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池州市市长雍成瀚代表:主动发力,对标长三角发达城市

权势 http://www.phb3.com/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16日消息(记者孙叶 王利)据中国之声3月15日《新闻晚高峰》报道,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在如此大的区域内,要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理顺机制体制、加强统筹协调尤为

  央广网北京3月16日消息(记者孙叶 王利)据中国之声3月15日《新闻晚高峰》报道,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在如此大的区域内,要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理顺机制体制、加强统筹协调尤为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协同发展进展如何?如何继续整合沿线省市优势资源推动长江经济带下一轮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来自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代表委员们带来了自己的议案提案。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门户和枢纽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看来,上海着眼于区域协同做出了很多先行先试。他介绍说:“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交通方面的互联互通,‘断头路’在接通,地铁在接轨,高速公路在规划。交通是基础性的东西。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营商环境,在国内有比较好的基础。我们也通过自贸试验区的探索实践,对标国际最好水平、最高标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上海这座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城市,正带动着长三角的其他省份优化营商环境,在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方面下足功夫。邵志清表示:“现在每个省、市都做得很好。比如浙江有‘最多跑一次’,江苏有‘不见面审批’,上海提出‘一网通办’,每个省、市的公共服务都做得很好,很有特色。”

  安徽省池州市是长江边上有着明显产业短板的城市,近年来主动发力,对标长三角发达城市,加强联动。全国人大代表、池州市市长雍成瀚表示:“江浙沪跟我们的一些互动性加强了。我们要补短板、对标,包括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方面。”

  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市,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去年,重庆市新开工渝湘高铁、重庆东站等重大项目,渝贵铁路等项目建成投用,助力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协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存荣表示,将力争开工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加快武隆机场建设和万州、黔江机场改扩建。构建以“一干两支四枢纽”为骨架的内河航运体系,打造名副其实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同样在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方面,四川省与国家民航局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天府国际机场明年年底将基本建成。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发改委主任范波表示,去年四川省派出代表团专门去重庆,共同签署了深化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川渝协同发展。他说,这为下一步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特别是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15年年底,成渝高铁通车将成都与重庆的通行时间缩短为1.5小时。今年,连接成渝两地重要城市的成(都)达(州)万(州)铁路即将动工。今年两会,有代表透露,沿江高铁也即将动工立项,2025年前全部建成,届时从重庆到上海1600多公里的距离只需要5个多小时,进一步带动宜昌、武汉、合肥、南京等沿线城市发展。范波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非要重要的一点是让长三角、武汉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这几个通道形成区域合作。”

  然而,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各省份之间生态保护协同性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建议,要从制度层面细化长江经济带区域联动机制,加强东西部省份城市之间经济、资源互补。他说:“生态建设方面还需要区域间的联动。贵州这么多好的农产品,要向长江中下游的省份更多进行输送,我觉得还需要得到区域内省份之间更多的支持。在科技创新方面,长江沿线的城市经济都比较发达,需要东西部之间进行更多的合作,从而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2016年,上海松江区率先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构建科创走廊。短短两年多的时间,G60科创走廊从上海松江延伸到浙江杭州、江苏苏州、安徽合肥等九个区市,成为长江经济带下游重要的交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通、重组和优化配置的大通道。但由于是跨省市的协同创新发展,共建G60科创走廊遇到了不少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认为,G60科创走廊急需优化顶层设计。“大家已经提出G60科创走廊,实际各地都在筹划,但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应该也跟长三角一体化一样,要有顶层设计,各个市再合理布局分工,这个事才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又能够差异化发展。”刘锐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面对长三角三省一市新的发展机遇,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认为,长三角地区需要铲除行政区划的壁垒,做到基础设施一体化、营商环境一体化、重要平台和项目一体化。“比如我们现在规划当中的沪杭甬高铁、宁波到上海的跨海高铁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再如科研平台,上海、江苏科技资源特别丰富,能不能溢出,让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让科技资源向外释放。”

  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领头羊”,上海市在引领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上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认为,一方面要从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构建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上海在长江尾,从整个发展态势看,上海应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个协调机制上海要参与,而且上海要跟11个省市一起商量。当然,这个体制机制,从政府层面要建,社会力量也可以参与,比如一些环保组织、学术界等。”张兆安表示。

3号排行榜:【中国之声】池州市市长雍成瀚代表:主动发力,对标长三角发达城市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