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炳伟:生态的本质就是生活的状态

权势 http://www.phb3.com/ 评论

核心提示:近日,市长吉炳伟接受《中国周刊》杂志专访,就开封的城市定位、城市发展中的矛盾化解及开封的城市味道,谈古论今,畅想未来,对开封的城市特色及发展方向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生活的状态,包括人文生态、自然生态,甚至包括法治生态等等。

  核心提示:近日,市长吉炳伟接受《中国周刊》杂志专访,就开封的城市定位、城市发展中的矛盾化解及开封的城市味道,谈古论今,畅想未来,对开封的城市特色及发展方向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生活的状态,包括人文生态、自然生态,甚至包括法治生态等等。所以生态不仅是绿色的意思,绿色、低碳只是生态的一个方面而已。”

  开封,就像一个历史符号,看到这两个字,一下就让人想象到千年前的北宋。

  但如果你认为开封还是那座只有城墙、市容陈旧的城市,那就错了。今天的开封,不仅保存了完好的古城,更恢复了“北方水城”的风貌,一种“新宋风”的城市味道也正在这里孕育。

  不过,作为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密集、建筑又必须限高的中等城市,开封市也面临生态建设、城市发展的诸多挑战。

  用开封市市长吉炳伟的话讲,作为一座古城,“既不能简单扒掉老百姓房子去盖新楼,也不能一味地保持原状不动”,“这也是开封做‘生态文明’、建‘美丽城市’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

  定位开封

  《中国周刊》:您不是开封人,但在开封工作已有10年。您认为开封作为一座城市,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吉炳伟:开封确实是中国独特的一座中等城市,是众所周知的七朝古都。就我们今天要谈的“美丽城市”话题来说,也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内容。我们开封至今仍保存有基本完整的古城墙,是一座城市中轴线千年没有变动的都城。

  其实,就中国“城市”起源来讲,开封是中国一座有历史标志意义的“城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唐代之前,“城”和“市”都是分离的,正是从北宋、从都城开封开始,“城”和“市”才融为一体。

  《清明上河图》大家都知道,在上海世博会上也向世人做了精彩展示。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幅图反映的就是一种人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清明上河图》就是开封当年城市生活的生动写照。

  《中国周刊》:但《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中国乃至世界最繁华的都市形象,可能不再是今天开封能够拥有的了。河南的省会在上世纪50年代迁到了郑州,开封失去了省会的地位;直到今天,开封的经济排名,在河南省位次也不高。您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对开封城市定位的思考是怎样的?

  吉炳伟:你说的这些情况都存在。首先是1954年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再就是上世纪80年代,原开封地区工业实力较强的5个县又划给了郑州。由于这些历史的客观原因,开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所辖区域的经济基础也相对薄弱。

  我认为要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城市的发展。既要让开封经济发展上去,又要让文化得到更好传承,这是市长应尽的责任,也是一种挑战。我认为城市首先要发展,没有发展,生态和美丽都是空话。也就是说,生态城市首先是发展的城市。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才能增强实力,所以我们提出要建设“四个开封”,第一个就是“实力开封”。

  《中国周刊》:其他“三个开封”,如何解释?

  吉炳伟:除了“实力开封”外,再就是“文化开封”。文化是生态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生态建设特点。开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就要让生态与文化结合起来。

  还有“美丽开封”。美与不美,不是修条马路就美了。“生态”两字,其实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的状态”。它包括人文生态、自然生态,甚至包括法治生态等等。所以它不仅是绿色的意思,绿色、低碳只是生态的一个方面而已。

  最后是“幸福开封”。一家人老是吵架肯定不行,那就不幸福。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实力开封”、“文化开封”和“美丽开封”的建设,使开封人民不仅物质上富有,精神上丰富,而且生活环境上优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开封”,这是根本。

  《中国周刊》:在“四个开封”建设上,郑汴一体化发展是否是开封的一大机遇?

  吉炳伟:这当然是机遇。国家确立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部署,郑州和开封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开封古称汴京,所以郑州与开封的联动发展叫做郑汴一体化发展,两座城市计划实现交通同城、金融同城、电信同城、生态同城和产业同城。目前,郑州和开封已实现金融同城。今年10月,两座城市电话还将统一区号,正式实现电信同城。郑开城际铁路也即将开通,未来在郑州和开封之间将至少有6条便捷通道。

  国家还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这是国内唯一的以航空港命名的综合实验区。开封是该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尉氏县有65平方公里纳入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也是目前郑汴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开封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也在借助郑汴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调整工业结构。开封传统工业是轻工业,产业结构不是特别合理。环保欠账不可回避,你欠的账,总是要还的。尤其是在推进生态建设进程中,这个账越早还越主动,越晚还代价越大。

  《中国周刊》:但郑州与开封相隔这么近,在新型产业招商引资上,郑州会否成为开封的阻碍?据说有的企业来开封考察,考察来考察去,最后把项目投到郑州去了。

  吉炳伟: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郑州与上海不同,上海的产业是向外辐射的,郑州还达不到,还是一种向内的“吸力”。我们开封目前针对这个现状,就要变被动为主动,实行差异化、互补性发展,不要和郑州同质竞争。比如郑州做汽车,我们就做零部件;它做商贸,我们就做旅游文化,做宜居生态。

  矛盾化解

  《中国周刊》:既然“实力开封”是首要的,是城市发展的前提,而开封经济基础还不够强,那么会否有两个主要矛盾,一个是财政收入与生态投入的矛盾,再一个是经济建设与古城保护的矛盾。就第一个矛盾来说,有没有感觉到财政对于生态支持的吃力?

  吉炳伟:其实,生态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生态归根结底就是民生。2011年和2012年我们投入民生的财力均占全市的70%以上。这里面就包括了环保、生态工程。实话讲,以前这个比例并不高,但下一步会越来越高。比如城市污水治理,今年我们将投入3个亿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污水处理。今后4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计划投入15个亿来治理水污染问题。

  开封历史上是“四河连五湖”,也有“北方水城”的美誉。但由于各种原因,河湖生态在前些年受到了一些破坏。通过污水治理,这几年发生了根本变化。像你们看到的漂亮的包公湖,此前老百姓却叫它“包府坑”。今年我们修复的御河,原来河道上其实是菜市场等杂乱的建筑。御河将包公湖、龙亭湖连接在一起,不仅水变清了,河畔又修建了相应的亭台楼榭,使开封的水系和水城风光得到恢复,现在开封称为“北方水城”应该说是更名副其实了。

  提起“水城”,一般都是南方的,可北方也有,就在我们开封这里。环境的这些变化,都离不开财政对环保的支持。

#p#分页标题#e#

  《中国周刊》:水系修复工程浩大,所处区域也是重点危旧房改造区域。那么,政府在做这些治理工程时,是否遇到了困难,比如拆迁?这也恰是刚才说的第二个矛盾,一边想做建设,一边要保护古城风貌,怎样取舍?

  吉炳伟: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思路是很清晰的。首先要明确的是,开封老城必须完整保护,这是遗产,是开封的优势。有个专家就曾给我讲,你在开封当市长,一定要把老城保护好。

  但是老城该怎样保护?这就是个大课题了。既不能简单扒掉老百姓房子去盖新楼,也不能一味地保持原状不动,要进行保护性开发改造。老城区的名胜古迹、老的街区、好的四合院一定要完整保护下来。同时要考虑到现实,开封城墙以内现在住了四五十万人,十分拥挤。人与自然之间最重要的是平衡,这样一个小城住这么多人,就是不平衡,要迁出一些才行。

  《中国周刊》:那要怎样迁?迁走之后,毕竟改变了老百姓原有的生活状态,可能有的人愿意迁走,有的人不愿走,这怎么办?

  吉炳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坚守着两个原则,一个是让老城风貌更好,另一个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

  对于留在老城区的百姓,要让他们因为城区的改造,生活更为舒服。现在改造的御河附近,以前也是脏乱差的,现在有了水,水干干净净的,岸边都是公园,周边老百姓生活便利、环境优美,幸福感有了很大提升。

  另一方面,对于迁出古城的老百姓,要让他们的生活比原来更舒适、更富裕。我们有奖励和补偿机制,不仅为迁出群众规划建设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住宅区,同时还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新城区生活环境。我们的新区内也有森林公园,还在建开封的西湖。住在新区及周边新城区也是件幸福的事。

  当然,虽然这条路是确定的,但做起来确实很难。对开封这个古城来说,可能比其他城市都难。这也是开封做“生态文明”、建“美丽城市”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

  难在哪里?难在难以就地安置。古城内的建设限高是15米,盖楼最多5层左右,你拆了3层只能盖5层,那开发商就不愿干。这就是保护古城的代价。

  15米这个高度是我们自己给自己限制的,不是国家规定的。我们相信,时间越久,这个限制的价值就越能体现出来,开封这座古城的味道就越浓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我们总结了3句话,叫“看一眼让你忘不掉”、“待一段让你不愿走”、“走了你还想再来”。

  城市味道

  《中国周刊》:提到城市的味道,我们注意到开封提出一个目标,叫做打造“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国际化旅游文化城市。怎样解释这样8个字?

  吉炳伟: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的味道才行。很多城市风格其实就是3个字——现代化。这就导致了千城一面。单纯追求现代化,会丢掉老的传统。但如果你片面地局限于传统,就可能与时代脱离。比如一条老街,并不是让你挑着货担去卖老东西,它也可以有现代的东西,也可以有新的时尚品牌。

  关于古城的发展,我们学习考察过很多城市,包括西安、杭州、南京等。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新宋风”。开封原来是“仿宋”,事实证明你永远仿不了。“新宋风”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外在古典、内在时尚”。比如建筑上,我们要借鉴宋代建筑的内涵,以及一些传统建筑的符号,用现代建筑的理念来展示老城的文化特征和个性。这是借鉴,不是简单模仿。

  《中国周刊》: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做传统文化的文章,也都试图将新的、老的结合在一起,但并不容易。

  吉炳伟:是的,这很难,但也很有意思,我们正在探索。比如开封的旅游,原来我们叫“老三篇”,就是铁塔、龙亭、大相国寺,近些年有了“新三篇”,是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和开封府。

  现在我们在做更新的,叫“一河两街三秀”。通过御河的水城风光、传统的老街和现代的时尚元素有机结合,用新的现代技术讲述历史文化,形成开封新的旅游业态。

  《中国周刊》:我个人更喜欢这样的古城,有着少见的城郭、深邃的小巷,流水环绕其间,市民悠闲地散步聊天。这样的城市可以让人感觉到生态与民众的关联。

  吉炳伟:这确实是开封要追求的,开封也要做慢城。开封人的生活很悠闲,很会享受。就说夜市吧,全市有十几家著名的夜市,小吃成了开封人生活的一部分。开封人的幸福指数很高。我们做生态建设,最终也是要提升幸福指数,要不然就没什么价值。

  生态建设也离不了文化,文化是让人享受的。你说的那种市民休闲场景,在开封比比皆是,这就是一种城市文化。

  总之,开封的生态文化就是要做3件事,一是做透水的文章,要让水连起来,水质变清。再就是做好菊花的文章,这是我们的老品牌了,开封是菊城,今年10月,我们就要举办第三十一届菊花文化节了。第三就是宋文化,要把宋文化做足。这三者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开封了,叫“宋都、菊乡、水城”。

3号排行榜:吉炳伟:生态的本质就是生活的状态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