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麦家:小说都与孤独有关,总是触及人生幽暗

作家 http://www.phb3.com/ 评论

年轻时的麦家。 麦家。张杰摄 谍战系列小说。 编者按 巴蜀同盆地,川渝一家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热词,川渝合作迎来新的历史时期,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带领读者走近川渝两地学者、智者,探访他们藏在书斋深处的故事。这次,我们走近著名

年轻时的麦家。

麦家。张杰摄

谍战系列小说。

  编者按

  巴蜀同盆地,川渝一家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热词,川渝合作迎来新的历史时期,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带领读者走近川渝两地学者、智者,探访他们藏在书斋深处的故事。这次,我们走近著名作家麦家。麦家与四川有着深厚的缘分。他在四川工作、生活15年,多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是在四川完成,他更是称成都是他的第二故乡。

【名家档案】

  麦家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1 年考入军校,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 系 。 1986年写作,至今已出版有《解密》《暗算》《风声》《人生海海》等六部长篇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被译成30 多 种 语言。2014 年《解密》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年度十佳小说”;2015 年获美国CALA 最佳图书奖;2017 年被英国《每日电讯报》列入“全球史上最佳 20部间谍小说”。

独特写作

  “怪叔叔”小说主题都是孤独2019年5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纯文学与精彩故事——从麦家《人生海海》说起”座谈会上,小说家苏童这样向现场大学生介绍,“麦家其实是个‘怪叔叔’,在他身上有好多例外。在文学圈中,他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不在潮流之中的人,他不属于任何文学流派、团体,而是以个人的面孔出现,影响文坛和读者……他心里永远有一个声音:你们所想的那个不是我。而他是谁?只有他知道。”
  近距离观察麦家,与他交流,会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种比较明显的脆弱感、紧张感。这跟他的小说主题,也是相互呼应的。不难发现,他所有小说的主题,都是孤独。不管是《暗算》里的“听风者”,还是《人生海海》里归乡的流浪者“上校”,无一例外。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曾评价麦家是“在黑暗中写作的人,总是触及人生幽暗的地方”,“麦家总是把自己逼到悬崖上、黑暗的地方,写作才落下来。”
  对外界这些感受、评价,麦家坦然承认,“孤独是我生命的底色,恐惧也是我生命的底色。我的写作,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都会写出生命的这种孤独感、恐惧感。对我来说,孤独和恐惧,是生命隐藏得最深的,也是仓库里储藏最丰富的。很多东西是辩证的。这种东西对于生活,或许是负面的,折磨人的,但是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并不是坏事。当你把自己人性中脆弱、幽暗了解透彻,往往也更能了解他人。都是相通的。”

幽暗童年

  写日记成抒发情感唯一方式孤独、幽暗的书写风格,与麦家的童年经历有关。儿时他就品尝过孤独的味道、恐惧的味道、痛苦的味道。1964年,麦家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蒋家门口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儿时的家庭,因为家庭成员在所处时代的政治地位低下,使得麦家从小就被别人歧视。备受欺辱的童年,孤独过早地压迫了他,把他变成了一个奇怪的孩子,不爱跟人说话。他将内心的恐惧都写成了日记,这也为他后来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基调。“我的内心跟我童年的经历有关系,我本身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因为我的童年整个家庭都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
  麦家在自卑和恐惧中度过自己惶惑的童年。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他的母亲形容他是“洞里猫”,整天窝在角落里,不出门也不说话,即使出门,也是挨着墙根走路。童年的苦难和孤独,让麦家的性格越来越内向,写日记成了他抒发情感的唯一方式,也是他唯一与人交流的通道。小时候的麦家经常会做一个梦,他会梦到有一只五颜六色的大鸟把他叼走,这个梦他连续做了五六年。他梦想着能有一个英雄把他带走。
  1981年,麦家参加高考,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他终于有机会离开他做梦都想逃离的小山村。

无心插柳

  小说成为表达的正确方向麦家上的大学是一所培养军事情报人员的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在某特殊机构从事无线电信号分析和接收工作。天性敏感孤独的麦家,渴望精神上的滋润。文学提供了这种滋润。在空闲时间,他开始读大量的诗,包括泰戈尔、惠特曼等抒情诗人的作品。
  多年后,2020年8月,在杭州与来自河北的几十名青年作家座谈时,麦家再次梳理式回忆这段经历,“当时生命中有一种本能的需要。我需要文学的美感来滋润我、抚慰我。”周围的人看到麦家每天读诗背诗,“有的赞赏,有的也觉得我很滑稽。但不管怎样,我很感激那段时光。诗歌平息了年少轻狂的我无法散发的激情。”
  读多了就想写。麦家开始写诗。写了就想得到认可。他寄出去很多投稿信,杳无音讯,退稿信都没有,真正的颗粒无收。受到打击的麦家,索性就单纯地把文学当成亲人陪伴。不再刻意写诗投稿。很多世事就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一天,看到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部青春小说,靠情绪支撑,没有很完整的情节。接近日记体。麦家自己也写了多年日记,写很多青春困惑,诉说苦闷、愤怒。这种联想,让麦家开悟:小说原来可以这么写,那我也可以写啊。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摸到的一种腔调,推动麦家写作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并且这篇小说很快在一家知名文学刊物上得到发表。这让麦家意识到:自己可能与诗歌无缘,小说则很可能是方向。
  从此,由诗歌出发的麦家,从抒情走向叙事,开始了他的小说之路。当然,当初对诗的热情,也没有白费。在麦家的小说中,诗的气息,明显流到了小说当中。这或许正是,麦家的小说既有故事的流畅,又不缺乏文学光芒的秘诀所在。

埋头写作

  毕业季完成《解密》核心从诗的抒情走向小说的叙事,麦家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方向。但他没有想到,走在正常的方向,想要收获文学的硕果,需要走那么曲折的路,有那么多的艰苦摸索和煎熬等待。
  1989年,麦家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进行系统文学学习。在军艺里读两年书,听了很多文学讲座。教学参谋会邀请名家来给学生开讲座,大大开了麦家的眼界。但是,他自己却一直没写出什么东西,“就算开始写,也都完成不了。我好像突然不知道怎么写小说了。”麦家又一次陷入苦闷和自我怀疑之中。
  很快,毕业季来了。同学们都出校门找工作,联系单位。走廊里吵吵闹闹。麦家没有出去,他坐下来,心里酝酿着,要写个大东西。两年在军艺的积累,功力涨得足够,终于能写了。他也理解了自己为啥陷入两年写不出来东西的迷茫期,“因为吸收的速度超过了输出的速度。其实是在涨功力。”
  写啊写啊,就这么埋头写着。他想起曾经一起工作的那群人。“无论何时何地保守秘密比你生命更重要”——这是一群在刀尖上跳舞的人。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深深地烙在麦家的记忆之中。他们的故事被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幻化成麦家笔下的传奇。
  军艺宿舍的同学们都走完了,暑假开始了,宿舍断水断电。麦家找老乡帮忙,找到一个床铺借宿,在小板凳上趴着,继续写。“我当时整个生活在这篇小说里,心无旁骛。铆足了劲儿要一口气完成。”终于写完了,5万字,这就是最初版本的《解密》,也是后来二十多万字《解密》的“核心”。

3号排行榜:解密麦家:小说都与孤独有关,总是触及人生幽暗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