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稚川移居图》究竟啥模样?

中国之最 3号排行榜 评论

原标题:《葛稚川移居图》 究竟啥模样? 一位1600多年前南下岭南修道问仙的官员葛洪,引出中国绘画史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传奇,一位未曾到过岭南的画家王蒙竟能画出秀气传神的罗浮山……近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原标题:《葛稚川移居图》 究竟啥模样?

  一位1600多年前南下岭南修道问仙的官员葛洪,引出中国绘画史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传奇,一位未曾到过岭南的画家王蒙竟能画出秀气传神的罗浮山……近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朱万章应邀到广东省博物馆,讲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故事,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符号。

  《葛稚川移居图》是广东省博物馆正在热展的《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览》中一件重要文物,借展故宫王蒙画作,是因为《葛稚川移居图》与广东有密不可分的渊源。据悉,该图撤下后将由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的萧晨的同名画作取代,展览将持续到12月3日。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代著名道教思想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先后两次南下岭南,并在罗浮山修仙问道。“神奇的是,创作以广东罗浮山为主题的《葛稚川移居图》的王蒙,一生中却从未踏足岭南。”朱万章说,实际上,王蒙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与意象山水相融合,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烘托出罗浮山的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折射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画中的鹿、其背上的葫芦等诸多细节,寓意了“福禄寿”,植入了人间种种美好的吉祥元素。

  “宋代的大画家赵孟頫是王蒙的亲外公,在元四家中,王蒙最得赵孟頫的真传。”王蒙借葛洪上罗浮山炼丹来表达自己隐士的心情,但王蒙对隐居并未下足够决心,明朝初年,王蒙担任山东泰安的知州。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王蒙因和胡惟庸有交情而受牵连,被打入大牢后蒙难。

  记者独家专访朱万章时了解到,“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唐末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画中。从唐代的李昇、黄筌,宋代的马远,元代的钱选、盛懋、王蒙等都有创作这一主题的记录。明清两代,不少画家仍延续这一传统,成为绘画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在“葛稚川移居图”故事当中,寄托了葛洪避世而遁入岭南地区罗浮山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传统文人甚至将“葛稚川移居图”作为隐居山林、悠然自得生活的象征。

  称奇

  王蒙意象山水画却被拍出逾4亿天价

  据考证,历代绘制“葛稚川移居图”这一主题的画家至少有数百位,现存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技艺最为精湛。“有据可查出自王蒙之手的《葛稚川移居图》多达4幅。”

  记者了解到,王蒙作《葛稚川移居图》传世版本中,一幅《稚川移居图》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会中,以4.025亿元成交,仅次于2010年春拍以4.368亿元成交的黄庭坚书法作品《砥柱铭》,成为国内最高价的古代画作。该画幅上有与王蒙同时或稍后的7位大学者、大画家或大诗人如韩性、倪瓒、陶复初、陈则等人的题诗。其中,韩性是元代另一位大画家王冕的老师,而与高启等人并称为“十才子”的陈则的题诗是他存世唯一书迹,具极高史料价值。画上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20余枚珍罕收藏印。

  朱万章解读

  故宫藏王蒙版《葛稚川移居图》

  一老者牵着牛、牛背上坐着妇人与小孩,其后跟随两女婢。一人肩扛竹竿在树林中若隐若现,一人左手持扇紧随其侧。老者前一书童肩背古琴阔步向前。一高士左手持羽扇,捻着胡须,右手牵鹿,行走在小桥上,回顾其后的妻儿老小,而鹿驮着葫芦、经卷。前有一仆,身背竹篓,中有一鸡伸出头来。前方两书童席地而坐,一童旁有肩挑之书画经卷和杂什,一童旁有葫芦等杂件。半山处,一书童手持木杆、杆上悬挂一葫芦,立于路中央,作迎接状;山顶茅屋前,一书童双手抱于前胸,站在篱笆门侧恭迎,另一书童立于茅屋中,向前方作远眺状。山间鲜花盛开,草木葱郁,且山重水复,曲径通幽。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刻画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记者 黄丹彤)


(责编:李语、李士燕)

3号排行榜:《葛稚川移居图》究竟啥模样?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