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榆两地对比中找差距 在差距中追赶超越寻突破

日用品 http://www.phb3.com/ 评论

【背景】随着中美贸易战升级,国内外新冠疫情深入,年初我国一度成为疫情重灾区。党中央果断决策,迅速部署,发挥制度优势,科学施策,网格化管理,全民抗疫,并在经济上按下了暂停键,短短地 3-4 个月我国控制住疫情,复市复课、复工复产成为社会发展迫切

【背景】随着中美贸易战升级,国内外新冠疫情深入,年初我国一度成为疫情重灾区。党中央果断决策,迅速部署,发挥制度优势,科学施策,网格化管理,全民抗疫,并在经济上按下了暂停键,短短地3-4个月我国控制住疫情,复市复课、复工复产成为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但国外疫情依然严重,我国既要发展经济,又要防止输入性疫情,造成国内外能动需求不足,经济复苏较缓。我市经济以能源为主,能源产品价跌量减,经济持续下行,但榆林同样也是以能源为主,经济却持续积极向好,与我市形成鲜明比差,为探究其原因,市统计局与工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奔赴榆林展开调研,学习榆林经验,找差补短,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安、榆林同处鄂尔多斯盆地,文化血脉相通,资源禀赋相类,经济结构相似,均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两地之间发展模式相互可比度高,可借鉴性强,现将延榆两地经济差异性分析如下:

一、延榆两地发展历程

延安“油主沉浮”:上世纪七十年代,长庆油田参与延安石油勘探开发,促进延安石油工业发展,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2008年,是延安经济发展黄金十年,其中2008年延安财政收入排在全省十地市第一位。2008年以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粗放式石油开采受到区块的限制,延长油田、长庆油田矛盾加深,稳石油增长成为石油企业首选,新的接续产业还未形成,延安工业乃至延安经济增速逐步减缓下来,转型升级、培育接续产业成为延安经济发展新课题。

榆林“煤主沉浮”:2002-2012年随着煤价上涨,榆林煤炭快速发展,是榆林煤炭工业发展黄金十年。2012年随着煤炭价格回落,榆林工业开始向煤化工转型,转型较为成功。2020年榆林受疫情影响较小,尤其大中型企业没有停产停工,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延榆两地经济结构

延榆两地均是能源产业为主导“纺锤形”经济结构,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规模小,第二产业尤其工业规模大,带动作用强。

2019年榆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1%,延安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9.0%;榆林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5.0%,延安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0.1%,其中榆林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0%,延安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59%;榆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28.9%,延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30.9%

2020年上半年榆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2.7%,延安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3.9%;榆林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7.1%,延安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58.4%,其中,榆林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4.5%,延安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57.6%;榆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30.2%,延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37.7%

三、延榆两地经济差异性分析

(一)延榆两地经济体量逐步拉大

榆林以煤为主,在煤上动真章,出实招,延长煤炭产业链,把煤“榨干用净”,成效显著。2004年榆林农业增加值赶超延安,从2004年至201915年间,榆林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延安年均增长6.2%2007年榆林工业增加值、生产总值首次超过延安,从2007年至201912年间榆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延安年均分别增长7.4%8.0%2009年榆林地方财政收入首次超过延安,从2009年至201910年间,榆林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1%,延安增长5.6%。榆林经济从“十一五”初开始反超延安后,快速增长,一路高歌猛进,经济体量迅速扩大,而我市则增长缓慢,现在榆林经济已是延安经济体量的2倍以上且差距呈进一步拉大态势。目前榆林经济体量位居全省十地市第二位,力逼西安,跃居西部城市第六位,俨然成为西部城市一颗耀眼明珠。

1.榆林经济体量是延安的2倍以上。2019年榆林生产总值4136.28亿元,比延安多2472.39亿元,是延安的2.5倍。其中榆林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0.72亿元,比延安多101.39亿元,是延安的1.7倍;榆林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90.34亿元,比延安多1690.49亿元,是延安的2.7倍。榆林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95.22亿元,比延安多681.51亿元,是延安的2.3倍。

2020年上半年榆林生产总值1761.48亿元,比延安多1069.27亿元,是延安的2.5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32亿元,比延安多21.50亿元,是延安的1.8倍;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58亿元,比延安多777.56亿元,是延安的2.9倍;第三产业增加值531.58亿元,比延安多270.20亿元,是延安的2.0倍。

2.榆林第二产业支撑作用强。2019年榆林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比延安高出0.4个百分点。其中榆林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3.9%,比延安低1.3个百分点,榆林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8.2%,比延安高1.7个百分点;榆林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5.8%,比延安低1.8个百分点。

2020年上半年榆林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比延安高10.3个百分点。其中榆林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比延安低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比延安高1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5%,比延安低1.1个百分点。

(二)驱动榆林经济向好的主要因素

#p#分页标题#e#

1.榆林区位优势明显。榆林位于黄河几字湾经济区,呼包银榆经济带,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近年来中省投资的重点区域。延安夹在北部的呼包银榆经济带,南部的关天经济带之间,虽有2017年国家能源局批复《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支持我市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产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项目,支持西电东输,西气东输,但在争取中省重大项目上优势明显不足。“十三五”前四年,榆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161467.45亿元,逐步增加至20191953.72亿元,投资额年均增加162.1亿元;延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161359.33亿元,逐步缩减至20191106.35亿元,投资额年均减少84.32亿元。

2.榆林资源禀赋优厚。榆林煤炭储量2800亿吨,延安煤炭储量110亿吨,是延安储量的24.5倍;天然气储量6万亿立方米,延安天然气储量0.3万亿立方米,是延安的19倍;榆林岩盐储量6万亿吨,延安岩盐储量0.1万亿吨,是延安的59倍;榆林石油储量10亿吨,延安石油储量13.8亿吨,是延安的72.5%。榆林的资源禀赋优势,决定了榆林产业优化就是发展工业,并辐射带动一、三产同步发展。

3.榆林工业投资突出。一是榆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2019年榆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延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高出延安13.2个百分点。二是榆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高,增速快。2019年榆林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4.0%,同比增长4.9%;榆林第二产业固定资产占比54.0%,增长22.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54.0%,增长23.6%;榆林第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42.0%,增长5.9%。延安同期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3.7%,同比下降10.8%;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31.9%,同比下降8.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5%;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64.4%,同比增长5.5%。三是榆林工业投资占比不断扩大。2019年榆林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投资占比较2018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投资占比较2018年分别下降0.43.3个百分点。

榆林工业投资成效显著。一是榆林规上工业企业数多。2019年榆林规上工业企业985户,延安规上规上企业249户,相差736户。2020年上半年榆林规上工业企业988户,延安规上工业企业251户相差737户。二是榆林工业入规上库企业多。2019年榆林工业入规上库企业143户,延安工业入规上库仅58户,相差85户。三是榆林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大。2019年榆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拉动榆林生产总值增长4.6个百分点,对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高达88.5%。延安同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7个百分点,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55.2%。榆林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出延安33.3个百分点。

4.榆林产业链长融合程度高。榆林以煤资源为原料,加工成生产材料,把煤“榨干用净”,着力打造四条产业链条,也是榆林目前发展方向。一是煤炭经过气化重整、氢化、制成甲醇,甲醇聚合生产聚烯烃。二是煤炭经过除尘脱硫生产硫磺,用于国防,脱硫后精煤经炭化炉碳化制成环保型兰炭,用于冶炼有色金属镁;制作兰炭过程中收集荒煤气,经气液分离,气体经过电捕焦化,制成煤焦油,用于工业,剩余气体成为富余煤气用于民生,液体经焦油氨水氨化生成煤焦油。三是煤炭经过煤质分解,煤矸石用于发电,精煤生产成焦炭;焦炭与石灰按一定比例,经过电化炉,在电弧和电阻加热的作用下,生成电石,广泛应用于工业。榆林盐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产氯化氢,氯化氢与电石作用,生产聚氯乙烯,用于工业,用于民生。四是用煤生产二氧化碳,与有益菌结合生成多蛋白、维生素,用于海鲜产品。二氧化碳与氨气结合生产氮肥用于农业种植。

5.用“在事上练”锤炼干部队伍。榆林市精文减会,发扬领导“领”字为先,干部“干”字当头,“在事上练”锤炼队伍。榆林是“四套”班子带领市直部门跑“部”进京,争政策、拉项目,谋发展。一是争政策。在国家降电政策出台后,再次协调国电、省电部门,为榆林企业用电再次降价,每度电约降1分左右,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亿元。协调铁路部门,降低铁路运费,吨公里约减少0.5元,为企业节约成本约5000万元。二是拉项目。2020年上半年榆林新增百亿元的项目16个;30亿元以上的项目47个。我市新增30亿元项目仅仅4个,分别是延安东绕城高速,延长石油富县发电厂、陕煤黄陵店头电厂及延安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基础设施。三是谋发展。引进有色金属冶炼,打造世界“镁谷”。镁矿石—白云石,产于山西,山西也是煤炭、电力等能源大省,为冶炼金属镁创造了客观条件。但榆林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构筑政策洼地,成功地将金属镁冶炼引进了榆林,成为改善营商环境事例上的典范。截止2019年底榆林建成镁及镁加工企业48户,冶炼产能达到85.5万吨。2019年榆林生产原镁50.23万吨,占全国51.8%,占全球43.3%。

#p#分页标题#e#

6.政策措施有力。一是“破难查漏”政策成效显著。2019年榆林市委、市政府出台《榆林市“破难查漏”工作实施意见》,该政策明确了“破难查漏”工作的目的和方向。2019年整理梳理出“五上”企业602户,申报入库通过审批593户。比2018年多出170户企业。二是稳增长政策奖补资金有序兑现。榆林5月份集中兑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奖励、第三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奖励、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奖补、技改“1+1”工程项目奖励等各项奖补资金3030万元。8月份集中兑现2019年非煤炭重点企业完成预期产值目标奖励、促销奖励等政策资金2305万元。三是实行领导包县包联制度。落实“三个一”工作机制(一个企业,一个工作组,一套督导服务措施),成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专班,进一步夯实县(市、区)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企业产能充分释放。建立派驻服务企业干部工作联络群和工作台账,掌握包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复工复产情况,通过现场督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并指导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四是举办“新闻发布会”,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征信水平。榆林市分别在8月份举办“2018年度‘五上’企业业务收入排行榜”新闻发布会,发布“民营企业100强”、“工业企业100强”等八大类360户企业,榆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会,并与16家驻榆银行行长入围企业代表现场授牌。9月份榆林市统计局联合税务、财政举办了同等规模的“2018年财税贡献排行榜”新闻发布会,向420户财税贡献突出的企业现场授牌,并对100户财税贡献特别突出的企业奖励共计2500万元。这两场新闻发布会均采用媒体推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新媒体全程直播,《陕西新闻联播》做了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提高企业知名度以及征信水平。

四、延安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借鉴榆林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用足用好“两个明显优势”,破解“一个制约”的金玉良方,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争取政策抓落实

一是争规划政策建集群。趁中省“十四五”规划编制之机,依托煤油气资源,按照基地先行、园区承载、产业集聚思路,打造两千万吨石油炼化产业、百亿立方天然气产业,新增一批百万吨煤矿以及化工等产业集群,谋划重点项目,纳入中省“十四五”规划盘子。二是争产业政策促转型。围绕新时期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几字湾经济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区、中国(延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等重大战略机遇,形成重大项目,在延安形成一批应急设备、食品、物资制造等产业,建成西北物流园基地。借《延安综合能源基地规划》《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之机,推进宝塔、黄陵、子长、富县煤电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坑口火电、低热值资源利用发电、热电联产项目。建成一批天然气调峰工厂、地下储气库以及应急储气设施,我市可利用废弃煤矿,建立天然气地下调峰气库;利用我市煤油资源优势,发展氢能工业;利用我市光照时间长、风口多,发展一批光伏、风力发电工业。三是争资金政策谋发展。协调部委、省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支持我市各项重大项目发展。同时协调行业部门降低企业成本,协调铁路部门,在现有运费的基础上降低费用,协调省电、地电,每度电在现有费用的基础上再降低等政策。四是夯实责任抓落实。市级领导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市县联动,成立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专班,形成挂图作战,挂牌督战,以目标倒逼责任,以进度倒逼实效,层层有任务,个个有压力,把争来的政策、项目、资金抗在肩上,拿在手中,落在实处。

(二)产业布局求突破

1.一产求特色。一是发挥地域性特色优势,发展一批现代化农业。依据我市各县(市、区)农业资源优势,引进一批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特色农业,突出地域特色,实现企业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吸附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延长县做大做强红薯、吊瓜等产业,延川做大做强红枣产业,子长做大做强煎饼产业,志丹做大做强白芋山地椒羊肉产业,吴起做大做强荞麦醋产业,甘泉做大做强豆腐干产业,富县做大做强油糕产业,洛川继续做强苹果产业,宜川做大做强稠酒产业,黄龙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等,争取形成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一县一农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利用交通优势,充分利用包茂、青兰、延志吴和榆蓝穿境而过便利优势,走以质量兴农,以绿色富农,以生态养农路子,继续建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有序组织开展乡村农田农舍观光游、农田农艺体验游等活动,宣传农产品、推广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发展农业经济。三是龙头带动,搞活“三农”一盘棋,着力引进龙头企业解决资金、技术、管理和销售难题,村集体提供土地,农民出劳力,走“企业+基地+农民”路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二产谋新路。一是填补行业空白。在现行统计41个工业大类中,我市规上工业行业涉及到22个行业大类,其中19个行业大类还未涉及,存在着短板弱项。规上工业未涉及19个行业大类中,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可填补行业大类有10个,分别为:非金属采矿业,可山间采石、河道淘沙,做大企业上规模;服装制造业,依据我市羊子养殖业,尤其是胡羊,可生产羊绒,羊毛,通过制作羊毛衫等产品予以弥补。印刷业、记录媒介复制业,全市有该行业生产,但未达规模或非法人,比如延安报社是非法人,打印部均个体化,没有规范整理,达规升格;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我市大学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一所以及高中、初中和小学多所需要大量的文体教具,在招商引资中,可引进该类型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过我市石油、煤炭、天然气产业链延伸,生产化工材料聚丙烯再延伸的产业项目,制作合成纤维,如锦纶纤维、涤纶纤维、腈纶纤维、维纶纤维,丙纶、氨纶等制造,可通过定向招商填补行业空白。黑色金属制造业和压延,充分利用我市煤炭、电力动能优势,从外省引进一批铁矿石,冶炼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充分利用我市电力优势,发展一批电解铝项目;利用煤电优势,从山西购进白云石,冶炼金属镁。通用设备制造,针对我市石油开采、煤炭以及天然气开采,配套引进变速齿轮、机械零部件铸造、制造企业满足能源工业企业需要。汽车制造,面向高科技、新能源,引进新能源企业制造或油电混动企业制造以及改装汽车制造。金属及设备维修,做大做强我市石油钻采设备、采矿专用设备以及火车站集中箱修理,促其上规模,填补我市规上行业空白。二是展开竞合发展。我市北依呼包银榆经济带,南御关天经济带,古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吼”战略要地,今处“一带一路”、黄河几字湾、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冲,连接西安,辐射西北关键点,地理位置优越,与南北经济带展开竟合发展。我市应在优势资源项目上争先,比如油、煤、气、盐以及化工等项目上,抓早抢先。在非优势项目上,做好配套的上游产业、下游产业,并形成自己链条,纵向延伸,横向协同耦合,争取多方收益。打造油煤生产辅助性企业,从事油煤气勘探、钻井压裂注水、尾矿处理业务;可延伸榆林煤化工材料产业链条,如硫磺、煤焦油、聚丙烯、聚乙烯、电石、甲醇等材料的下游,把榆林化工材料转化成产品。三是走“原料-材料-产品”新路。坚持立足能源、延伸能源、不唯能源、超越能源路子,在“稳油、扩煤、增气、兴电、促转化”的基础上,紧紧抓好“三头三尾”即:油头化尾,煤头化尾,气头化尾。在油头化尾上,扩大航空煤油、聚丙烯、聚乙烯、异氰酸酯生产,以及下游产业延伸。把燃料变原料,把原料变材料、把材料变为产品。如:聚丙烯(简称PP)可向五方面用途发展,分别为:PP注塑、PP拉丝、PP纤维、PP薄膜、PP管材方面继续延伸。PP注塑:可生产小型家电、玩具、洗衣机以及汽车零配件等产品;PP拉丝:可生产日常所用的集装袋、编织袋、食品袋以及透明袋等产品;PP薄膜:因其透明性好,硬度大,可生产高端食品包装品;PP纤维:可用于装饰、服装领域,生产口罩、湿巾、纸尿裤等产品;PP管材:因其重量较轻、可回收利用,可生产供水、供暖系统管材。聚乙烯按照其类型,可向三方面用途发展:低密度聚乙烯因密度较低,材质较软,可生产塑料袋、农用薄膜等产品;高密度聚乙烯因其耐高温、耐油性、耐开裂、电绝缘性好、抗冲击力强、耐寒等特性,再在吹塑、注塑领域发展,形成一批模塑产品、电线电缆产品。线性聚乙烯:因其透明性差、光洁度好,具有低温韧性、高模量、抗弯曲、耐开裂等特性,可生产小板材、管材等产品。在煤头化尾上,发展我市炼焦制煤焦油,气化煤制甲醇,聚合成聚丙烯、聚乙烯,煤制兰炭、制电石头生产乙烯、煤制维生素、多蛋白。利用浩吉铁路、包茂高速,建造一批大型的以煤炭为主转运内陆港,贯通南北,形成北煤南运,南货北达的物流枢纽。在气头化尾上,重点发展聚酯类产业,如笨二甲酸丁二醇等。四是形成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油煤气优势,大力推进油煤气综合利用,发展油煤混炼,煤化一体化,油炼一体化,生产一批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和产品,促进煤向电转化,发展电解铝,单晶硅、多晶硅产业;促进煤电向高载能工业品转化,发展一批电石及烯烃产业;促进油煤气向化工产品转化,发展一批烯烃、芳烃类产业。五是加大工业投资。2019年的投资结构中工业投资不到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1%,服务业投资占60%以上,前期投资不足,工业转型升级慢,2020年工业产品以量补价能力明显不足,拉动经济增长缓慢。积极培育和推进财源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等,坚持工业项目优先(工业产业项目不低于谋划项目的50%),配套产业积极跟进,早日实现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完备工业体系。

#p#分页标题#e#

3.三产创新域。一是强化金融服务。打造延安鼎源(集团)有限公司自己的金融机构,在现有财投、发展基金、中小企业担保等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业务,推动建立市属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多方位,多层面地加大融资、投资力度,为企业疏通血脉,激发生产活力,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的综合能力。二是做强物流业。充分利用我市在关天经济带与呼包银榆经济带的区位特点,利用通往西安、榆林高铁(动车)经济圈,以及包茂、青兰、延志吴、榆蓝高速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打造辐射西北,连接西安的现代物流平台和区域性贸易中心。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充分利用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推广区块链技术应用,以新区为核心,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和地理信息等产业,促进各类云平台和大数据资源库入驻延安,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四是深度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讲好红色故事,并让旅游者参与红色经典重演,增加旅游体验,营造共产党人灵魂“家园”;打造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题黄帝陵文化旅游,增加海内外、两岸炎黄子孙文化、血脉认同感,凝聚力。通过红色历程沉浸式体验,扬共产党人理想之帆,铸共产党人初心之魂,激发干群创业热情,形成“到延安去”第二次创业激情。

(三)营商环境强优化

一是围绕流程再优化。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事项审批流程,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现“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码上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营造最优的营商洼地,涵养最优营商生态。二是围绕营商再改善。拓展思路,转变思路,营商环境改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全民的事情,人人改善营商环境,责无旁贷。通过全民改善营商环境,使延安不仅是企业家谋事创业的理想之地,也是其休闲逸情之地。三是围绕产业精选商。围绕我市工业结构短板,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资源利用效率和附加值高的好项目,围绕这些好项目,考虑资金链、技术链进行精准招商,重点瞄准央企、上市公司、国内外500强企业,引进一批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好项目,实现由“招商”向“选商”转变,“求量”向“求质”转变。四是围绕项目专班抓。在开工项目上尤其是生产性项目上,由市委、政府牵头抓,相关部门具体抓,成立督导专班,协调解决项目中难点、堵点问题,以责任倒逼落实、以时限倒逼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3号排行榜:在延榆两地对比中找差距 在差距中追赶超越寻突破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