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全明星阵容"绝非王道 分散视听本末倒置

电影 http://www.phb3.com/ 评论

影视明星,原本是影视作品质量的保证,可近些年,一些电影将“豪华阵容”和“全明星”当成电影的主打牌,主题和故事性反居其后,不禁让人心生买椟还珠、主次倒置之感。 近年,从开中国大片先河的《英雄》到如今的《建国大业》,“全明星阵容”已经成为华语

  影视明星,原本是影视作品质量的保证,可近些年,一些电影将“豪华阵容”和“全明星”当成电影的主打牌,主题和故事性反居其后,不禁让人心生买椟还珠、主次倒置之感。

  近年,从开中国大片先河的《英雄》到如今的《建国大业》,“全明星阵容”已经成为华语电影制作的一大风潮,并逐步达到鼎盛。业内人士表示,在华语电影商业化环境下,明星资源确实是高票房保障的重要策略,但过度堆砌也会带来资源浪费,分散视听,需要理性整合,并最终回归电影本身。

  明星甘愿跑龙套

  使用超豪华演员阵容,华语电影早已有之。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可辛的《投名状》,都集结了华语影视界范围内众多知名演员加盟;曾执导《大话西游》的香港导演刘镇伟今年推出新片《越光宝盒》,宣称演员阵容包含近60位明星;《太阳照常升起》遭遇票房惨败的姜文,请来周润发、葛优助阵新片《让子弹飞》,其后陈坤、邵兵、廖凡、张默等一众男星陆续加盟,打造“纯爷们”“硬汉连”成为影片的招牌;喧嚣一时的《风声》、《孔子》都是“全明星”阵容,老戏骨、偶像派一举囊括。

  更为登峰造极的是:2009年,《建国大业》上映时,明星云集成为大银幕上的一大奇观。据摄制组介绍,明星对电影的热切程度非常之高,甚至到了“想演而演不了”的境地,周星驰、范冰冰等明星主动请缨,却因为没有合适的角色而无法出演。影片上映后,取得4亿余元高票房成绩。用一些观众的话说,看电影时上一趟卫生间,就可能错过好几位明星的戏分儿。

  继《建国大业》之后,今年的《建党伟业》仍然沿用了这一模式,据称采用了108位明星参演。全明星豪华阵容,让人目不暇接:刘德华饰蔡锷,吴彦祖饰胡适,聂远饰陈其美,陈坤饰周恩来,张震饰蒋中正,刘烨饰毛泽东,韩庚饰邓小平……光从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建党伟业》的演员阵容不只是星光熠熠,而且朝气勃发。

  得票房,失口碑

  “观众要看的是货真价实,不然影片这么多角色,每人的戏份也不多,我去北影厂门口,五十、两百一天,随便找一人也能演,这样做银子是花少了,但是质量就下去了,一定要请好演员才对得起观众”。领衔出品《建党伟业》的中影集团副总裁江平表示,“这么多明星来演,没有人谈条件,周润发演袁世凯,他也就前20分钟有戏,但是他并不是花多少钱就可能来的,真的是出于对这部电影的热爱,我由衷地为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

  《十月围城》的监制陈可辛表示,自己曾经分析华语电影的现状,认为大投资、大明星阵容时机不成熟,但是在《投名状》等票房丰收之后,他改变了看法,超强明星阵容对拉动票房的确有效。

  但有影评人表示,全明星的阵容是对观众和市场的盲目顺从。“不可否认,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即便是主旋律影片,也必须通过明星来唤醒观众和市场。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看一部电影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准似乎只剩下了明星声势和票房标杆。”评论人刘道彩说,“在这样的引导下,电影越来越看重外在形式;各电影商家跑马圈地,掘金至上,越来越注重明星效应而非质量本身。高票房的背后,是电影的日渐浮躁化和快餐化,这能算一个健康、有前途的电影市场吗?”

  影评人韩浩月说:“很多观众进影院纯粹是看明星,而忽视了电影的剧情。电影为了照顾每个明星的戏分儿,也导致故事的线索太分散、零碎。这样,即使得了票房,但也失了口碑,最后丧失的是观众对华语电影的信任。《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娱乐性很强,甚至盖过了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即使在前期宣传中,各种有关明星戏分儿的花絮新闻非常之多,直接对电影故事核心的宣传却很少。”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戏剧家焦菊隐就对此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对明星的过于吹捧是导致艺术及传统戏剧文学日趋没落的主要原因,这种‘明星’制度会可悲地改变观众的审美观,人们由欣赏一个演员的艺术而缩小到对演员本人的崇拜,这使得人们看不见艺术表现的真正价值。”

  全明星并非王道

  明星少了,担心没卖点;明星多了,新的问题随之产生。明星越多,片酬总和势必越高,或是导致影片成本扶摇直上,成本回收压力激增。由此,制作费用压缩,明星成了空壳,赢了票房、输了口碑的个案并非少数。

  相反,《集结号》、《海角七号》等影片的成功证明,明星并非成就一部高票房影片的必要条件,反倒是高质量的电影在产出高票房的同时,能够培养、制造出新的明星。

  在好莱坞,亦不乏《十一罗汉》、《十二罗汉》这样的“全明星”电影,“电影成功的决定因素永远是综合艺术成就,而不是电影明星。”一位好莱坞资深电影监制这样总结。而在中国内地电影界,当“全明星”越来越成为电影制作的一道标签之时,或许就是“全明星”丧失光环的开始。“全明星就是没明星,全重点就是没重点,明星堆砌带给观众的新鲜感只是一时的,人们只会因为影片的思想主旨和真情实感而泪流满面,不会因看到某位明星的脸孔就泪如雨下。”观众李先生如此表达“全明星”制带来的审美疲劳。

  “电影的成功在于影片的整体素质,在于演员的演技,而不是所谓的大量使用明星,利用他们的‘明星光环’。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明星效应而不考虑电影的切合度,那这个影片就是失败的。”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认为,明星要为角色服务,而角色,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影片的故事性和思想性服务的。(吴杨 顾彩玉)

3号排行榜:拍电影"全明星阵容"绝非王道 分散视听本末倒置

喜欢 (1)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