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河流水质陆续告别黑臭 宝安随处可见水清岸绿美景

地理之最 3号排行榜 评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2018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2018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省、市、区等予以督查激励。深圳市因“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而受到通报表彰,广东省也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受到表彰。

  宝安区是深圳治理黑臭水体的主战场,治理体量约占全市一半,自然功不可没,也引起主流媒体的格外关注。日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纷纷“聚焦”宝安。

  近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宝安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以势如破竹、决战决胜的信念和勇气,全力打响治理黑臭水体攻坚战,现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区66条河流水质持续改善,61条(62段)黑臭水体中已达到长制久清的有6条(7段),达到初见成效的有46条。“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城市新景观已随处可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作为深圳最长河流的“母亲河”——茅洲河,曾多次被冠以“全省污染最严重河流”而被曝光,现如今却成为深圳水环境显著改善的典型代表。茅洲河干支流横亘宝安区半个辖域,是茅洲河全流域治理中体量最大、难度最大、投入最大的片区。监测显示,2018年,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氨氮、总磷同比下降约50%和61%,已实现稳定消除黑臭。茅洲河“一江春水,两岸风华”的美好构想可望成真。

  地势东高西低,雨源型河网稠密,这是深圳的地域及河流特征。这也决定了位于西部滨海的宝安区河流聚集、纳污易涝……

  改革开放40年来,宝安区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和人口大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境内66条大小河流大都受到了污染。全面治理黑臭水体,成为近三年来宝安区投入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动用资源最多的一项民生工程。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坚决贯彻国家及省、市的决策部署,实现广大市民群众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向往,作为深圳黑臭水体治理主战场的宝安区,从2016年至今,全面打响高强度、持续不断的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2019年是宝安区水体污染治理的“决战年”。根据不久前召开的宝安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暨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动员会精神,全区正围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年度目标,决心打好“十一大战役”,决战决胜水污染治理。

  成效显著,宝安绝大部分河流实现不黑不臭

  臭气熏天、垃圾遍布,这是从前的茅洲河;水清岸绿、龙舟竞逐,这是现在的茅洲河。经过两年多的治理,作为深圳最大的一条河流,茅洲河(宝安段)已经撕掉旧日标签,不见污水、不闻臭气,沿岸建起了步行道、绿化带,居民行人走在河边悠然自得。天蓝水清,花红草绿,如今的茅洲河已今非昔比。

  5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程摄制深圳黑臭水体污染治理,在位于茅洲河中游的燕罗湿地,随着摄像镜头,可见这里已经建成一座湿地公园。视野所及,水清岸绿,花草茂盛,游人如织……

  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水环境的巨大改观,正是近年来宝安区大力投入、科学决策、铁腕治水,开展治水提质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期间,宝安全区共建成雨污水管网2355公里,补齐了全区管网缺口,完成了“一水”遗留建筑清拆等高难度任务,形成了水污染治理“宝安经验”,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广泛认可,获得了全区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宝安要整治河流57条186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2479个;补齐雨污分流管网缺口2345公里;完成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任务2650个。按照2018年5月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查中,督查组提出深圳市“2018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工作要求,2018年底宝安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19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64条(65个)黑臭水体全面完成整治并实现长制久清;茅洲河水质根本性好转,11条一级支流消灭劣Ⅴ类,“国考”共和村断面及“省考”燕川、洋涌河大桥断面达到地表水Ⅴ类;铁岗-石岩水库13条入库支流消灭劣Ⅴ类;22条入海河流水质持续改善,确保2020年全面消除劣Ⅴ类。

  经过近几年的拼搏奋斗,全区上下团结奋战、同力协作、迎难而上,按时完成了雨污分流管网、排污口整治、补水系统、水质提升等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加强排水检查和执法行动,基本实现了污水纳管、多源补水和生态修复。

  截至目前,全区66条河流水质持续改善,61条(62段)黑臭水体中已达到长制久清的有6条(7段),达到初见成效的有46条,公众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茅洲河水质大幅好转,2018年底“国考”共和断面氨氮、总磷指标分别同比下降49.8%和60.7%。2018年6月5日第47个“世界环境日”,茅洲河燕罗湿地段水域,“大美湾区·茅洲新韵”2018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邀请赛成功举行,来自7个地市的12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真切感受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环境。

  模式创新,宝安做法成全国治水典范

  宝安全区有66条河流,总长261.68公里。宝安建成区面积215.6平方公里,管理人口573万人,常住人口325.8万人,工业企业4.6万家,管网缺口、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大,水体污染非常严重。66条河流中57条被认定为黑臭水体,共172.97公里,其中,45个属于重度黑臭,长度152.76公里;12个属于轻度黑臭,长度20.21公里。

  宝安治水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为了达成目标,宝安率先开启“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治水模式,探索形成“三个全面、八个策略”的治水路线,超常规举全区之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建立高效务实的水污染治理协调联络、督查督办机制。与此同时,强化执法监管坚持铁腕治污,汇聚全民治水合力。

  2016年,宝安区委区政府大胆决策,将全区河流划分为茅洲河、大空港、前海湾、铁石水源四大片区,按照“从末端截污向正本清源延伸、从骨干河道向支流系统辐射”的思路,不断修编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在全流域治理的大幕下精准治理每一条黑臭水体,率先开启全流域系统治理模式。

  为确保尽快实现水质目标,基本消除黑臭,宝安区委区政府打破“岸上岸下、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老路,采取“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EPC治水模式,以片区为单位,将河流综合整治、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工程子项打包成一个工程包,全方位治理黑臭水体。截至2018年底,全区水污染治理工程累计投入约268亿元,七大EPC工程已基本完工,全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控制。

#p#分页标题#e#

  一直以来,宝安治水坚持具有宝安特色的“三个全面、八个策略”路线。“三个全面”是指“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提出了“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引导”的治水“八大策略”。

  近年来,宝安区态度坚定、迎难而上,以水质目标为导向,超常规、举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2018年,宝安启动历史上涉及面最广的河流整治、管网建设、正本清源改造,七大EPC项目累计开工作业面5443个、进场人员29804万人次、进场机械设备11353台次,跑出了宝安治水加速度。

  科学决策,多项创新机制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为了保障治水工作的顺利实施,宝安区建立了高效务实的水污染治理协调联络、督查督办机制。

  一是高效运作水污染治理指挥部三级工作机制。宝安区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每月组织召开总指挥部会议研究重大问题,每半月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随时召开办公室会议协调解决问题;2016年以来共召开会议129次,研究协调事项462项。

  二是强化现场协调联络工作。建立“1+4+10”现场协调联络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管线迁改专业协调及10个街道的基层协调力量。

  三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体系,细化实化河长工作,创新打造“段管员、环管员”两支队伍,辅之“河务通”APP的智能手段,使河长工作体系化、基层化、流域化、智能化,为解决基层复杂水环境问题探索了宝安模式。

  四是建立全方位督查督办体系。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督查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实行最严格的量化刚性考核问责;全区抽调一批干部全脱产推进治水提质工程,以EPC项目督导工作组形式,全过程督导工程建设;建立“一日一报”制度,实现“追进度、抓质量、重结果、严督办”的全闭环管理模式,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为了保证治水工作顺利有效推进,宝安坚持铁腕治污强化执法监管。扩充执法队伍,一线监管执法力量增加至330人,同比增长300%;严格按“四个一”巡查模式分类巡查。宝安区率先在全省开发运行“环保+水务”的“河务通”APP,打造环水信息数据库,开通河长端、巡查端、执法端和企业端,实现各类环保水政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

  宝安区率先在全国试点实施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主任”制度;精准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启动“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大兵团”作战形式,环保水务、工商、公安、安监、街道等多部门联合执法。不断强化执法处罚力度,2017年,全区下达处罚决定书463宗,处罚金额8349万元,占全市处罚总量的34%,其中单笔处罚金额1239万元为全省之最;2018年全区罚款金额达11037.45万元,全区立案数排名全国区县第九,处罚金额全国第二。

  决战决胜,宝安今年内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近期,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和全力开展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工作安排,宝安区提出了新的具体目标:在2019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64条(65个)黑臭水体全面完成整治并实现长制久清,320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茅洲河水质根本性好转,11条一级支流消灭劣Ⅴ类,“国考”共和村断面及“省考”燕川、洋涌河大桥断面达到地表水Ⅴ类;铁岗-石岩水库13条入库支流消灭劣Ⅴ类;22条入海河流水质持续改善,确保2020年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宝安区委书记姚任在2019年宝安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今年是水污染治理决战年、交卷年,宝安的污染治理工作事关大局、责任重大。全区上下必须瞄准目标全力以赴,对照指挥部1号令和责任书主动领任务,对标考核要求精准严格抓落实。要正视工作差距,紧扣六个节点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充分考虑季节和天气因素,为施工留足宽容量,确保所有工程如期完成。

  姚任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参建单位都要履行责任担当、拿出洪荒之力,区几套班子领导要严格落实河长制要求,加强巡河、督办,协调解决工作难题;区水务、环保部门要发挥统筹和指导作用,把任务分解到位,对环境违法行为精准执法;各街道要履行好属地责任,把最大精力压到水污染治理工作上;各相关部门要服从、服务于水污染治理工作,对相关审批事项要即来即办,全力支持;各督导组要履职到位,加强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工作的督导,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各参建单位要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大兵团作战、并联施工,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安全、快速推进。

  生态建设,久久为功。据了解,今年,宝安区依然将河流治理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并加以推进,为了达成治水目标,宝安将全力打好黑臭水体“歼灭战”、消灭劣Ⅴ类水体“攻坚战”、织网成片“包围战”、提标扩建拓能“堡垒战”、饮用水源“防御战”、涉水污染源管控“立体战”、初雨污染控制“狙击战”、水生态修复“阵地战”、智慧环水“信息战”、长效管理“持久战”“十一大战役”,决战决胜水污染治理。

  具体来说,宝安区将不断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库长制、湾长制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部门联动和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对照“五清”专项行动要求,实施挂图作战,确保2019年6月底前完成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五清”专项行动。

  特别是,为了巩固2018年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深化“大型央企+地方政府”的EPC治水模式,2019年以片区为单元,采取“厂、网、源、河”技术路线,全面推进2019年三大片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工程,确保2019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另外,为从源头上彻底治愈水污染顽疾,宝安区积极创新实践源头把控、防治并举的排水户新型监管模式,强化排水户源头监管,全面开展小区排水纳管审核并核发排水许可证,建立长效管理台账机制及定期复查机制;加强排水行为日常监管,对洗车、汽修、餐饮业等重点排水户实行专项检查;加大河道污染口溯源截污排查整治力度,依法整治私搭乱接污水管道,规范强化固定污染源监管,严查严处各类违法排污、排水行为,巩固治水成果。

#p#分页标题#e#

  治水成果需要有效维护,要全面加强管养维护。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河道管养维护力度,确保河岸干净整洁、绿化养护到位,河面无垃圾漂浮物;进一步完善河务通智慧管理系统,不断建设、健全河道水务设施、环保水务事件“智慧管控、网格管理、全面巡查、巡办分离”的管理链条,强化水域陆域保洁、绿化养护、堤防及附属设施维护、巡查等日常工作,建立“智慧化、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水务监管体系。

  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每一个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家都应该参与进来。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继续开展水污染治理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组织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参与环境保护,逐渐形成个个自觉保护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3号排行榜:辖区河流水质陆续告别黑臭 宝安随处可见水清岸绿美景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