陈宣公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蔡哀侯;二女儿息妫,长得如花似玉,许配给淮水之畔的息国③侯。公元前684年,妫氏由息返陈探亲时,路过蔡国,蔡哀侯在宫中设宴款待,席间对息妫进行调戏。妫氏见蔡侯如此无礼,含怒而去。息侯获知这一情况,非常气愤,就派使臣密告楚文王:“蔡侯自恃与齐联姻,不肯朝贡于楚。若楚军假作攻我,我求救于蔡,蔡侯年轻好胜,必亲自带兵救我,我与楚合兵攻蔡,即可捉拿蔡侯,不怕蔡不朝贡于楚。”一番言辞正中楚文王下怀,乘机北进中原。

当年(前684年)秋,九月,楚军在莘地俘虏了蔡侯,息侯犒劳楚军,亲自送楚文王出境。此时,蔡侯才知道中了息侯的圈套。蔡侯被俘到楚国后,为报复息侯,便寻找机会向文王夸耀息妫之美,极力煽动文王伐息。随后,楚文王以巡猎为名,率兵到达息国。文王假意宴请息侯,酒至半酣,楚王装醉发怒,伏兵突起,遂把息侯杀死。妫氏得知情况有变,叹息道:“引狼入室,是我自取!”欲投井自尽,被楚将斗丹抢前一步挡住,引见给文王。文王见息妫面似桃花,果然是人间罕有的美色,随即立为夫人,授称号“桃花夫人”。楚文王将息国改为楚国的属地一县,息国由此而灭。妫氏至楚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熊囏,次子熊恽,恽才智高,被立为君,即楚成王。妫氏至楚三年,始终没有主动和文王说过话,文王问其原因,妫氏说:“我一女子,一生侍候二夫,生不如死,还有什么可言呢?”楚文王为获得妫氏欢心,文王十年(前680年)秋七月,再次兴师攻入蔡国。

文王灭息伐蔡,是楚国北进中原的一重大步骤。息妫被楚文王强占后,三年不语。

三、筑城暴动

春秋,周灵王二十二年,即陈哀公十九年(前550年),陈国大夫庆寅、庆虎专政,陈侯与公子黄去楚、庆氏兄弟为防楚兵,大修陈城。因板筑坍塌,杀死奴隶,役人相命各杀其长,遂杀庆寅、庆虎。这是中国最早的筑城奴隶暴动。

四、郑攻陈之战

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年)六月,郑国子展、子产,因陈、楚联合攻郑时塞井伐树,人民怨恨,率战车700乘攻陈,拂晓突入陈都城(今淮阳),俘陈哀公以下多人,,子产以礼待哀公,平陈后退军。

五、卖国求荣

公元前534年,陈国公子司徒招伙同公子过①谋杀了太子悼(偃师),陈哀公怒,欲诛招。司徒招反围攻哀公,迫使哀公自缢,招遂立哀公次子留④为国君。为得到支持,司徒招即派大夫干征师赴楚报告。哀公的少子胜⑤为揭露司徒招之罪行,携同偃师之子吴⑥也赶赴楚国。楚灵王得知真相后,遂杀干征师,并乘机以惩办乱臣贼子之名出兵讨伐陈国。

楚将弃疾陪同偃师之子吴,率大军逼近陈城,君留闻讯逃奔郑国。司徒招见势不妙,遂使人杀了公子过,作替罪羊,宣称杀太子、立留为国君,全是公子过的主意,以逃避自己的首恶重责。为了苟安偷生,司徒招不惜出卖国家,让陈国纳入楚国版图,为之一县,致使陈国再次被楚所灭。

楚灵王讨伐陈国,达到了扩张的目的,很是高兴。司徒招将“功”抵罪,灵王以协从者处置,免其一死,遂发往越地⑦。

陈国被灭后,作为楚之一县,由楚大夫穿封戌镇守,称其“陈公”。偃师之子吴大失所望,遂奔往株野,继而奔晋。

此即“卖国保命”的故事,后人延伸为“卖国求荣”。

六、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顷襄王即位后,宠信佞臣,疏远屈原等贤良,使得奸臣当道,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落。深谋远虑的大臣庄辛看到这种状况,非常着急,向顷襄王劝谏道:“你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恐怕楚国要走上灭亡之路了。”顷襄王听不进庄辛的劝告,恼怒地说:“先生是老糊涂了吧!现国家太平无事,你故作紧张,惑乱民心。”庄辛说:“这是我衷心的提醒,并非造谣生事,您若不相信,请允许我到赵国暂作躲避,以观事态变化吧!”庄辛遂去了赵国。

#p#分页标题#e#

不出庄辛所料,仅过了五个月,秦国大举入侵,于公元前278年攻陷楚国的都城纪郢,击破了顷襄王歌舞升平的美梦。落魄的顷襄王仓惶逃亡到城阳小作喘息。这时,顷襄王才想起庄辛的忠告,急忙派人从赵国召回庄辛③,向他请教复国之策。

庄辛不计前嫌,诚挚地勉励说:“臣闻鄙语④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我听俗话说:‘看到兔子能想到猎犬,羊跑失了能想到修补围栏,这样做还不算晚。’”庄辛还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治理国家之道。顷襄王听取了庄辛的劝告,“亡羊补牢”,重振旗鼓,把国都迁往陈城(今河南淮阳),授给庄辛执珪爵位和阳陵君称号,扩充了军队,先后收复了淮北、江汉失地和黔中郡的十五座城邑。使楚国复苏,并由此逐渐又强盛起来。

还屈尊三次请曾经游学齐、鲁、赵三国,见识广博,辩才出众,年二十五岁的黄歇回楚,并拜为左徒。并让他出使秦国,避免了秦楚的一场大战,使楚国得以振兴。

七、歃血为盟

楚考烈王五年(前258年),秦将白起以20万大军层层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在这危亡之秋,赵孝成王只得派遣国相平原君赵胜①出使楚国,争取联楚抗秦以救赵。

一向以“善于相士用人”自矜的平原君赵胜,要带领二十位文武全才的人随行,在三千门客中几经挑选,只选出十九位中意的。此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请求同行。赵胜虽对毛遂才能难以确信,但正在用人之际,只好把他列入随行,凑个整数。

楚考烈王六年,赵胜一行到了楚国都城陈郢(今河南淮阳),先拜会了令尹(国相)春申君黄歇,由他引见入朝拜见楚考烈王。。二十位门客立于殿前阶下,赵胜坐于殿上,从容地与考烈王商议合纵抗秦大计。商谈多时,由于考烈王终有畏秦之心,犹犹豫豫不敢答应抗秦。从日出直到正午,商议迟迟不见结果。此时,毛遂按捺不住,便挺身佩剑登阶上殿,问平原君赵胜:“合纵利害三言两语可明,为何长谈半晌,议而不决?”考烈王得知闯入的是赵胜的随行门客,怒斥毛遂多言,喝令退下。毛遂却理直气壮地说:“大王呵斥下臣,实是依恃楚国地大人众,藐视赵国。合纵抗秦是天下大事,天下人均可议论,何谓多言?”毛遂按剑向前,大声说:“今日大王声色俱厉,欺我势单力孤,可现在,大王距我不出十步,性命就悬在我的手里,大王的卫兵再多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毛遂接着说:“过去,商汤曾以七十里封地,夺得夏桀天下,周文王则以百里封地灭了殷纣。他们靠的是威望和德行。”“昔日楚国方圆五千里,甲兵百万人,本应成为大国霸主。然而与秦国作战,却屡次败退,楚怀王作了秦之俘虜,客死秦国。后楚与秦国的白起对阵,首战沦丧重镇鄢郢,再战夷陵被焚,三战逼得顷襄王③丢了国都郢,迁都于陈,使楚先王都跟着遭受侮辱。这实在是楚国百世的奇耻大辱,连赵国都记忆犹新,难道大王不记得了吗?合纵抗秦,并非独赵国需要,而更需要的是楚国。”毛遂义正辞严,一席话说得考烈王满面羞愧,哑口无言,只得点头称是,答应出兵救赵。毛遂随即唤人捧来鸡血,跪在考烈王面前说:“请大王为合纵抗秦歃血!”考烈王和赵胜歃血结盟。考烈王即命国相黄歇筹兵择将抗秦救赵。

后经赵、魏、楚三国联军内应外合奋勇作战,秦兵大败而退,邯郸被围得解。

八、合纵攻秦

战国中期,秦、齐两强东西对峙,秦军实力最强。惠文王称王改元时(前325年),秦已完全据有关中,并在河东占有汾阴(今山西万荣西)、皮氏(今山西河津)等前进基地;在河南占有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及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等重要关塞,控制了关中左中原的战略走廊。黄河天险几乎成为秦之内河.秦进可攻、退可守。各国严重不安,遂策划“合纵”联合制秦。秦为破坏各国的联合,亦派人四出游说,拉拢各国实行“连横”。当时外交与作战手段结合,普遍为各国采用。各国利害不同,各种联盟无法持久。但主要威胁在秦。合纵攻秦之战亦有多次。合纵攻秦有五次,其中有两次是楚国定都陈城(今淮阳)后进行的。

楚考烈王十六年 (前247年),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魏信陵君无忌指挥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地区)大败秦军,并尾追至函谷关后撤军。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获得了胜利。

秦王政(秦始皇)继位后(前246年),吕不韦掌权,依旧采用远交近攻方针,五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黄河以北,全部占领韩上党郡,并重建太原郡(西至黄河,北至山西繁峙,东与燕赵交界,南接上党郡),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中原各国为打破不利局面,以图生存,尽最大努力,于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即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一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由赵将庞暖指挥攻秦。秦新占区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稳定。进攻开始顺利,深入至函谷关内,距秦都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今陕西临潼北)。当秦集中兵力进行反击时,由于联军各怀私心,败退。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

九、李信伐楚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在灭掉韩国的同时,也占领了楚国旧都陈城。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原韩国都城新郑起兵反秦。不久,秦又征伐楚国。嬴政的第二任丞相昌平君因反对攻楚,被免去丞相,派到淮阳稳定局势。昌平君是楚顷襄王之孙、考烈王之子、秦华阳太后之娘侄、继吕不韦之后为秦丞相。其父考烈王曾在秦做人质10年,并娶秦女生昌平君,后因顷襄王病危,逃回陈城,昌平君留秦长大,是镇压嫪毐叛乱的头等功臣。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派李信、蒙武领兵20万伐楚,在平舆、寝丘(沈丘)一带大胜项燕率领的楚军。这时,昌平君领导淮阳军民起兵反秦。昌平君和项燕联起手来,在原韩地军民的共击之下,李信、蒙武全军大败。

十、王翦兵困淮阳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派李信、蒙武领兵20万伐楚失败后,于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复遣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围困驻守在淮阳的昌平君极其楚军一年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因为秦军长时间不出战,斗志渐渐松懈,撤军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昌平君继位为楚王,不久昌平君、楚军统帅项燕皆被杀死。楚国灭亡。

#p#分页标题#e#

1975年冬,考古工作者在梦县睡虎地4号秦墓木质套棺的陪葬箱内,发现了两块制作精湛的木片,长约2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正背两面均有墨书文字,字体为隶书,共计527字,经专家鉴定是秦代家信,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士兵的家信,该家信就是王翦兵困淮阳时的家信。开头是: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

十一、博浪飞锥

秦始皇为了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从统一后的第二年起,年年外出巡游,刻石记功。秦王政二十九年(前218年)春天,秦始皇第三次东巡,途经阳武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关),猛然间,一柄大铁锥从秦始皇御辇边飞过,击中了随行副车,巡队顿时大乱。始皇下令大肆搜捕,却毫无所获。

事后得知,此次刺杀秦王系张良所为。张良字子房,战国时期韩国贵族,祖辈五代任韩国国相。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灭韩。当时张良年纪尚小,还未入仕,他欲为韩国报仇,倾尽千金家产,顾不得安葬病故的弟弟,外出结交天下学士豪杰,四处访求侠客,一心想刺杀秦始皇,谋划复国大业。

后来,张良游学到陈(今河南淮阳)学习礼仪,访问到东夷学士仓海君,共同谋划反秦。不久,仓海君为他物色到一位大力士,寻机行刺秦始皇。在打听到秦始皇将东巡,途经阳武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带上预先铸造好的一柄120斤重的大铁锥,提前赶到博浪沙,埋伏在驰道边的树林丛中。当秦始皇的车驾威风凛凛地驶来,力士奋急起身,猛将铁锥掷了过去,遗憾未能命中秦始皇。始皇大怒,立即下令“天下大索十日”,却一无所获。此时的张良,改姓更名,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隐居起来。

后以“博浪飞锥”作为抗暴复仇的代用词。

十二、张楚政权

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胡亥是一个十分昏庸残暴之君,赵高(始皇时的中车府令,胡亥时宰相)的助纣为虐,政治十分黑暗。统治者对百姓百般搜刮和欺压,农民既要缴纳赋税,还要服劳役兵役。秦律残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阳城人,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秦朝征调淮河流域的九百贫苦农民去北国渔阳(今北京密云)守边。陈胜(陈郡阳城,今商水扶苏村人)在被征之列,并当了屯长,队伍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时逢连绵大雨,误了行期,按秦律当斩。无奈之下,陈胜和另一屯长阳夏人(今太康人)吴广精心策划,揭竿起义。起义军西进,当攻下陈郡的苦(今鹿邑)、柘(今柘城)、谯(今亳州)等地后,接着攻克秦军事重地——陈县(今淮阳),陈胜自立为王,吴广为假王,取国号“张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建立。

陈胜在陈运筹指挥,先后派吴广、周文各大军西征,直指秦统治中心咸阳。次年,周文西征军失利,秦将章邯率军反扑陈城。为保卫“张楚”政权,陈胜派张贺在西郊构筑工事,组织留守义军并亲自督战,在陈城西部摆开战场。陈胜身先士卒,激励部下奋勇抵抗,决心给敌人以迎头痛击,终因寡不敌众,上柱国蔡赐、将军张贺先后英勇战死。陈胜率军坚守陈城一个多月,后被迫撤出。

十三、楚河汉界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汉王三年(前204年)楚军包围了荥阳,刘邦感到形势危急,向项羽求和。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计策,拒绝汉军的讲和要求,并决定乘胜追击。刘邦势单兵弱,但是一个非常善于用计谋之人。他接受谋士陈平建议,对楚军实行反间计,设法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虽勇却无谋,不知是刘邦的计策,果然对范增生疑,并把他驱逐出军。范增蒙受不白之冤,含恨离开,途中病死。从此,项羽多误战机,众叛亲离,形势不利。

项羽向刘邦叫战,刘邦仰仗粮草充足,按兵不动,拒不出战。经过长期对峙,刘邦深知不能与项羽硬拼,加之刘邦父母妻室尚在项羽手中。双方只有讲和,约定以鸿沟为界,西归汉,东归楚,平分天下。此即 “楚河汉界”之来由。

鸿沟①,是战国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开始兴建的一条古老的运河,由魏国首先在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开沟与黄河相接,引水灌田,后经多国陆续开凿贯通完成,其主干是从今河南荥阳北向东,经中牟、开封东南而下,经淮阳境于沈丘入颍水,下流由阜阳入淮河。淮阳为楚地,以西为汉。

十四、固陵之战

楚汉双方订约“楚河汉界”后,项羽释放了刘邦的父母及妻子,随即率军由鸿沟东撤。按和约刘邦本应西归,张良、陈平却竭力劝阻:“汉已占有天下的绝大部分,各地诸侯纷纷归服。项羽兵疲粮尽,这正是苍天灭楚的大好时机!”汉王刘邦从谏,不久,即返辕东向,追击楚军。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十月,汉军追到固陵(今淮阳西北柳林),楚军回击,汉兵大败,只得躲在营垒中,高高挂起免战牌。刘邦依从张良计谋,封韩信为齐王,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并由韩信指挥此战。于是,韩信、彭越引兵赶来援战。十一月,刘贾、英布等人也纷纷率兵前来参战。一切就绪,刘邦对项羽发起了总攻,八方围堵楚军,在固陵展开激战。项羽兵败,令楚军急速东撤,退守垓下(今河南淮阳、鹿邑间)②,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固陵之战”。

十五、垓下之战

#p#分页标题#e#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十二月楚军退守垓下(今河南淮阳、鹿邑之间)后②,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刭而死。

十六、刘邦平韩信

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大将钟离昧在多次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垓下之战项羽败亡后,钟离昧投奔了韩信。韩信和钟离昧是好朋友,钟离昧曾多次向项羽推荐韩信担任大将,但项羽均否决钟离昧的看法。所以,韩信就收留了他。刘邦忌恨钟离眛,就诏令韩信把钟离眛逮捕,韩信不从,并有人说韩信要谋反。刘邦大怒,欲亲征讨伐居于陈城(淮阳)的韩信。谋士陈平劝止并献计:南方有云梦泽(今湖北境内),以天子令召诸侯在云梦泽会猎,陈城在韩信封地西界,且在去云梦泽的驰道上,令诸侯们在陈城汇合,到时候韩信必出城迎候,令武士擒之足矣,刘邦从其计。韩信闻召非常恐惧,有心叛刘邦,但恐负刘邦知遇之恩,不叛则自己有性命之忧,内心犹豫不决。有人献计:斩钟离昧之头,献刘邦以示忠心。钟离昧闻言怒斥韩信:有我在军中,你见刘邦无性命之虞,你卖友媚主不是君子,言毕自杀。韩信果然持其头出陈城西门迎候刘邦,被武士捉拿,载归洛阳。(此即淮阳城西门为平信门,门外的桥为平信桥的来历)韩信向刘邦说明原委后,刘邦赦免韩信,被降为淮阴侯。

不久吕后,萧何密谋杀了韩信。所以今淮阴韩信祠有对联曰“生死两妇人(漂母,吕后),成败一知己(萧何)”,非常凝练地概括了韩信的一生。

十七、黄巢围陈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六月,黄巢率起义军与秦宗权合兵,由豫西经汝南入境围城。陈州刺史赵掣深沟高垒,闭城坚守。巢屡攻不克,于城东南磨旗店修兵营,筑官邸,建基地,扩武装。十二月,赵求许昌节度使周岌、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与徐州节度使时溥等合兵击巢,不胜。次年二月,赵又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援,李派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出兵助战。三月,李、诸、朱三路合兵击巢,大军数百万,云集境内,唐史曾载"食人爨骨",可见战争之惨烈。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连战失利,秦宗权南下六安,黄巢北撤。

十八、母乙董乙起义

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邑人母乙利用明教组织群众,宣传其法为上乘,号"上乘宗",聚众千余,攻占附近乡社。同年秋,声势大震,后梁兵屡战屡败,起义军遍及陈、颍、蔡三州,母被推为天子。数月后,在梁禁军和数郡兵合攻下失败,母乙、董乙等80多人同时被俘殉难。

十九、岳飞三复淮宁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王善率兵围淮宁,岳飞战于清河,擒其孙胜、孙清二将,兵解淮宁之围。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金人又南犯中原,岳飞遣部将王贵大破金军收复淮宁。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侵入东京,陈州失陷,岳飞遣部将张宪血战金兵,三复淮宁。陈州人民为表著岳飞之功,在太昊陵区建岳飞观,并铸铁桧跪于阶下。清道光年间,邑人赵凌云认为,独铸桧不铸诸党恶者,岂平民愤?故而发起捐资,增铸王氏、万俟卨、王俊、张俊四铁像,与秦桧同跪于阶下。岳飞观正殿门上悬“心昭日月”匾额,两侧书“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长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国保民正气壮河山”楹联。

二十、李自成陷陈

明崇祯七年(1634年)十一月,闯王李自成攻克陈州。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二十九日与次年四月二十日,李自成率起义军两次过陈。境内蔡家窝、夹沟寨、傅八口、张周等地聚众响应。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李白成率10万起义军再次攻陈,兵备道关永杰、知州侯君擢、乡官崔泌之、举人王受爵等纠集城内兵民分堞把守,起义军奋勇攻城,炮火击中城内东南隅月波寺火药库,火光冲天,震耳欲聋,起义军乘机登城。守军不知所措,四处惊逃,击毙无数,300名清真客与李欲血奋战,全部灭亡。兵备道关永杰被活捉。后李自成派洪圣翼、惠在公驻陈理政。

二十一、清末捻军战事

清咸丰七年至同治五年(1857年~1866年),捻军在境内活动频繁与清兵团练交战10余次,杀死邑令、千总、通判与练总,声势大振。

咸丰七年(1857年)九月十八日,捻军至戴家集,守城清军出城迎击,在龙王集被捻军击溃,邑令保淳与千总等人被杀。捻军驻黄集、姜楼、大傅庄、王集等处。咸丰八年(1858年)十月,捻军围攻周家口,镇内回民里应外合,周家口遂破,捻军杀死通判王可思。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三日,捻军攻占柳林集,九月二十九日克沙河北岸陈滩寨,杀死练总陈彦臣。咸丰十年(1860年)七月二十九日,捻军克鞍子岭、侯家铺等处。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初七日,捻军万余由光山、固始入境至搬口,次日进逼城郊,围攻县城,邑令会荣、郡守刘拱宸、都司王永庆纠集守军据城顽抗。捻军攻城未克,挥师东去,在刘昂集与清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三月初八,捻军一部骤至王七店。六月,捻军首领张乐行之子,率军自东南沿沙河进驻新站集,18天后撤去。七月二十日,捻军某部又至城南刘老家。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二十六日,捻军人张普还庄,二十八日攻克洼张寨、戚洼寨,二十九日破龙王庙寨、胡庄、孙寨,二月初三入王白店,十六日克鲁台集,七月十九日复驻戴家集、卢家堡等村。同治二年(1863年),捻军复入境,频繁活动于碱庄、观音堂、小李庄、郭庄、麻家庄等处,邑民多有响应。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二十九日,捻军复至城北九里沟。同治五年(1866年),捻军又至城西河坡村一带。

周至清末重要军事斗争年表

朝代

 

时    间

 

纪    要

 

 

桓王     元年   (公元前719年)

三年              (公元前717年)

十三年   (公元前707年)

襄王   十一年   (公元前641年)

匡王     五年   (公元前608年)

定王     四年   (公元前603年)

六年              (公元前601年)

七年              (公元前600年)

八年              (公元前599年)

十年     (公元前597年)

简王     四年   (公元前582年)

十一年   (公元前575年)

十四年   (公元前572年)

灵王     二年   (公元前570年)

三年              (公元前569年)

六年              (公元前566年)

十六年   (公元前556年)

二十二年   (公元前550年)

二十三年   (公元前549年)

景王   十一年   (公元前534年)

敬王     元年   (公元前519年)

二十四年   (公元前496年)

三十一年   (公元前489年)

三十四年   (公元前486年)

四十二年   (公元前478年)

 

陈、蔡、卫、宋四国联伐郑。

郑庄公侵陈,陈大败。

陈、蔡、卫、虢在桓王率领下伐郑,桓王败。

楚成王围陈,陈盟于楚。

楚庄王侵陈,晋赵盾率师救陈。

晋卫联军侵陈,陈盟于晋。

楚侵陈,陈与楚和解。

晋荀林父侵陈。

楚庄王借口平定陈国叛乱,出兵攻入陈国。

宋侵陈,卫救陈,楚出兵为陈解围。

楚子侵陈。

晋荀罃侵陈。

晋韩厥侵陈。

楚公子何忌侵陈。

楚共王侵陈,诸侯救陈。

楚公子贞率师围陈。

宋人侵陈。

筑城奴隶暴动。

郑公孙舍攻入陈。十月,郑公孙夏复率师侵陈。

楚弃疾率师侵陈。

吴败陈师于鸡父(今固始县南)。

吴王夫差攻占陈国三邑。

吴侵陈,楚进军城父(今毫州市南)救陈。

楚公子结侵陈。

楚灭陈。

 

 

始皇 二十四年   (公元前223年)

二世     元年   (公元前209年)

二年   (公元前208年)

 

秦将王翦取陈。

陈胜吴广据陈,号张楚。

秦左右校攻陈,城破。守将吕臣败走,后与英布军合兵攻秦左右校,复陈为楚。

 

西汉

 

高祖     五年   (公元前202年)

更始     元年           (23年)

二年           (24年)

 

楚汉大战于固陵。

岑彭从朱鲔定淮阳。

梁王刘永据国起兵,至陈。

 

东汉

 

建武     二年           (26年)

中平     二年          (185年)

兴平     二年          (195年)

建安     二年          (197年)

 

苏茂杀淮阳太守潘蹇,攻占数县。

黄巾起义军一部在陈与汉将皇甫激战。

曹操军由兖州至陈。

袁术侵陈,杀陈王刘宠及国相骆俊,曹操闻讯引军击术,术大骇,南渡淮河。

 

第二节   民国战事

一、高桂滋反正

#p#分页标题#e#

民国16年(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为配合国民革命军第一、二纵队北上,给北伐扫清障碍,驻县工作组与中共省立二师支部书记苏文焕共做城内驻军高桂滋旅的反正工作。经周密计划,高桂滋旅于5月15日,以演习为名突然包围城内另一驻军阎曰仁团,激战三小时,阎团缴械。事后,高桂滋旅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

二、北伐战争

1927年6月中旬,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第1纵队与奉军在上蔡东西洪桥展开激战,奉军溃败,弃周家口、邓城诸要地,退至逍遥镇一带,凭沙河天险,筑垒坚守,隔河与北伐军第1纵队相峙。6月19日,以贺龙独立第15师为主力自邓城北进沙河,沿河西进,23日。拂晓到西华县葫芦湾,与奉军发生激战,一个小时后,奉军败退,向逍遥镇逃窜。15师跟踪追击,北伐军第4军第12师由郾城县老窝渡河向逍遥镇进击。下午4时,奉军各部集中逍遥镇阵地,倾力反抗,15师第1、4、5各团攻其东,第4军第12师攻其南,激战两小时,奉军不支,纷纷向鄢陵、临颍方向败退。下午6时,北伐军占领逍遥镇,此役毙奉军数百,俘奉军84团团长王步锡、炮兵团团长段某以下500余名,缴步枪1000余支,野炮2门,机关枪10余挺,迫 击炮10余门,马匹骆驼及其他军用物品若干。北伐军阵亡军官3名,士兵12名,伤42名。

三、中原大战

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联军之间展开一场大决战,史称中原大战。双方投入兵力百余万,历时近半年,战祸惨烈。区内除沈丘、项城外,其他各县均系战区,太康、西华、淮阳、鹿邑、为主战区。

大战在河南分陇海、平汉两大战区。太康、鹿邑属陇海战区,商水、西华、扶沟属平汉战区,周家口、淮阳为两个战场的通道,沈丘、项城为蒋军后方

区内陇海战区战事主要在鹿邑、太康进行。

#p#分页标题#e#

战前,鹿邑有阎冯联军孙殿英第5军的6师、24师、教导队、独3旅驻守,实际仅六七千人,枪半数。5月11日,蒋军新编21师完成对鹿邑县城的包围,开始攻城。14日,阎冯联军派晋军骑兵3000余人,由太康支援鹿邑,双方在王寨、赵村间展开激战,形成对峙。25日,蒋军第8军(军长叶开鑫)52师(师长由叶兼任)孙常钧旅接替新编21师围城任务。由于兵力不 足,又腹背受敌,6月5日撤围,南退至王皮溜、郑集一线。为加强防守,7日蒋军又增调暂编第4师(师长秦庆林)开驻代集(今属淮阳)、吴台庙(今属郸城),调骑兵第4旅在鹿邑试量集附近活动。双方相持月余,均无进退。7月中旬,冯玉祥调第8方面军的任应岐、王振军及孙连仲的12、13两师近 万人。东进支援孙殿英,鹿邑大部分地区均为任、王、孙控制。孙常均旅东退亳县孙宫口、十字河。16日蒋军急调郝梦龄的54师东进。20时占据王庄、郑集一线。22日孙殿英撤拓城,所部及援军亦相继撤退。蒋军孙常钧及暂编第4师进占鹿邑,相持70余天的鹿邑战事结束。

鹿邑围城战同时、经商水、周家口的蒋军第2军(军长蒋鼎文)及52师(驻淮阳)北开,加入陇海战场,编入刘峙的第2军团序列。原想尽快夺取开封,但进抵兰(封)杞(县)线遇到顽强抵抗,6月10日东退民(权)睢(县)线。蒋军为组织进攻,6月中间实施左翼迂回进攻方案,14日调1师(代师长胡宗南)9师师长(蒋鼎文兼)、11师(师长陈诚)、教导1师(师长冯轶裴)、教导2师(师长张治中)、52师等由太(康)杞(县)边北进。冯玉祥获此情报,将计就计,部署“口袋陈”:令孙良诚、吉鸿昌、庞炳勋各军驻防睢(县)杞(县)边;令张自忠师守高阳、、葛云龙师守通许,防蒋军突破北部防线,另从平汉战区抽调孙连仲军开抵扶沟崔桥,严守扶(沟)太(康)边。在杞(县)太(康)边闪开一条通道放蒋军北进。17日战斗在杞南打响,激战3日,蒋军毫无进展,当蒋介石侦知冯玉祥的“口袋阵”时,速令各师南撤太康境内。9师撤至板桥,高贤一带,教导2师撤至高贤、刘庄、李楼一带,1师撤至陈寨、玉皇阁、戴岗、梅岗一带,新增调的毛炳文第8师集结龙曲集附近,上官云湘的47师逊母口地带集结。冯军跟踪而至,22日在太康县北两军主力相遇,战斗达白热化,双方伤亡惨重。这时陇海右翼战场,联军石友三部在考(城)民(权)边发动强大攻势,蒋介石的行营车驻地 — 柳河出现危机,津浦线的晋军已攻至济南。23日,蒋介石速令左翼迂回军东撤,向睢县、宁陵转进,29日撤退完毕,免遭“口袋”之难。

平汉战区区内战事主要在商水、周家口、西华一带进行。蒋军曾一度攻至许昌城下,冯玉祥一面调兵增援,一面派兵向蒋军后方进击。6月8日,刘桂堂,贾济川两部,由商水邓城、赵集间南渡沙河,围周家口,占商水,前锋抵上蔡。晋军赵承绶骑1旅,由淮阳李集进,经商水进占上蔡东洪桥。蒋介石急令许昌前线撤军,13日退至沙河一线。54师守逍遥、黑龙潭,47师追击刘桂堂、贾济川,配合周家口守军新编1师(师长岳维峻),解周家口之围。16日,47师将刘桂 堂 和贾济川包围于赵集、邓城、前锋克上蔡,21日克商水,当天47师将围刘、贾之任务移交于13师万耀煌37旅,匆忙向太康开进。23日刘贾渡沙河北返西华县 。冯军任应岐、王振两军为策应刘、贡北撤、向逍遥、龙胜沟发动攻势,被54师击退。7月中旬,联军任应岐、王振两军及蒋军54师先后调往鹿亳战场,商周一带由蒋军岳维峻驻防,下旬,原在郾城作战的蒋军第10军(军长徐源泉)东开周家口、、淮阳(军部驻地)布防。8月上旬,冯玉祥乘蒋军集中兵力于出东津浦线之机,发动“八月攻势”,区内主要在淮太西边作战。但天不作美,攻势开始后,大雨连将五天,双方在泥水中作战,攻势严重受挫,22日蒋军胜利结束津浦线作战,主力纷纷向河南调进,战局陡变,冯玉祥的“八月攻势”无为告终。

8月31日,蒋介石下总攻击令,在平汉线两翼组织5路纵队,向陇海大反攻,其右翼军总指挥何成浚(总指挥部设周家口)辖两个纵队:第一个纵队由第10军组编,总指挥徐源泉,由淮阳出发,经西华、扶沟、尉 氏北占中牟;第2纵队由夏斗寅的13师和陈诚的11师组编,总指挥夏斗寅,该二师先由同东集结区内,后沿西华、鄢陵、许昌、新郑一线,进占郑州。9月5日开始反攻,6日晚1纵占西华,刘桂堂部逃扶沟。10日太康王泰部投蒋,任应岐部西撤。15日1纵48师克扶沟,并速向尉氏推进,10月6日陈诚11师占领郑州,中原大战到此基本结束。

四、窦楼之战

民国27年(1938年)9月,根据毛泽东主席电令和周恩来、叶剑英的指示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在竹沟组建了370多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9月30日从竹沟出发挺进豫东。10月11日在西华县杜岗与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先遣大队会师,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甫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24日东渡新黄河,跨越淮太路,26日行至距淮阳城东北约20公里的窦楼村附近宿营。次日晨,部队突然遭到日军偷袭,司令员彭雪枫当机立断,迎战敌人。战斗中,参谋长张震手持机枪率部队正面反击,彭司令随三大队七中队由马菜园东南向敌左侧突击,经两小时激战,毙敌酋林津少尉以下十余人。此战,参谋长张震、参谋程朝先、排长姚克等五人光荣负伤,排长严履泰为国捐躯。

五、抗日游击队奇袭汉奸武装

1938年10月9日,淮阳县抗日游击队在中共豫东特委薛孟庄支部领导下正式成立。薛朴若任司令,韩纪文任参谋长,计有队员26名,长短枪22支。12月初,汉奸孙二虎部30余人流窜至薛孟庄抗日根据地附近大杨庄宿营。县抗日游击队于次日凌晨化装成赶集群众绕至大杨庄村后,摸岗潜入伪军住室,俘敌30余人,缴获长枪36支。30日,县抗日游击队教官秦铭俊率队员30余人,突然包围城北碱庄日伪据点。汉奸头子张老振等10几名骨干龟缩在炮楼里,秦铭俊化妆成国民政府军四十军军官,诈其出迎,一举全歼,缴获步枪10支、骡子2匹、自行车3辆。张大庄汉奸头子张亮宏,闻讯以数倍兵力向游击队扑来,游击队巧妙迅速转移。

次年1月26日,大崔寨据点汉奸头子崔定国,向日军告密,至使游击队在朱仙寨被围,激战中军事教官秦铭俊壮烈牺牲。游击队员义奋填膺,当夜直捣大崔寨崔定国老巢,活捉崔定国、崔国弼,将其就地处决。自此,扫除了由薛孟庄到东夏亭的交通障碍,使淮太西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p#分页标题#e#

2月19日夜,县抗日游击队悄悄翻过双楼寨墙,活捉伪军13人,击毙10余人,缴获长、短枪10余支,救出一批被抓群众,拔掉了日伪双楼据点。3月,县抗日游击队袭击大郑庄日伪据点,活捉汉奸段国真,俘虏伪军20多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6月,游击队夜袭太昊陵日军驻地,迫使日军龟缩城内。

六、碱庄奇袭汉奸

1938年,驻扎在碱庄的汉奸极其猖獗。农历11月30日上午,住在双楼寨的35名抗日游击队员摆成一个剪刀张嘴的架式,由西、北两面向碱庄扑去。住在碱庄的汉奸队,望见我军的踪影便心慌意乱地放起枪来。游击队员们象猛虎下山一样在枪林弹雨中,飞跃前进。汉奸已溃不成军,向东狼狈逃窜,以张老振为首的10余名骨干被逼进入炮楼里。这时,游击队中有一名军事教官是四川人。他操着四川口音高喊:“我们是四十军的(国民党四十军当时在淮阳西北一带驻防),别打枪,自己人……”。

张老振果真中计,便在炮楼上拱手作揖地说:“误会,误会!国军到了要啥有啥……”游击队员孟庆海爬到了炮楼附近的房顶上乘他们开门之际,把手榴弹扔进楼下棚内伪军堆里。此战缴获伪军10多支长短枪支、2头骡子、3辆洋车等胜利品。

七、夜袭双楼寨

民国28年(1939年)农历正月初,曾把女儿嫁给日本人的汉奸司令张亮宏趁抗日根据地的游击队到西华边境陈寨集训休整的机会,带着日伪军近百人,进驻薛孟村附近的双楼寨。抗日游击队司令薛朴若的母亲也被拉走关押。日伪军的罪行激起了抗日游击队战士的复仇怒火,个个磨拳擦掌,纷纷要求尽快出兵消灭这股敌人,救出老百姓。游击队正感到自己力量不足之时,豫东特委委员王其梅带领一个营的兵力来此相助。经酌商决定,夜袭双楼寨。

正月初九的深夜,天下着毛毛细雨。游击队员在王其梅、薛朴若、韩纪文同志的带领下,从驻地西华县的东寨出发,趁天黑进入淮阳县境。越过十里坡,4个小时的疾走,到了潘庄村。队伍短暂歇息后,按预定方案,兵分四路:一队由周金党带领百余人,到双楼东寨门外埋伏,围剿突围敌人,阻击城内援敌;二队由张先成带领百余人攻打双楼寨西门;三队由薛朴若司令率领50多人从北面拿下岗哨翻越寨墙进寨;四队由化菊芳带领30多人在薛孟村南地伏击。

这次战斗,不仅救出了被抓去的群众,还毙敌10余人,俘虏13人,缴获长短枪数十支。

八、魏凤楼起义

民国34年(1945年),"和平救国军"第四方面军五十六师师长魏凤楼,在中共豫东特委与淮太西县委帮助下,于8月20日凌晨在柳林率部起义,改编为冀鲁豫军区豫东纵队,后归属豫皖苏军区二分区(以下简称二分区)。魏任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兼任二分区司令员。该部在解放战争中转战豫东,屡建战功。

民国35年(1946年)夏,国民政府军14个旅以棋盘战术,围剿中共豫皖苏军区部队,军区独立旅被国民政府军3个师包围。军区电令二分区司令员魏凤楼率部佯攻县城为独立旅解围。魏接电后率分区一、三团,迅速攻占北关,歼灭县保安团守军一个连,.同时向县城发起佯攻。城内国民政府驻军交通警察十七总队火速告急。包围中共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之国民政府军急向县城增援。独立旅迅速向黄泛区转移,魏部亦主动撤出战斗,国民政府军回师扑空,往返徒劳

九、李小庄阻击战

民国36年(1947年)8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二旅八团某连,为配合大军抢渡沙河在此阻击国民党尾追部队,在淮阳县城南朱集乡李小庄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指战员35人壮烈牺牲,合葬于此。1986年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某连李小庄阻击战三十五烈士之墓”石碑一通。该墓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刘邓大军抢渡沙河

民国36年(1947年)秋,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南下,克宁陵、取睢县,解放太康,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纵队主力部队,冒酷暑,踏泥泞,不顾国民政府军频繁空袭,日夜兼程,通过黄泛区。蒋介石妄想凭借沙河之险,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举歼灭于黄泛区内,急调国民政府军整编四十八师、十师、七师,骑兵师一旅及青年军二零六师等部星夜跟踪尾追;电令县内国民政府军驻军整编十五师六十四旅、交警十七总队及民国县政府保安团(以下简称县保安团)将沙河沿岸大小船只全部扣押。

8月16日晨,一纵骑兵团占领县城,纵队参谋处长李觉率骑兵团及侦察、工兵分队随前卫第一旅抵沙河北岸查看水情,筹集架桥物资,制订渡河方案,拟于新站、祝湾、牛口、贾营四处架浮桥抢渡。17日晨,主力部队抵达县境。纵队直属部队驻城西大李庄,十九旅在城南王店临时扎营,二旅驻城西八里庙、李集一带,二十旅宿营城北白楼,该旅五十八团担任后卫。时沙河水面宽120米,深3米以上,河水滔滔,河上无桥,两岸船只已被国民政府军事前扣押。一纵先头部队,在新站一带经过动员,一些群众将隐藏起来的船只50余条,纷纷驶向新站集结,支援大军抢渡沙河。5点40分,抢渡先锋连队趁黎明之前悄悄登船,向南岸急驶。直到离岸约30米时,龟缩在南岸碉堡里的县保安团和新站镇公所地方武装,才突然发现仓惶射击。渡河勇士在机枪掩护下,飞抵浅滩,跳入水中,一阵冲杀,疾速登岸。守军闻风丧胆,狼狈逃窜。一纵先头部队乘机渡河,向纵深扩展。8点,国民政府军飞机10多架,沿河疯狂轰炸,投弹计120多枚。一纵边抢渡,边在新站南门外及夏埠口架起浮桥,加快渡河速度。

18日,空袭骤增,渡河受阻。一纵部队又于新站东祝湾附近架设浮桥,组织抢渡。夜10点,架桥成功,十九旅与一旅辎重部队以及纵队直属部队一部连夜通过。19日晨,国民政府军飞机10余架,对浮桥轮番轰炸、扫射,桥被炸毁,一纵暂停抢渡。

中午,国民政府军整编十师、骑一旅先头部队经县城南进,在赵洼、姚路口、万寨一线遭一纵二十旅五十八团迎头阻击,双方展开激战。五十八团采取正面阻击与侧翼反击相结合,阻止了国民政府军的进攻,该团参谋长郑忠激战中牺牲。当夜,一纵直属一部与第二旅主力,在牛口乘船抢渡。第二十旅、第二旅八团及纵队直属另一部,由纵队政委苏振华、参谋长潘炎率领东进贾营。20日,二旅八团在李小庄、时集、张集一线阻击,掩护二十旅及纵直部队在贾营船渡。骑兵团在倒栽槐涉水抢渡。八团某连在李小庄顽强阻击,打退国民政府军多次猛攻。该连为掩护大军顺利渡沙河,黄排长以下35人壮烈牺牲。当晚,国民政府军近逼贾营。一纵后卫完成掩护主力渡河任务后,向东南方向前进,21日夜在窦门西渡河。22日,一纵部队抢渡沙河胜利结束。

十一、解放淮阳城

#p#分页标题#e#

民国36年(1947年)1月22日,二分区警卫营,奉令攻打驻黄集民国政府县保安团一部。12时许,警卫营借黄风作掩护,跑步前进攻入黄集寨内,全歼守军,将联保主任就地处决。3月25日,二分区一团三营400余人,与驻郑集李柿园一带的国民政府军二十五师一三八旅2000余人展开激战,双方白刃相接。因众寡悬殊,三营重创国民政府军后,撤出战斗。4月,国民政府军十五师六十六旅、交通警察十七总队,纠集附近县保安团向县北一带围剿。魏风楼获悉后率部于老冢南门外设伏。当国民政府军进人火力圈时,20多挺轻重机枪一起开火,全歼国民政府军先头部队500多人。国民政府军另一部向西迂回进攻老冢西门,妄图分割魏部,结果又遭魏部警卫营猛烈痛击。下午,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从太康方向赶来助战,国民政府军狼狈败逃,魏部一直追至县城北关。越二日,国民政府军七十五师六十六旅及交警十七总队,向城北黄庄魏部驻地偷袭,又遭惨败。冬,民国县政府地方武装陈兰波(三孬)、任子林、黄自礼残部300余众,欲从田口渡沙河南遁,被魏部一、三团三面夹击,予以全歼,生擒100余人。

民国35年(1946年)秋,国民政府军集中兵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中共晋冀鲁豫野战军为粉碎国民政府军的进犯,派出机动兵团进军豫东。8月底,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潘炎率独立旅,六分区司令员金绍山率独立团,王荆耀、孟凡馨率六分区太南支队共5000余人进攻县城。当时城内民国政府河南省第七区专员公署警卫营及淮阳、西华、商水三县保安团计2000余人企图凭险固守。经两天一夜激战,9月1日夜,中共部队由南门登上城墙,在激烈的争夺中;登城部队打开南城门,大军攻入,展开巷战。三县保安团纷纷缴械,唯第七区专署警卫营固守专署大院,孟凡馨带领突击队从后院攻破。9月2日凌晨,结束战斗。此役全歼国民政府军守城部队,俘虏第七区保安司令冯开运、淮阳县长刘知凯以下数百人,缴获各种枪支千余,首次解放了淮阳县城。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之国民政府军,闻豫东连失数城回师救援,中共部队主动撤离。

民国36年(1947年)初秋,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民称刘邓大军)的第一纵队(杨勇部、以下简称一纵),在商丘、兰封之间跨越陇海路南下,驻守淮阳县的国民政府军十五师六十四旅,闻风丧胆,向周口方向逃窜。8月16日晨,一纵骑兵团占领县城,淮阳再次解放。一纵抢渡沙河,挥师南下。8月20日,尾追一纵之国民政府军,撤离县城后,民国政府河南省第七区专署所属部队及淮阳、太康、西华、鹿邑四县保安团2000余人,集结县城,成为豫东国民政府军残部重要据点。为彻底解放豫东,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参谋长陈明仁、政治部主任王幼平、独立旅旅长金绍山亲临指挥,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组织攻城。9月6日黄昏,军区三十团涉水直插西关,与民国政府守军展开激战。三十五团进攻南关,侧翼迂回突破前沿,插人南关北端,控制吊桥,斩断守军退路,分割聚歼。7日凌晨,攻城部队占领南关、西关后,集中山炮3门、迫击炮6门、重机枪15挺,翌日黄昏向县城发起总攻。三十团三营七连班长陈继昌(爆破英雄)奋不顾身,四次涉水爆破西门北侧城垣,为攻城部队开辟了通道。与此同时,三十五团集中炮火打开南城墙缺口,突击部队仅用八分钟时间从南、西两面分别登上城墙,打开城门。主力进城穿插分割与守军巷战,当夜12时结束战斗。活捉民国政府河南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镇江,保安副司令王成章,淮(阳)、太(康)、鹿(邑)、柘(城)四县联防司令于子器,国民党淮阳县党部书记长于伯龙,淮阳县县长张绍九,淮阳县参议长鲁瑞五以下1400人,击毙200多人,淹死100余人。缴获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26挺、长短枪1200支、子弹数万发、电台3部。参战部队受到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

此次县城解放后, 中共为战略需要,组织民众拆掉城墙,建立淮阳市政府(属豫皖苏军区、二分区)。自此淮阳县城由国民政府军豫东的重要军事据点,变成了国共两党部队均无固守,常处“拉据”之势的城镇。

民国37年(1948年)初,国民政府军新五军在县城盘踞月余,淮阳市政府武装(以下简称市队)在城郊辗转周旋。2月,新五军撤离后,市队常与还乡团张庆禄(张豁子)部抗衡。7月市队遭还乡团偷袭,26人壮烈牺牲。8月,重建淮阳市委、市政府及市队,国民政府军及其地方武装自此土崩瓦解,淮阳县城彻底解放。

民国时期重要军事斗争年表


时    间

 

纪  要

 

11年(1992年) 9月

12年(1923年) 3月

3月19日

13年(1924年)11月

14年(1925年) 1月12日

11月24日

16年(1927年) 5月15日

6月9日

17年(1928年) 8月

19年(1930年) 4月

10月

21年(1932年) 9月10日

30日

22年(1933年) 9月6日

27年(1938年) 9月5日

11日

10月9日

11月27日

28年(1939年) 2月27日

 

张庆(老洋人)率杆众千余入县境。

张国信(张庆)率杆众复入境。

山东范明新率农民起义军过境。

杆首王卯率众百余,骚扰八、九两区。

杆首刘胡子陷五区杨寨。

杆首路老九率众千余,架梯破城。27日破朱集。

原国民二军旧部高挂滋旅在共产党员苏文焕帮助下起义响应北伐。

30余股合并的杆众,约数万人,在柳林毙男女票百余人。

杆众渡沙河北上,踞鲁台、小姚营、吴楼一带。

蒋、冯、阎中原会战,国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第二军、第十军过境北上。

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十一师、二师在县改编。

杆首李功成率众千余人,破戴集杀人百口,抢走短枪30余支。

国民政府军豫东剿匪指挥官刘濯率骑兵第一师来县清剿杆众。

杆首杨立功率众2000余人,攻破冯塘,杀124人,其中14户被杀绝。

日军侵占县城。

国民政府军四十军在染坊庄一带与日军激战。

淮阳县抗日游击队成立。

新四军第六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率部东进,在城东北窦楼与日军骑兵激战。

县抗日游击队配合国民政府军四十军,在于集一带歼灭日、伪近千人。

 

3月

4月2日

7月

9月12日

29年(1940年)1月28日

2月8日

5月14日

6月17日

30年(1941年)11月

12月

28日

30日

33年(1944年) 7月6日

10月18日

31日

 

抗日游击队与大、小何庄联庄会清剿土匪,处决匪首17人。

抗日游击队夜袭大郑庄据点,活捉汉奸头子段国真,缴获长短枪20余支。

豫东伪军曹溪臣部300余人窜至王店,被国民政府军某部歼灭。

县抗日游击队,夜袭太昊陵日军防地。

国民政府军暂编骑兵第一师,攻克西关,与日军浴血奋战。

国民政府军暂编五十六师三团,在朱集遭日、伪军合击,该团官兵壮烈列殉国。

日伪军数百人偷袭冯塘、于刘寨,抢劫一空而去。

国民政府军某连,在鞍子岭北小焦庄截击日军汽车两部,击毙日军20余人。

日伪军再次袭劫冯塘,烧民房500余间。

国民政府军第一战区泛区抗日游击队挺进十七纵队(方守卿部),在冯塘遭日军包围,激战一天,方部牺牲大队长杜文启以下百余人。

国军政府军某部在城南耿楼与日军遭遇,毙日军百余人。

国民政府军十五集团军(何柱国部)某团在黄路口魏寨与日军激战两天,击毙日军70余人,何部伤亡甚重。

日、伪军空袭薛孟庄,抓走民兵及群众40余人。民兵任虎子英勇就义。

国民政府军鲍汝礼部,在葛店,徐寨一带与日、伪军激战一昼夜,鲍部惨遭覆没。

中共冀鲁豫军区水东独立团二大队(简称二大队),南下县境,抗击日、伪。

同时,建立淮太西县大队。

二大队在潘庄遭日、伪军3000多人四面合围,该部突围北上。

军分区司令员余克勤率二大队回师南下,一举攻克齐老家伪军据点

 


 

永嘉        四年       (310年)

兴宁        二年       (364年)

太元      十二年       (387年)

 

汉河内王刘粲掠陈。

鲜卑人慕容评陷陈。

翟辽遣子钊攻陈,朱序遭秦膺击走之。

 

南北朝

北魏

 

孝昌        三年       (527年)

 

郡民刘获、郑辩率众起义,后遭官兵杀害。

 

 

大业      十一年       (615年)

 

起义军将领卢明月,率众10余万攻陈

 

 

兴元        元年       (784年)

中和        三年       (883年)

光启        三年       (887年)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于曲环大战于陈。

黄巢起义军围陈。

蔡将石璠率万余人攻陈,朱全忠遣将朱珍、葛从周擒之。

 

五代

后梁

 

贞明        六年       (920年)

龙德        元年       (921年)

 

母乙、董乙率众起义。

陈州刺史梁惠王友能据陈州兵变,五月降。

 

 

建火        元年      (1127年)

二年      (1128年)

三年      (1129年)

绍兴        六年      (1136年)

八年      (1138年)

十年      (1140年)

三十二年      (1162年)

 

淮宁人杜用率众起义。

金人攻占县城,守臣向子韶战死,不几日金人撤去。

宋起义军张用、王善攻城未克。

金兀术复攻县城。

金兀术遣王伯龙再取陈州。

岳飞遣张宪收复县城,金人复围攻,城破。岳飞再遣孙显大破金人于陈、蔡界、李山、史贵、韩直于县城大破金兵。

金人再攻县城,守臣陈亨祖全家50余口战死。杜彦救援,大破金兵。数日后,金兵复陷淮宁,守城统领戴规殉职。

 

 

天兴        二年      (1233年)

 

陈州振武都尉李顺儿兵变,杀行省粘葛奴申、招抚使刘天启。不久被金将虎威都尉蒲察合所杀。

 

 

至元        三年      (1337年)

 

陈人胡闰儿(号棒胡)率起义军攻陈州。

 

 

洪武        元年      (1368年)

嘉靖      三十年      (1551年)

三十二年      (1553年)

三十五年      (1556年)

崇祯七年至十五年 (1634-1642年)

十一年      (1638年)

 

大将军徐达取陈州,元守将左君弼以城归附。

山东李帮祯率起义军入豫,陈州卫军奉调征讨。

柘城人师尚诏率众起义,陈州卫军奉调征讨。

陈州卫军奉调御倭。

李自成起义军四次过境与睢陈兵备道关永杰多次激战,两克陈州。

起义军将领袁时中率部围城,与兵备道关永杰激战。

 

 

顺治        二年      (1645年)

咸丰        三年      (1853年)

咸丰        四年      (1854年)

咸丰七年至同治五年(1857-1866年)

 

清军入境。

太平军200余人在李埠口、高山顶与清军激战。

太平军至周家口,三日后,夜撤。

捻军与清军在境内激战频繁。

3号排行榜:发生在淮阳的重要战事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