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峰:未来发展趋势是公益心加企业化管理

富豪 http://www.phb3.com/ 评论

何道峰:57岁,曾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流通组组长、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等职务。1999年以"志愿者"身份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担任法人代表,之后进行了对这一民政部下属的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去行政化"改革。现任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

  何道峰:57岁,曾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流通组组长、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等职务。1999年以"志愿者"身份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担任法人代表,之后进行了对这一民政部下属的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去行政化"改革。现任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

  公益不是单纯的好人好事

  记者:能否谈谈你对公益的理解?

  何道峰:以前对公益和慈善的理解停留在做"好人好事"阶段,但要使公益转变为产业,总体上要达到城市化50%以上的发展水平才具备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三点。

  一是有足够数量级的捐赠资源,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才能关注公益,才能有更多的人超越悲悯心和同情心去捐赠,从而转变为公共利益诉求。二是人们相对来说多一些剩余时间,多一些剩余财富,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公共空间的构造。第三就是国家法律要鼓励大家去创立公益行业。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公益发展才可能从慈善好人好事阶段转向公益产业化阶段。

  记者:在你看来,国内的公益事业达到"产业化"的阶段了吗?

  何道峰:目前处于公益初级阶段。基本量已经突破了七八百亿,达到1000亿左右的规模。而且潜在规模比现在大。潜在规模如果发展得好,未来十年可达到3000-5000亿的规模。但目前公益产业还很幼稚。

  记者:单凭一腔热血去干好事,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

  何道峰:那是当然的,不是好心就能做好事。你要用很好的途径把这些钱送达到需要帮助的人那里。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有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有详细的记录,让别人来跟踪监管的时候,能够看得明明白白。

  仅仅是靠好心肠和想做事的愿望是不够的。所以公益产业里面有很多学问,我们总认为心好就能做成公益,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未来发展趋势是公益心加企业化管理

  记者:怎样看待民间公益组织和官方公益组织之间的一种关系?

  何道峰:民间公益和政府办的公益组织,出身不同,治理方式也不同,民间组织多数用企业的治理方法,而政府办的公益组织,公益资源都在手里,治理方法是自上而下的。

  记者:目前对公益组织来说,哪种管理方式更适应社会需求?

  何道峰:当然是企业化管理。我认为未来的公益组织发展,应该采取类似公司的治理形态,用公司治理的方法来管理一个公益组织,而宗旨是公益。公益心加企业化管理,这是我认为未来公益组织的必然发展趋势。

  公益组织应坦然面对质疑

  记者:联系到"郭美美事件"等,在国内做公益可能会面临很多质疑,你认为公益组织应以一种什么态度面对呢?

  何道峰:质疑不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做公益都可能会受到质疑。一个开放竞争的领域就是一些人在干很多人在看,看完后开始质疑。机构应该坦然面对,做好了,质疑自然就减少了。

  每一个捐赠的人,他都希望自己捐出去的钱用在了需要的地方,但能否用好这是捐赠人问责的结果。以前没有这种问责,因为是政府主导的,老百姓基于对政府的相信就把这个钱捐出来,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有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问责会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我们的捐赠规模上不去,绝对不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钱去捐赠,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多有效的公益组织。现在我们还缺少足够多的、优秀的公益组织领袖,要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领域。

  未来需要更充分竞争的环境

  记者:您觉得未来中国公益发展的方向和挑战在哪些地方?

  何道峰: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充分公平竞争的环境。让这个行业形成平等充分的竞争,政府应该处于规则制定者和裁判的地位。对公益组织来讲,也要学习和成长,成为一个有效率、懂得风险控制的组织。
 

3号排行榜:何道峰:未来发展趋势是公益心加企业化管理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