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匠精神守护民族品牌 国民钢笔背后的英雄

品牌 http://www.phb3.com/ 评论

在上海英雄金笔厂的新厂址——绥德路2弄“上海真如铁三角科技园”34号楼的陈列室里,展示着一批令人骄傲的限量版钢笔:世博特许产品“中国红”14K金笔、APEC 官方专用高档金笔、G20专用笔等,这些“明星产品”的金笔尖,都出自笔尖车间笔尖小组组长刘根敏

  在上海英雄金笔厂的新厂址——绥德路2弄“上海真如铁三角科技园”34号楼的陈列室里,展示着一批令人骄傲的限量版钢笔:世博特许产品“中国红”14K金笔、APEC 官方专用高档金笔、G20专用笔等,这些“明星产品”的金笔尖,都出自笔尖车间笔尖小组组长刘根敏所率领的小组。

  “国民钢笔”英雄牌曾经是上海的骄傲,承载着上个世纪人们的美好记忆。民族品牌历经光荣与辉煌之后,也曾沉寂多年。如今风尚流转,钢笔产业开始复苏,英雄厂也开始谋求转型、朝着高端用笔方向发展,比如生产收藏金笔、为重大活动和重大节日制作纪念笔等等。这对于“英雄”背后的“英雄”刘根敏来说,意味着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技法上的精益求精,而每一次接受重大任务,他都会拿出十二分的拼劲。

  用心谱写“笔尖传奇”

  1997年,英雄厂接到了制作香港回归中、英两国领导人签字金笔和纪念香港回归18K限量版纪念金笔的任务。设计图纸上的大笔尖纪念笔,造型异常优美,制作难度却很高——一个设计图标占了笔尖三分之二位置,厂里的自动化设备根本用不上。

  没有现成的模具设备,意味着只能采取传统的手工艺制造,一切从零开始。刘根敏发现,金笔尖表面的商标定位要求很高,误差必须控制在几丝之内,若按照设计图纸及传统方式加工,商标打在金片上总是有偏差。刘根敏动起了改进加工设备的脑筋——他设计出一种多功能模板,使商标打在金片上无误差;另外,笔尖腰身的连接处造型特别,如果采用以往的做法可能无法完美连接,他发动全组成员一起动脑筋改良装备,一而再、再而三地手工调整一把“笔尖上绣花”的专用锉刀。

  在纪念笔试制期间连续加班加点,他先后刻坏了五套模板,做坏了一百多个笔尖,手破了再破、磨了再磨,最后都长出了老茧。经过他和同事们数月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这一光荣的生产任务,当这批特色鲜明、做工精美的香港回归18K限量版金笔送到相关单位时,验收方和接受方的专家和领导个个都拍案叫绝:上海英雄金笔厂的工人绝对是“英雄”。

  一支英雄钢笔包含20多个零部件,核心技术在笔尖。小小一个笔尖,要经过点铱、打磨造型、开缝等34道工序打造,而钢笔书写起来是否圆滑有弹性,能不能连续书写30分钟、间歇书写20分钟不断水,对笔尖质量的考验都很大,这是英雄厂几十年来在行业中领先的技艺,也是刘根敏掌握的“核心技术”。

  刘根敏告诉记者,在制造笔尖的过程中,有些产品的要求很高,误差必须控制在几丝之内。特别是在金笔尖的加工中,由于它的材质和价位不同,要求还要更高。这么多年来,他总结出一套从设备维修、磨具调成、磨具修理到产品出产的独特工作方法,花了30年时间成为一名“工匠级”技术工人。

  扎根“英雄”三十年

  刘根敏属猴,今年49岁。拿现在的标准来说这个年龄还算是“中青年”,然而他在英雄金笔厂的工龄竟有整整30年,是厂里不折不扣的老法师。

  “当年能在英雄厂找个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事。”刘根敏的言语间依然透露着自豪。在年幼的刘根敏心目中,英雄金笔厂是一座代表着高超工艺水平的“殿堂”。它的前身是建于1931年的华孚金笔厂,工厂于上世纪50年代搬迁到桃浦工业区,因为那时钢笔笔杆还是用赛璐珞制造的,所以也算是化工类企业。从1978年开始,英雄厂创办了自己的技校,学制三年,专门为厂里培养人才。那个年代,有实力的好厂子才能办技校,而英雄厂技校一年就招四五十人,分数足够高才能进去。1987年,刘根敏从技校毕业进入英雄厂当工人,他自己也没想到会在制笔一线岗位一干那么多年,捧回“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上海工匠”等许多荣誉。而他的妻子也曾是英雄金笔厂的工人,后来因企业分流转入其他行业。

  早些年,刘根敏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模具技能,不仅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制笔专业方面的书籍,还从工资中拿出可观的部分购买进口工具,晚上在家勤学苦练。平时在车间里,每当大家在休息的时候听到钳工房传来的锉刀声和油石的沙沙声,就会说“根敏又在磨模具了”。

  让人很难相信的是,刘根敏的工作内容这么多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他在现在这条笔尖制作“七道连车”流水线前也已端坐了6年。记者看到,一个个笔尖毛坯从他面前的传送带上掉落下来,周而复始,看着有些枯燥。然而刘根敏仔细凝视着这全过程,几乎身体都不动一下,根本没有发现记者靠近。在他看来,这根本不是我们外行眼中的“重复劳动”:“笔尖制作误差率直接关系着一支钢笔的品质,经过流水线的笔尖还必须经过我的手工加工,把制作误差率降到最低,即便我干了30年,也不能懈怠放松。”与其说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倒还不如说,他从这行中咀嚼出了甜头、感受到了个中乐趣。

  一颗初心拒绝高薪聘请

  在英雄厂的陈列柜里,展示着这些年来所有的荣誉产品,比如世博特许产品“中国红”14K金笔、APEC官方专用高档金笔、G20专用笔等等,这些“明星产品”的金笔尖,都出自刘根敏所率领的小组。这些年来,刘根敏还一直主动参加师傅带徒活动,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递给徒弟。他经常告诫徒弟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的徒弟侯建亮等一批青年员工如今也正在他的培养和带教下逐渐成了新的“英雄”。

  如今的英雄厂,其实早已过了最辉煌的阶段,这样的“上海手工制造”在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面前败下阵来。前些年,也有一些技术人员因为企业效益下降、工资偏低等原因离职,被其他制笔企业挖走。

  “跳槽后工资成倍增长”的故事,刘根敏不是没有听到过,不止一次有企业托人向他传话,希望他也能“帮助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工资待遇都好商量”。但刘根敏和他的家里人不为所动,用英雄厂领导的话来说,“他的内心始终平静如水”。因为他觉得,英雄金笔曾经作为民族品牌的一张“名片”,是上海的骄傲,如果没有每个英雄人的努力坚守,英雄厂怎么会有重振辉煌的一天?

  刘根敏将英雄厂看作自己的归宿。他说,走进这座厂,走到属于他的工位,嘈杂的机械声中,他很快能安静下来,怀着一颗平静而平常的心,把技术做好、做精,然后教给徒弟们。

  这就是刘根敏眼中的“工匠精神”,为英雄金笔和中国制造保驾护航,而这个品牌也正在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去年9月,英雄厂搬离了驻扎多年的老厂房,把土地腾给建设中的桃浦科技智慧城,搬进了绥德路上海真如铁三角科技园深处一幢低调的小楼。企业正好借机调整产能、精简业务,彻底从低端笔市场中退身。(解放日报)

3号排行榜:上海:工匠精神守护民族品牌 国民钢笔背后的英雄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