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巨头垄断中国乳业, 每盒牛奶取走75%利润, 伊利蒙牛为它打工

餐饮 3号排行榜 评论

小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每天一瓶奶,强壮中国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乳制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盒装乳制品,由于当时的保鲜技术没有十分成熟,想要喝牛奶就必须跟当地的乳制品企业订购牛奶。然后每天早上就会有

小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每天一瓶奶,强壮中国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乳制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盒装乳制品,由于当时的保鲜技术没有十分成熟,想要喝牛奶就必须跟当地的乳制品企业订购牛奶。然后每天早上就会有专门的人将玻璃瓶装的低温牛奶放在家门外的盒子里,还要按时归还玻璃瓶重复使用,这就是80年代乳制品的现状。

在那样的背景之下,任何一家有实力的乳制品企业也无法做大做强,低温杀菌技术无法长期保存牛奶,产品被区域限制,所以销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上世纪末的时候,我国开始探索常温奶市场,最早的时候伊利发现瑞典的利乐包装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合作之后,伊利迅速开拓市场走进全国各地的家庭中,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

国外巨头垄断中国乳业, 每盒牛奶取走75%利润, 伊利蒙牛为它打工

我们经常喝盒装的牛奶,却很少关注过装牛奶的包装盒。事实上利乐这家包装公司几乎垄断了全中国的牛奶包装,并且可以说是中国牛奶市场背后最大的受益者,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包装,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包装盒,伊利、蒙牛、光明等乳业巨头每卖出一盒牛奶,75%的利润基本被利乐拿走了。最令人意外的是,即使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进步得非常迅速,却依旧改变不了这种局面,利乐继续着它的垄断事业。但是利乐就是凭着这么一个小小的包装,将伊利、蒙牛推至中国乳业巨头的位置。

1979年利乐进入中国后,一直以销售灌装机为主,但是生意并没有任何起色,直到伊利登门拜访。那个时候技术条件有限,牛奶只能依靠低温保鲜,运输和保鲜成了最头疼的问题。伊利当时还只是一个生产牛奶的小厂,没有什么名气,一心想要做大做强,却因为缺乏保鲜技术迟迟无法打开南方市场。伊利最后找到了利乐,希望能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难题,此后两家企业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伊利凭借常温奶的便利性,很快就销往全国,成为了国内知名的乳业公司。

国外巨头垄断中国乳业, 每盒牛奶取走75%利润, 伊利蒙牛为它打工

包括牛根生离开伊利创立蒙牛,利乐同样凭借自己的包装技术推动着蒙牛成为另一个强大的乳业帝国。除了牛奶的砖形包装,还有饮料的枕形包装也都是利乐这家公司一直垄断着。商业上的合作必定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利乐帮助中国乳业打开了全国市场,也从中拿走了巨大的利润。在2012年的时候,利乐就在中国市场上赚走了120亿元,小小的包装盒却间接输送走了乳业的巨大利润。

2016年一直垄断包装行业的利乐,被中国工商总局调查,并判定存在垄断行为,罚款6.68亿元。意外的是,利乐并没有上诉,只是默默地交齐了罚款,对于一年就在中国赚取上百亿利润的利乐来说,这些罚款只是蜻蜓点水吧。

国外巨头垄断中国乳业,每盒牛奶取走75%利润,伊利蒙牛为它打工。事实上,这种垄断一直都在,技术上的原因,利乐的坏包率可以控制在万分之一,保质期可以做到6个月;而国内的包装企业只能做到万分之十左右,甚至更高,保质期也只能做到四五个月。对比之下,国内的乳制品企业和饮料公司肯定会选择利乐。同时利乐目前在乳业包装上的拥有5000多项专利,还有2000多项专利在申请当中,相比国内的包装企业进入市场较晚,已经存在难以跨越的技术壁垒,差距摆在眼前,这就是利乐自信的地方。

国外巨头垄断中国乳业, 每盒牛奶取走75%利润, 伊利蒙牛为它打工

想起了一句老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乳业很强,却输在包装盒的科学技术上,因此被外界说中国乳业是在为外国包装企业打工。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发,让自己的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才能在全球立足,也是每一个企业最正确的发展方向。不然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利乐这样的公司,在不断蚕食我们的利润,而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无法改变,这是多么的痛心。

3号排行榜:国外巨头垄断中国乳业, 每盒牛奶取走75%利润, 伊利蒙牛为它打工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