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评“四大发明” 是学术观点还是师德失范

中国之最 http://www.phb3.com/ 评论

日前,电子科技大学副 教授 郑文锋在课程QQ群讨论论文选题时与学生发生争执,发表了“中国古代没有实质上的创新”“都2019年了,别总去翻给老祖宗编出来的优越感,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也没形成事实上的生产力或协作”等言论,被电子科技大学以师德

  日前,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文锋在课程QQ群讨论论文选题时与学生发生争执,发表了“中国古代没有实质上的创新”“都2019年了,别总去翻给老祖宗编出来的优越感,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也没形成事实上的生产力或协作”等言论,被电子科技大学以师德失范为由作出停止教学工作24个月等处分。随后,有网友爆出相关聊天记录称,郑文锋的学生事先商量好战术,故意上纲上线激怒郑文锋,继而举报陷害他。

  那么,学生是否可以举报老师,是否可以为举报老师而设套诱其作出“不良”言论?学校对郑文锋的处分是否妥当?教师是否可以对“四大发明”进行评价,评价过低是否就是错误言论?

  学生有权举报老师不当言行

  但设计坑老师丧失道德底线

  关注新闻的朋友或许会注意到这一现象:几乎每一次学生举报老师发表错误言论都会成为热点,几乎每一次同学之间、亲人之间互相检举一经报道都会成为热门话题。这是举报与告密、情感与法理在人们心中长期以来产生的纠葛所呈现的一种现象。

  要评价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告发郑文锋副教授发表不当言论,要评价与此情况差不多的其他事件,我们需要先弄清举报与告密之间的区别。

  我们不从词语解释的角度分析两个词义之间的区别,或许根本没有区别,只遵循人们对两个词语的朴素认识;我们也不能说告发官员私下收受贿赂、包养小三是举报,而告发朋友、同学、老师就是告密,而是要找到其更清晰的界限。由此,可以大致这样说:对公共领域内言行的告发是举报,对私人领域内言行的告发是告密。

  小说家、文化批评家马小盐曾撰文指出,举报与告密的基本区别如下:1。领域的不同。举报一般涉及的是公共领域,告密则恰恰相反。2。关系的远近。举报者一般为捍卫自身的相关权益,与被举报者为普通的人际关系。告密者则往往为获得掌权者的青睐,成为公权力的帮凶,对同事、朋友、老师甚至亲人,进行公开或秘密监控。3。行为的相异。被举报者的行为一般早已严重违法,被告密者往往没有违反任何法规。综上所述,举报者行使的是公民对公共领域或公权力的监督,告密者则依赖见不着光的黑暗势力,强酸一般侵蚀着公民的神圣私域,且侵蚀最为严重的是公民的独立思考权与言论自由权。

  依照上述逻辑,郑文锋在公共场合发表不当言论,违反了相关规定,学生进行告发就是举报,而如果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的不当言论,被学生偷看从而告发就是告密。

  具体到事件本身,课程QQ群是公共场合,学生有权利监督郑文锋在这里发表的言论,如果认为其违规进行告发,就是举报,就是学生履行监督权。在这里,郑文锋的言论是否真的错误不当到违法违规,只关乎言论性质问题,而不能否定学生举报权利。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若相关聊天记录是真实的,郑文锋的学生事先商量好战术,故意上纲上线激怒郑文锋从而举报陷害他,那就突破了道德底线。身为学生,对某些事可以与老师观点不同,也应当鼓励探讨争论;身为人,应当包容不同观点、有健全的人格、要光明磊落。蓄意挑衅、报复陷害、对老师毫无敬意、对一些言论夸大其词、将学术争论上升到政治问题等行为,既没有学生的样子,也称不上一个大写的“人”。

  “四大发明”即便是民族骄傲,也应允许不同评价

  几十年来,“四大发明”作为中国的荣光、中华文化灿烂伟大的证明,进入了教科书走进了人们的思想深处,成为一种掺杂情感因素的象征和符号。但是,这并不代表“四大发明”只有这一种评价,并不代表其不能被质疑、不能被探讨其当时的领先性、不能在创作的某个框架下去评判。

  “四大发明”是怎么来的?《文史博览》曾刊发文章称,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蒋介石觉得急需助一个东西来振奋军心,于是把正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请到陪都重庆。第二年,李约瑟就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轰动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世界。此后,这个定论进入我们的教科书。

  在此之前,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提出“三大发明”,分别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但是并不认为这些发明来自中国,他的结论是:“它们的起源模糊不清。”马克思也提出过这“三大发明”,不过也没提这三大发明是来自中国的。19世纪,来华的传教士艾约瑟把造纸放了进去,扩展成为“四大发明”。

  这一二十年来,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有很多。比如2006年,余秋雨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就认为“四大发明”的地位被高估,“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2008年,国家文物局与中国科协在科技馆做的一次大型的展览中,重新定义了四大发明,就是:丝绸、青铜、瓷器和造纸印刷。2011年,上海交大教授江晓原在光明网历史争鸣里发表了《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和思考》文章,并被很多媒体转载。

  2018年,新锐科普作者卓克在自己的科学思维课程里曾讲解“如何科学看待四大发明”。他说,直到2000年之后才有具体的讨论,讨论结果就是:四大发明里,两个半可以成立,一个半只是传说——火药和造纸术是完全立得住的发明,但是司南不指南,活字印刷只能算半个,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之后900年的时间里,中国绝大部分的印刷品都是雕版印刷,因为活字印刷成本太高,对中国的影响很小。

#p#分页标题#e#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证明“四大发明”不是学术研究和发表观点的禁区,以前不是,以后也不应当是。任何需要作判断的时候都用得上科学思维,讲求科学思维的人不应该是现代社会中的异类。

  笛卡尔曾说:“凡是我没有明确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把它当作真的去接受。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无法怀疑的事情除外,不要多放一点东西到我的判断里。”对待“四大发明”也同样应当如此。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四大发明”具体指向的四种发明,与“四大发明”符号化之后代称的中国文明贡献,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在后者的含义中,“四大发明”是对中国过去所有文化文明发展的概括。因此,“四大发明”既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骄傲,也应允许就每种发明进行不同的评价。

  少些扣帽子打棍子动辄将学术观点视为错误言论很可怕

  客观地说,我们无法阻止一些学生怀有恶意的举报,也无法阻止一些学生认为老师违规而举报的行为。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这些言论视为道德失范的错误言论、视为存在政治问题的错误言论,从而进行不公的“判决”。

  7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关于郑文锋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决定》称,郑文锋发表了关于“四大文明”等错误言论,继而被截图发到知乎网站上,引发舆情,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依据《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郑文锋有师德失范行为,取消其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资格,停止教学工作、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期限为24个月。

  要判定错误言论,就首先应当有正确言论。要判定言论错误是否师德失范,就首先要明确它不是一个学术问题,只是道德问题、政治问题。关于“四大发明”,前述已经就此予以分析。下面来看一下,电子科技大学的处罚依据:

  经查阅,该决定依据的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说的是对出现师德失范行为的教师如何处理,没有指出具体的失范之处。该处理办法第五条可以对郑文锋的行为进行评价,其中可认定为师德失范行为之一是“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这是学校自己的规定,还是来自上级部门的规定呢?继续查找该处理办法依据的文件,发现《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意见》划出了被称为“红七条”的师德禁行行为,没有发表错误观点之规定,但是有“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规定。由此可知,电子科技大学将这些规定具体化,将发表、转发错误观点列为师德失范行为,予以惩处。

  虽然郑文锋贬评四大发明,与教科书并不一致,说“中国古代没有实质上的创新”有失粗疏,但只是自己的见解而已,怎么能算损害了国家利益、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种归类过于勉强,可以认定处罚不当。

  学术无绝对的自由,但是在相对的自由内,应当给予最大的自由,而非动辄将学术讨论层面的话题随意给出一个绝对正确的结论,甚至上升为国家利益需要捍卫的范畴。把教师或有错误的学术观点判定为师德失范,是对教师学术自由的过分限制,是对教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伤害,是一种罔顾教育本质、滥用权力的行为。

  少一些扣帽子、打棍子,多一些争鸣讨论,让学术讨论氛围更宽松,就会少产生一些寒蝉效应,这正是社会创新需要的环境。

3号排行榜:贬评“四大发明” 是学术观点还是师德失范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