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污染的GDP坚决不要(绿色家园)

地理之最 3号排行榜 评论

原标题:临汾:污染的GDP坚决不要(绿色家园) 临汾,曾经被某国际机构评为“世界十大污染地区之一”、“不适合人类居

原标题:临汾:污染的GDP坚决不要(绿色家园)

  临汾,曾经被某国际机构评为“世界十大污染地区之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在环保部重点监测的113个城市中,临汾的空气质量曾连续3年倒数第一。

  一顶“黑帽子”,压得临汾人喘不过气来。临汾人知耻后勇,痛下决心,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成为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

  时值初冬,山西省临汾市的百里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即将竣工。在襄汾县深度治理段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河道清障、河槽加固已经全部完成,进入最后扫尾阶段。

  这一工程北起霍州,南至侯马,全长近136公里,正在形成城市滨河生态公园、城镇亲水景观走廊、生态湿地三级生态网络相互衔接的新景象。

  甩掉“黑帽子”,还老百姓碧水蓝天

  初冬的午后,阳光暖暖,汾河洪洞段游人如织。河面上三五成群的水鸟或翩翩飞舞,或戏水玩耍,怡然自得。游人欢呼着拿出手机拍照。

  “您瞧,我们这儿环境多美,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绿树成荫,花草铺地。”正在散步的居民,争相向记者夸赞家乡的巨变。

  汾河在临汾境内蜿蜒百余公里,由北向南流经霍州、洪洞、襄汾、尧都、曲沃、侯马等县区。过去,两岸遍布“煤焦铁”重化工企业,烟囱林立,乌烟瘴气,污水横流。

  环境的恶化,根子在于不顾一切地盲目发展。依靠富集的煤矿资源,临汾曾连续6年稳居全省GDP排名第二,同时也埋下了一系列问题:重经济、轻环保,结构性污染严重,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焦铁”及延伸产业占全市工业半壁江山。

  针对当初的污染情景,老百姓编过一段顺口溜:“东西两山夹一川,汾河两岸是平原;冬季有风刮不动,乌烟瘴气难扩散;空气黑不溜秋,百姓灰头土脸;商店不卖白衬衣,出门就黑不能穿。”

  汾河洪洞段成了臭河滩,岸边人家平素吃饭都窝在家里,关着门,连院门都不敢出去。由于污染太过严重,赵城镇竟然连续3年招不到一名合格的兵。

  “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有钱有什么用?”市委书记罗清宇说,这些年来,临汾人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痛下决心修复生态,还老百姓碧水蓝天。

  围绕河道蓄水治理、生态湿地建设、休闲景观建设三大内容,临汾共投入资金26.7亿元,启动工程328处。仅汾河临汾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就新增绿地8778亩,新增水面4017亩,市区人均绿地面积增加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以前,汾河两岸好空气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污浊不再,蓝天碧水重现。

  壮士断腕,像抓经济一样抓生态环保

  有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临汾人保护环境动真格的决心——

  临汾煤炭核定产能在1.2亿吨,如今稳定产能仅有6000万吨左右。2006年以来,全市先后重组取缔小煤窑263座,取缔非法小煤窑、小焦炉1056座,取缔落后生产工艺的小焦厂、小铁厂等649个,治理环境污染企业1407家,仅工业经济一项,就损失GDP360亿元,财政少收72亿元。

  “污染的GDP坚决不要!不能让某些人发财,而让老百姓吃药。”罗清宇说,“符合生态要求,我们欢迎,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再来钱也不要。”

  在尧都区和洪洞县,好几次都有开发商说来搞现代农业,回头发现他们想“挂羊头卖狗肉”,打乱挖煤的主意,最后全被赶跑了。

  在项目建设上,在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上,临汾将环评融入其中。项目再能创收,最后能不能落地,也得环评说了算。

  在汾河、沁河及其支流两岸,严格禁止审批建设污染项目;凡属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及设施、治理不达标的企业、没有环评手续违法建设的企业,全部关闭;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搬迁或停产治理。

  市环保局长武卫东介绍,在临汾,生态治理是“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市长靠前指挥,市长与各单位签责任书,各单位立军令状,纳入政绩考核,真正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环境保护。

  几年来,全市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钢铁企业全部实施烧结烟气脱硫,焦化企业实施焦炉煤气精脱硫,电力企业实施烟气脱硫脱硝,水泥企业实施烟气脱硝。17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市区热化率和气化率分别达到85%和95%。

  2012年,市区大气综合污染指数从2000年的11.61下降到1.678,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天数达到342天。

  今年1月,临汾再次自加压力,提前一年执行环保部空气质量新标准。在记者采访当天,临汾市长岳普煜打电话给环保局长。不一会儿,市区PM2.5数据发到岳普煜手机上:当天上午8点,临钢、技工学校等6个监测点的数值最低为36,最高为73,均低于每立方米75微克的国家标准。

  转型发展,让生态带变成新型经济带

  有着沉痛教训的临汾人深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环保的冲突,必须打好调整结构、转型发展这一仗。

  2012年,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以汾河治理为突破口,调整既有产业结构。沿百里汾河,布局一条包括现代化循环工业、装备制造、物流、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园区的新型经济带。

  今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川碧水,两岸明珠。

  在汾河进入临汾市境的霍州,液化天然气调峰储气设施项目即将试车投产。项目年产液化天然气14万吨,可替代煤炭117.8万吨,减排碳氢化合物315万千克、二氧化碳958.1万千克、烟尘516万千克,将极大地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能源升级换代。

  顺流而下,我国最大的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生产基地在洪洞甘亭产业转移示范园落户,可使基地产生的80%废钢、废砂实现循环利用;襄汾生态园游人如织,旅游业已成最大亮点;尧都区的奥特莱斯芭蕾雨现代服务产业园,是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上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将有效整合临汾市的购物、娱乐、会展、休闲等服务业态,建成后年营业收入将达100亿元,带动2万人就业;曲沃太子滩万亩盐碱地综合治理,亩均效益从不足300元激增至近万元;汾河最南段侯马的2×30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后,将取代190台燃煤采暖小锅炉,满足城市1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供热要求。

  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包含的18个工业园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999.4亿元,已占到当年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今年,这一数字将再次被刷新。

  百里汾河的巨变,展示出一个绿色转型的临汾。

3号排行榜:临汾:污染的GDP坚决不要(绿色家园)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