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粉碎:生命在于静止?

宠物 http://www.phb3.com/ 评论

最近,在网络或微信圈等社交媒体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大致是这样的:乌龟活动少且行动缓慢,每分钟心率不足10次,寿命却能达百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只有20年;迅捷的老鼠,每分钟心率450次,寿命却只有2年;不管运动员跑得多快、蹿得多高、肌肉有

用事实粉碎:生命在于静止?

最近,在网络或微信圈等社交媒体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大致是这样的:乌龟活动少且行动缓慢,每分钟心率不足10次,寿命却能达百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只有20年;迅捷的老鼠,每分钟心率450次,寿命却只有2年;不管运动员跑得多快、蹿得多高、肌肉有多强壮,有几个是长寿的? 生命都被运动提前透支光了。所以,生命在于静止。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实为谬论!

A 寿命与心率相关,但人类有其特殊性

心率越高的动物,寿命往往越短,这在科学界已成共识。尽管动物的心跳速度与寿命各不相同,但是各种哺乳动物一生中的心跳次数基本相近,约 25 亿次(不同动物种类之间差异在一个数量级以内)。如果把哺乳动物的心率的半对数与寿命作图(见心率与寿命图片),很明显可以看出,动物的寿命与心跳速度呈负相关。

由“心率与寿命图片”可以看出,人类明显不在心率与寿命的负相关线上。人类的心率与猪牛狗等动物相近,但是人类的寿命要高出它们近4倍。人类例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科学与社会的进步。也许如果没有人类的进化与科学的发展,人类也会在上图的负相关直线上。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国外一项研究对年龄在35—84岁的人群进行了26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男性人群尤为明显,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

B 影响寿命的因素很复杂,其中包括运动

决定动物寿命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物种遗传性、进化因素外,还有其它生理生化和解剖学因素。

例如,除上面说到的心率外,动物的寿命还跟细胞的分裂次数和分裂时间有关。分裂的次数越多,分裂周期越长,这个动物的寿命就越长。老鼠细胞的分裂次数是12次,分裂周期为3个月,寿命只有2年;乌龟细胞分裂约80—125次,分裂周期为2年,寿命是150—250年。而人类的细胞大约分裂5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所以从理论上说人的自然寿命应在120岁左右,最终没能达到这一岁数,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运动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虽然由于科学与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相比以前有所延长,但现在的人类已经不像远古时代那样,靠体力采集与狩猎,运动量大大减少。

运动对寿命的影响也是适用于不同的物种的。据动物学家观察,野生乌龟寿命要远远长于家养乌龟,这是因为大自然环境中的乌龟为了觅食、择偶等,必须伸直长颈脖子撒开四脚丫子积极爬动。有人要说了,为什么一些动作迅捷的动物活得反而短?这是把是否运动与动作快慢混为一谈了。动作的速度快慢一是和肌肉的类型有关(肌肉有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之分,乌龟的慢肌纤维比例高),二是和关节的多少有关,人活动度大的关节有70—80个,而乌龟只有10多个,所以运动看似缓慢,但并不是不动。

C 运动是否折寿,大数据说了算

网上那些运动员短寿的说法缺乏严谨的数据统计和研究证据来支持,相反,运动对促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好处早已成为不争的科学常识。我们这儿不去赘述运动对改善人体各种机能的具体作用,只让数据来说话。

还是拿心率来说事。都知道长期有氧锻炼可减缓静息心率,促使心脏强健。让我们算一笔账。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5次,那么一天的心跳数为108000次,如果能活76年,那么他一生心脏跳动的总数约为30亿次;如果通过适度锻炼(每天有氧1小时,锻炼时的心率120次/分)后,全天余下的23小时心跳降到每分钟60次,那么他一天的心跳数是90000次,比前面那个人一天中就少跳18000次。如果仍按一辈子心跳总数30亿次计,这个锻炼的人心脏跳动就超过91年,可比前者多活15年。2012年,哈佛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近650000名40岁以上的人几十年的随访数据研究表明:每星期快走75 分钟,相对于不运动的人,平均延长寿命1.8年;每星期快走 150分钟,平均延长寿命约4 年;经常运动并且保持正常体重的人比不运动的肥胖患者寿命长7.2年;低量的运动能降低死亡率20%;适量的运动降低死亡率约40%。

至于运动员短寿的说法,我们查不到相关的文献证明。倒是有一些研究恰恰证明运动员更长寿。2012 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论文表明,奥运会奖牌得主比大众对照人群平均多活 2.8 年。这是论文作者对 15174 名从 1896 年到 2010 年奥运会奖牌得主的寿命进行了统计,并与国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人群相比较得出的结论。2013 年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论文表明,环法自行车参赛选手的死亡率比同等对照人群低 41%。这是论文作者对在 1947~2012 年间参加过至少一次环法自行车赛的共 786 名法国车手死亡率统计的结果。

D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要适度

当然,我们不否认那些因运动伤病造成运动员短寿的个例,也不排除那些普通健身者因锻炼不当而影响健康的事实,但这不能归咎于运动本身,恰恰说明了科学运动和适度运动的重要性。

大量研究证明,超负荷和超强度的运动锻炼有害无益。过于剧烈的运动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增大肌肉和骨关节受伤的风险;超负荷运动会使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氧气量会突然增加,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运动者的心脏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骤停和脑血流中断。过度运动行为主要源于运动成瘾或“求胜心切”的心理因素,希望尽快通过锻炼改善增强体能、改善健康的初衷是好的,但不科学的锻炼方法往往导致事与愿违,所谓欲速则不达。

适度运动的核心在于合理地安排运动量,而运动量主要是由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这三要素组成。对于身体基本健康、有一定锻炼基础的锻炼者,运动专家通常推荐: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次运动过后的心率不要超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80%,老年人不要超过70%。

3号排行榜:用事实粉碎:生命在于静止?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