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热爱金色的“天下第一村”

烟酒 http://www.phb3.com/ 评论

上图 华西村整齐的楼房。左图 上世纪70年代华西村民劳动场景。(资料图片)图① 华西村民在文体活动中心太极拳馆锻炼。图② 从连体房、大瓦房,到联排楼房、欧式别墅,华西村人住的房子一代比一代舒适,生活一代比一代幸福。 (资料图片) 华西村位于江苏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热爱金色的“天下第一村”

  上图 华西村整齐的楼房。左图 上世纪70年代华西村民劳动场景。(资料图片)图① 华西村民在文体活动中心太极拳馆锻炼。图② 从连体房、大瓦房,到联排楼房、欧式别墅,华西村人住的房子一代比一代舒适,生活一代比一代幸福。 (资料图片)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北侧,1961年建村。

半个多世纪以来,华西人在吴仁宝、吴协恩两位村党组织负责人的带领下,以老一辈乡村人特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华西快速发展、共同富裕的传奇,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江南小村转变为富甲一方的“天下第一村”。

这里是华西,号称“天下第一村”。

这是你眼中的华西,却远比你看见的丰富;这是你想象中的华西,却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40年改革开放,她像一个勇敢的实践者、探索者,不断从现实走向未来;40年不懈拼搏,她像一个忠诚的奋斗者、创新者,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华西是什么?为什么是华西?这是华西人的求索,也是时代镌刻的追问——

以民为本 共同富裕

华西人热爱金色。从当年的“华西金塔”,到后来的“龙希金球”,象征温暖富裕的金色,一直是华西人的色彩。或许,走进华西,只有读懂了华西金色颜值的内涵,才能读懂华西人的财富观和富裕梦。

走进华西村,迎面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各式别墅,有中式别墅、欧式别墅、金塔别墅、水式别墅,一到春日,景色各异,鸟语花香。住房是华西村民生活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华西村村委会副主任瞿全兴回忆,华西村的房子变迁,经历了火车厢式的连体房、大瓦房,直到改革开放后建起联排楼房、欧式别墅,房子一代比一代舒适,环境一年比一年优美。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1961年建村。半个多世纪以来,华西人在吴仁宝、吴协恩两位村党组织负责人的带领下,以老一辈乡村人特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华西快速发展、共同富裕的传奇,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江南小村转变为富甲一方的“天下第一村”。

富裕名不虚传。早在1999年,华西村的销售收入就高达35亿元,人均收入不仅远超全国乡村水平,也超过了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同时,华西村还写出了中国第一个“电视村”“电话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的系列故事。

出生于1969年的村党委委员、建筑装潢公司总经理孙永红是华西村的“农二代”。出生在华西村土房里的孙永红回忆,1986年,他在村农机厂开始了第一份工作,随后又调到霓虹灯厂。1990年,村里派他到上海学习霓虹灯广告设计,回来后就留在村里的广告公司工作。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孙永红在村集体账户上就有了股份,从最初的每人2000元,逐年上涨。到广告公司时已经开始拿年薪,一部分是现金,另外一部分留在村账户上变成股份。现在,一家4口住在别墅里其乐融融,“像我这样在华西村很普通,大家都富了”。孙永红说。

在华西,有个远近闻名的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是为迎接华西建村50周年打造的现代化综合性酒店。这家建于2011年的大酒店,高度超过300米,即便今天国内能与之比肩的高楼也不太多。现在,酒店在接待国内外游客的同时,也成为村民就近消费的普通场所。每天早上,在龙希大酒店三楼,华西村民会在这里悠然自得地享用早餐,品尝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多国的美食。

会“享受生活”,是华西人对美好生活的具体诠释。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新时代有新课题,老百姓的所需所求变高了,从过去的“生存性需求”,到后来的“发展性需求”,再到现在的“享受性需求”,亟需更多城市化的功能在华西落地,“城里有的各种服务设施,我们农村也要有”。

漫步在花园式的华西村,记者看到道路旁、楼宇间,各种党建教育标语不时映入眼帘,幸福园里排列着焦裕禄、雷锋等众多英模的雕像。吴协恩说,这些既是老书记精神的外化,也是华西能走到今天的“秘钥”。

“老书记精神”是什么?“以民为本,追求共同富裕。”吴协恩回答。如今,“老书记精神”已融入华西村民的血液,成为华西村永续发展的基因,也成为金色华西熠熠生辉的力量。“华西村的成功,就在于坚持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以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形式实现共同富裕。”吴协恩说。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华西为什么能始终走在前列?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我们始终不等。从组建乡镇企业开始,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即使走在前面,仍然不等。”

追寻“华西不等”的脉络,可以看见华西人始终有一股敢为人先的勇气与精神。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行“大包干”时,老书记吴仁宝提出,“大包干”是个好东西,但华西人多地少、不宜分田到户,华西需要集中资源办大事。由此,华西提出发展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600多亩粮田集体承包给村里的30名种田能手,把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刚刚起步的乡镇企业。华西的工业化之路自此迈上了新征程。

1984年底,老书记又一家一户地谈心,动员村民把年终分配的钱用来投资建厂,入股分红,从此逐步形成了具有华西特色的“集体控股、个人入股”的新型股份制集体经济制度。华西通过这一做法,不仅将“村民”变成了“股民”,也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协恩回忆,那个年代,集体经济很薄弱,个人力量更小,村办企业要发展、村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要建设,没有集体经济可不行。集体经济如何积累?“就得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应统则统、该分则分,不能不切实际一窝蜂跟着别人走。”

吴协恩所说的解放思想,为华西的“不等不靠、与时俱进”作了深刻注解。对历经艰难、繁花盛开的华西,这句话,含义丰厚而生动。

在华西,每一次生动变化,都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就是华西人思想不断解放的40年。怎么解放思想?吴协恩说,只要是发展为民的思想,就可以用来解放我们的思想。

解放思想,需要洞察先机。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公布的第二天,老书记连夜召开党委班子会议,下达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借钱吃足”,充分购进原材料。等到3月11日,南方谈话正式传达后,全国掀起经济建设的高潮,随之而来的是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扬。这时有人向他建议,把购进的原材料卖出,大赚一笔。但老书记还是把原材料用于企业正常生产,既保证了客户需求,维护了企业信誉,更为企业树立了长远发展的信念。这就是后来外界传说的,吴仁宝“开了一个会,赚了一个亿!”

#p#分页标题#e#

解放思想,需要审时度势。1993年12月,以1987年成立的村办集体企业江阴县华西工业供销公司为基础,华西集团公司正式组建。1999年7月,“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创了村庄上市的先例。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敏锐而精准地抓住了每一次发展良机。

解放思想,需要与时代同步。20世纪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新世纪育人。步入新时代,年轻人是华西村的未来,华西村在培养年轻人上不遗余力。村里把年轻人送到贵州、青海等贫困地区,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把干部群体送到华西设在西藏的培训基地去体验;把骨干人员送到EMBA工商管理去培训,强化他们的管理技能。

解放思想,最根本在于以党旗为引领。在华西,党旗引领具体表现为始终如一的党建工作。吴协恩说,华西村的党建工作从来没有放松,党员干部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还不够,要坚持老书记说的“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继承好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新的形势,既要法治又要德治,打通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最后一米。

贴近市场 坚持创新

面向未来,华西有个响亮口号:打造百年企业、百年村庄。华西的“两个一百年”怎么走?吴协恩说,做企业的路有很多,关键是坚持创新、贴近市场。这话,是华西的总结,也是华西的追求。

2003年,吴协恩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时,华西已是一个下辖8大公司、40多亿元固定资产、40多项全国第一的大型企业集团,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发展成农工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达105亿元的“天下第一村”。其实那时候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土地成本提高、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这对于以钢铁、纺织、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华西来说,同样是压力。“华西村必须转型创新。”吴协恩下了决心。

转型之初,钢铁、化纤等行业蒸蒸日上,外界也不乏对华西做法的质疑声。华西村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加快钢铁、化纤等传统产业的技改升级,并且坚持不扩产,下定决心关停部分企业。到2013年,陆续关掉了普线、带钢、棒材等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钢铁部分去产能130万吨,相当于原有产能的三分之一,同时关掉了两家热电厂,每年减少原煤消耗21万吨。

特种化纤厂是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汪方能说,2007年之前,化纤厂的效益非常好,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华西已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当时我们的产品相对传统,用棉纺的原料多一些。2007年我们感觉到棉纺市场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一是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二是棉纺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会面临用工短缺,棉纺行业以后的竞争力会比较差,那化纤厂就成了无源之水了。”汪方能说,化纤厂开始探索转型之路,“不过,转型并不是推倒重来。”一次偶然机会,汪方能得知国外在使用一种“无纺布”,他们便开始做无纺布专用的短纤维产品。

那时候,没人能预料到无纺布日后会有如此巨大的市场。“我们设想的是一个月能够卖个两三千吨已经不错了,一年下来卖到3万吨左右。没想到现在一年卖到了30万吨。”2013年前后,国内无纺布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华西的特种化纤厂走在了前面。同时,他们盯住国际市场,注重与国外市场对标,坚持按照国际标准制造产品,与全球行业同步发展。

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同时,华西还成功拓展了金融投资、旅游服务、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到云南开采大理石,到重庆、湖北建设农商城,到波斯湾开展海洋工程,到日本学种大米,到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华西现在的产业从东到西、漂洋过海,已经做到了全国和国外。去年境外业务的利润已达2亿元。“我们现在不是以华西为世界,而是以世界为华西!”吴协恩说。

现在,坚持创新的华西,集体经济已由过去单一的传统工业转为与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共进的“三轮驱动”。今年4月,华西集团投资研发的半导体激光芯片进驻常州武进高新区,相关团队与国内知名手机厂商沟通合作,将进军5000亿元级大市场。展望未来,吴协恩说,华西是现实中的华西,但一直在走向未来;华西是探索中的华西,但从来都脚踏实地。

3号排行榜: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热爱金色的“天下第一村”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