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要面对的世俗事务

作家 http://www.phb3.com/ 评论

上海赴美求学的青年作家钱佳楠日前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一个没用的中国女儿的悔恨》,诉说了在上海的母亲中风以后,作为女儿的她的苦恼。她很想回上海陪伴母亲,但又放不下学业,想继续留在美国,又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她陷入了一种矛盾的纠

上海赴美求学的青年作家钱佳楠日前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一个没用的中国女儿的悔恨》,诉说了在上海的母亲中风以后,作为女儿的她的苦恼。她很想回上海陪伴母亲,但又放不下学业,想继续留在美国,又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她陷入了一种矛盾的纠结之中,“无论我选择回家照顾她,还是留在美国继续追求梦想,不管选了哪一种,迟早都会后悔。我总会责备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走另一条道路。”

在80后的年轻作家中,钱佳楠并不是一位让读者太感陌生的作家。她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当了5年中学教师,但她酷爱文学创作,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其作品还曾经获得了第34届台湾时报文学奖。几年前,离开上海到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创意写作专业。在爱荷华,她学习的是用英语写作小说,一个全新的领域正在她面前展开。母亲突然发生的病患使她陷入了痛苦之中,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回来,因为不仅母亲叫她安心读书,还有亲戚也跟她说,不用回来,“哪怕你马上坐飞机回来也没用的”……

和国内很多80后年轻人一样,钱佳楠也是一个独生子女。她出生于上海的普通人家,父母都是上班族,父亲下岗后当了一个看门人,只能拿到最低工资。同任何一个普通家庭一样,为女儿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他们的女儿没有辜负他们,当上了一个作家,并且得以远赴海外深造,这成为其父母最大的骄傲。但是,他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不仅在于金钱,更在于精神陪伴的缺位。当母亲生病,非常需要女儿陪伴的时候,她为了女儿的前途,仍然习惯性地隐忍着,不让女儿回来。这种中国式的母爱,每一个稍有年纪的中国人都会有发自内心的体会。

钱佳楠在赴美求学前,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不吃鸡蛋的人》。小说写了一个叫周允的女孩,生长在上海的工人家庭,母亲精明好强,父亲温和懦弱,小说最重要的情节便是周允挣脱家庭,成为自己。这部小说因此得到了年轻读者的喜爱。可以看出,小说中有作家自己的影子,但是,我却从中看到了作家对家庭和父母的疏离,而这与整个80后一代的精神特征是契合的。都说80后是“自私的一代”,这种标签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接受的,尤其是像钱佳楠这样在事业上成功的人,但是如何面对家庭这个非常世俗的事务,如何担起只有他们能够担起的那一份责任,却已经成为他们绕不过去的一个考题,无法回避。

作家以作品示人,但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来说,他在世俗的生活中有怎样的行动,仍然需要接受读者的评点,并不能因为是作家而可以超越。80后这一代的父母正在老去,她们需要子女的陪伴,这会给她们的精神带来莫大的慰藉。东方人所看重子女对父母的反哺,好在,钱佳楠选择的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不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而是充满了随遇而安的弹性和自由发展。

在这里,我想向钱佳楠,也是向所有80后作家提供两位比她年龄稍长的上海女作家薛舒和于是的例子,这两位作家的父亲都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这牵扯了两位作家很多精力,她们不得不经常放下手头的创作陪伴甚至寻找父亲。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她们的文学创作,两位作家各自奉献了两部独特的作品《远去的人》和《查无此人》,记述了她们父亲辛苦的一生和发病的过程。这两部作品深刻地表现了作家的人文情怀,也表现了她们作为女儿对父亲的一往情深,凡是读过这两部作品的读者,都为之深深感动……

3号排行榜:80后作家要面对的世俗事务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