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震撼世界的“低碳长征”(1)

动物之最 http://www.phb3.com/ 评论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健康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安全危机的重要元素。然而,气候变化也是一种机遇让我们以新的模式实现可持续、低排放、绿色的发展。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我带着和平而来,宣扬绿色的和平;我带着绿色而来,倡导低碳的未来。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健康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安全危机的重要元素。然而,气候变化也是一种机遇让我们以新的模式实现可持续、低排放、绿色的发展。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我带着和平而来,宣扬绿色的和平;我带着绿色而来,倡导低碳的未来。人类瞭望深渊,那儿少人回望;人类面对危机,总需赴汤蹈火。面对空前的环境危机,人类的力量能否撬动低碳发展的未来?此身行动,无愧我心!

  何世红

  在何世红“七大洲倡导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和许多人一样也是远距离地对他有了了解。在许多人的眼里,他不仅是一个男人,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以个人行动倡导低碳、追求绿色和平的化身。他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激励着各国公民,促使他们为人类的进步和低碳的发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何世红七大洲的行动中,我们无法想象,究竟是怎样的勇气支撑着他去进行了这样一场艰难的“低碳长征”。是他唤醒了我们去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也是他使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完成人类伟大事业的责任和义务。他所作出的人生选择,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人不能仅仅满足于接受现状,而是应该尽我们所能去追求理想和未来的世界。

  记者采访题记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世红先生在非洲点击进入微博

  "君子不言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所赞扬的社会品德。”

  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大院的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局主席办公室内,何世红一边接待着一个又一个来自各国金融机构和环保机构的合作电话,一边和前来拜访的国内金融机构和环保企业的老总交流,一边又这样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历史性的机遇都稍纵即逝,它只属于那些引领潮流的开创者,比如低碳就是其一”。 “今天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大舞台,大家都可以登台,扮演着某个角色,台词甚至剧目并不雷同,但没有人能演独角戏。”

  何世红这样说,同样,他也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动证明着……

  自从何世红发起“保护地球,我们在行动!中国金融家和企业家七大洲问计低碳金融”之后,他在新浪和腾讯以及国家摄影的微博粉丝数量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突飞猛涨,以至于他不得不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微博上与其追随者交流,成为风靡微博的“偶像级”人物。这样的光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带着作为一个大国普通企业家的使命,进行的震惊世界而已艰难的“低碳长征”。

  从2009年10月30日到2011年2月20日,何世红的身影一路不停歇,行遍七大洲82个国家。他从北京开始出发,先后穿越了亚洲大陆,登陆了欧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和南极大陆;先后飞越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先后穿越了黄海、东海、渤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阿拉伯海、红海、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先后穿越了长江、雅鲁藏布江;先后穿越了黄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塞纳河、台伯河、印度河、湄公河、鄂毕河、勒拿河、第聂伯河、布里斯班河、尼罗河、刚果河、南美洲第二大河巴拉那河;先后穿越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伯利亚高原;先后穿越了欧洲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比利牛斯—珀杜山脉、欧洲中部的喀尔巴阡山脉、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澳大利亚雪山山脉;先后穿越了亚洲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大洋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山、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南美洲万峰之冠阿空加瓜山;先后穿越了欧洲著名的山峰勃朗峰、少女峰、马特洪峰、雪朗峰;先后穿越了世界著名的沙漠腾格里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先后拜客了四大文明古国;登陆了世界之端乌斯怀亚,最后穿越南美洲后成功登陆南极大陆。

  如今,何世红以一位地球公民的姿态,完成了布道七大洲环保理念的低碳长征,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全新考量。从感知世界跳动的脉搏,到感悟生命之源的思考,一些国际组织认为,他完成的,已经不仅仅是一次责任之旅。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何世红这样告诉记者,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让人们越来越关注全球环境的现状及其趋势,并竭力为之进行改变。虽然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寻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全球气候谈判每年都在持续,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调整速度依然过于缓慢,地球环境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恶化。

  那么,面对空前的环境危机,一个人的力量能否撬动低碳发展的未来?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一个人的力量往往可以带动一种理念的升华,并且以信仰般的虔诚影响人们的思想,乃至行为。

  德国驻华大使 Dr.Michael.Schaefer(施明贤)在评价何世红的七大洲低碳行时说:“现在许多人还不明白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恶果,还在继续做着为了利益而破坏环境的事,实在让人无法理解。我非常赞赏何世红先生对低碳产业的关注以及所做出的大量努力,何先生"七大洲倡导低碳经济"的行动是中国需要的,也是德国需要的,更是世界需要的。作为最早研究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德国支持这样的行动。”

  比利时驻华大使Patrick NIJS(奈斯)说:“我非常赞赏何世红先生对于低碳的关注和所做的努力,他"七大洲倡导低碳经济"的行动让我们感动。”

  南非驻华大使Dr Bheki W.J. Lang(兰加)说:“何世红先生为低碳事业所做的贡献和大量的努力令我感动和敬佩,没有什么比图片更能迅速直观地唤起人们的低碳意识了,何世红先生的七大洲倡导低碳经济的图片触动了我,我相信也会触动其他人。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仅停留在关注层面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实际行动,而且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全人类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地球,所以何世红先生的努力尤为可贵,虽然是他的个人行为,但是却蕴含着很多能量和希望,他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典范。”

  希腊驻华大使Theodore Georgakelos(赛德罗斯﹒耶奥卡凯罗斯)先生说:对于何先生在低碳领域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我深表敬意,他所做的是一件对全球的未来和人类发展最有意义的事情。

#p#分页标题#e#

  2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和一些国际组织这样评价何世红“七大洲倡导低碳经济”的行动。在欧洲,一个与达沃斯齐名的大型活动全球政商领袖大会正在伦敦举行,因为他的行动,也许因为他感动了欧洲,大会特别邀请他作为会议的重要嘉宾,从此一起参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讨论。

  在北京,何世红短短的十年里开创了经济理论体系的多个第一:金融生态,他成为业界公认的中国金融生态第一推动人;能源金融,他最早提出能源金融的概念,并且把能源交易和金融服务的理论模式推广到全国;产业金融,他最早提出产业金融的概念,并且把产业金融运用的巧妙而灵活;低碳金融,他最早提出低碳金融的概念,并且成为全球倡导低碳金融的第一行动人。

  如今,在许多国际机构的支持下,何世红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帮助和批准下正式成立了两个国际性公益机构“保护地球行动组织”和“低碳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并且开始与各国驻华大使甚至一些国际机构会商低碳理念的推广,以及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的国际间合作。

  因此,会见各国驻华大使、与中外金融家和企业家联手合作、接受媒体采访、与微博粉丝交流逐步成为目前何世红的生活主题曲。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何世红暂时停下手中的忙碌,为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地球

  生态保护与亚洲崛起

  近几年的亚洲灾难不断。用何世红的话说,在生态上欠下的账,终于到了要还的时候。

  亚太地区占全球23%的面积, 58%的人口,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赤贫线以下,并且许多国家位于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地带。洪水、干旱、旋风、地震、海啸和山崩等恶劣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土地退化、森林砍伐、供水不足、以及海洋和沿海资源的退化,是世界上受土壤退化、荒漠化影响面积最大区域。

  与生态危机相对应的是,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使得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何世红说,这种变化将对世界经济格局重构产生重要影响。此间,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是亚洲崛起的有力保障。

  在何世红看来,生态环境快速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不论欠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过多的人口以及过快增长的经济,超出了原有环境负载力。前瞻性的生态布局将是亚洲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战略的关键,高瞻远瞩和创新将是未来领导人的必修课程。与此同时,低碳经济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亚洲国家应该联手,共同推进“低碳经济”。

  从日本核电站的恐惧,到中国核项目的缓停建设,全球各地都已经在缓停发展核电项目,这是亚洲给世界的警示与教训。何世红说: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需要寻找比核能更安全、更可持续的能源渠道。我们不要忘了,大幅消减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防止气候变暖的需求依然紧迫。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仰望天空,太阳、疾风和沙漠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来源”。何世红这样告诉记者。在亚洲沙漠化问题上,何世红在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低碳经济的开发应用在这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风电和沙漠技术是这里最能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可完全利用现有的技术提供大量安全清洁的能源,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沙漠中的太阳能,通过电网传送出去。通常在6小时之内,沙漠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能量比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还要多。何世红认为:“沙漠能源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最天然的资源池。

  中国需要大量的电能来支持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绿色革命。尤其是中国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上,电能的消耗和再造又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中国在西部荒漠地区大力发展沙漠能源,从而推进这一技术在更大范围的应用。何世红说,中国积极参与这一领域对世界各方面都有好处,应该大力推动这方面的建设。

  近年来,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已从国际关系、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心”,未来30年,中国将随着亚洲的崛起真正向着未来的超级大国转型。何世红认为,亚洲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和降低排污方面做大量工作。在此期间,整个中国企业家团队是否能够成长,是否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传递起来,共同打造一个具有责任意识的全新形象,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金融机构要从信贷角度对低碳经济企业、低能耗企业给予支持与倾斜,让这些彰显持续生命力的企业有更便捷和畅通的渠道获得贷款。在这方面,中国的兴业银行打出“绿色银行”牌,以支持低碳经济企业为主,并且已经付诸实施。

  其次,企业自身也要有向低碳经济领域发展的意识和行动,多多上马低能耗项目,并约束企业自身节能减排。“只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双双行动起来,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达到二者双赢,从而为全社会带来共赢。”何世红总结道。

  “当然,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机构,毕竟都是社会的大细胞,个人才是社会的微小细胞,而社会的一点点进步和改善都需要依靠着微小的细胞力量。试想,如果公民并没有降低能耗的意识和素质,企业做得再好也是枉然,金融机构再倾斜也是白费功夫。”

  因此,何世红正是试图借此次“七大洲低碳行”来宣传这一观点提高公民降低能耗、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家园的意识和素质。对此,何世红的建议是,首先要提高认识,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只有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时候,才会对别人负责,才会在行事时候时刻提醒自己保护环境。

  低碳经济与欧洲发展

  欧洲是何世红七大洲低碳行除亚洲之外的第一站,当时正是欧洲暴雪的季节,有评论认为,欧洲暴雪正是地球变暖的产物。何世红认为,现在评述工业革命带给地球的破坏似乎有些过于较真,然而充分经历了人类近、现代经济发展全进程的欧洲,用它的历史和现实向全世界呈现了低碳之路的生动教案,历史书写教训,现实展现希望。

  何世红每到一地,都喜欢和当地人交流,从政府官员、企业家、银行家,研究人员到普通的路人百姓,他认为每个地方最好的名片是那里的人,而欧洲人给他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的愿望,那是一种失去后懂得珍惜,傲慢后沉淀谦逊,挫折后升华的智慧。“在绿色经济这条路上,欧洲人走的不平坦,从为了发展经济严重破坏环境,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这其中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何世红说。

  欧洲各国低碳发展水平整体较高,而各国又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何世红介绍着欧洲各国低碳发展的情况,在他心中已经呈现出了一幅低碳产业发展状况的欧洲地图。

#p#分页标题#e#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领先制定了低碳经济法案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通过《能源白皮书》,正式提出实施低碳经济战略 ,并建立相应的原则和行动框架。该框架的原则是: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是国际性问题;独立的、有法规环境的竞争市场是落实目标的最有效方式;政府可以通过碳交易的方式来解决市场问题。该框架行动是: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将CO2减排目标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通过竞争和透明的国际市场取得更大进展;节约更多的能源;更多地支持低碳技术和提供合适的投资环境。2007年5月,英国政府发布了新版《能源白皮书》,提出了为实现能源安全和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需采取的一系列国内外行动。行动同时还包括:节约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在竞争市场定价的基础上,确保能源可靠供应。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及强化执行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计划;积极减少排放,为整个英国经济设定一个法定的捆绑式碳排放目标;设定一个为期五年的碳预算,确定CO2总排放量;在实现完全竞争和透明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进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激励和管制,估算节能量;为低碳技术提供更多的支持,确保良好的能源投资环境。

  2007年6月,英国在世界上领先制定了《气候变化法(草案)》,明确承诺到2020年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削减60%。同时,还出台了《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提出了全球低碳经济的远景设想。英国的低碳经济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激励的方式来实施的,包括碳预算、碳信托、碳交易、碳税、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

  德国是一个技术强国,新能源技术、再生能源技术和垃圾、污水处理技术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在德国的城市中很难见到肮脏的垃圾死角,严谨而科学化的城市循环系统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保持着城市的清洁。

  法国人就像生活在巨大的皇家园林里,首都巴黎处处可见绿地和公园,街道两边每户人家的阳台上都种满了鲜花和植物,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和古老而具现代特色的人文景观,使这个城市永远充满着浪漫的气息。

  荷兰是欧洲动物的天堂,无论是田野上神情悠闲的奶牛,还是城市水系航线上横行飞翔,挑战海上马车夫权威的水鸟,都向人们诉说着荷兰人对待自然的谦卑与尊重。

  在欧洲,人与自然结合的最融洽的国家应该算瑞士了,瑞士人珍惜着天赐的优美风光,从产业布局、清洁能源利用、城市规划、城市循环系统等多方面保护着自然环境。

  意大利拥有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旅游资源,围绕着旅游产业建立起来的城市建筑保护和环保体系对于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过程中,欧洲曾经最大的问题也在于环境污染。

  “你不能想象,风光旖旎的威尼斯之舟,好似行驶在一个巨大的臭水湖上。”何世红对此显示出了强烈的遗憾。

  事实上,欧洲曾经的许多环境问题皆源自人口密集地区内的高消费量和高废物生成量,一个拥有100万居民的的欧洲城市通常每天要消费约11500吨的矿物燃料、320000吨的淡水和2000吨的食品,城市废物150-600公斤/人.年,每天还产生300000吨的废水加上25000吨的二氧化碳。而东欧国家的高能源需求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由于硫、氮氧化物的排放,30%~50%的森林曾经遭到过破坏;52%的鱼类、45%的爬虫类和42%的动物曾经受到过巨大的威胁;60%的城市地下水资源被过分开采;86%的沿海地区生态系统受到过不同程度威胁。

  近年来,欧洲低碳经济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环保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国际行动救援组织2010年11月份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未来十年计划增加使用生物燃料,这一举措将占用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种植,并使全球气候进一步恶化。如果欧洲国家不改变他们从粮食作物上获得汽油和柴油的计划,到2020年将会有相当于比利时国土面积两倍的土地被转变为耕地和农场,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和贫困居民将因此蒙难。

  “生物燃料造成的污染比石化燃料更加严重,因为燃烧生物燃料会排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气候。欧盟必须紧急审查使用生物燃料的可持续性,确保他们的计划不会对气候和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会从世界上贫困居民手中掠夺更多的土地种植生物燃料,更使非洲脆弱的食品安全雪上加霜。”何世红显得有些激动,不断变换着手势。

  “其实欧洲已经在低碳发展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欧洲的出路在于持续探索碳金融的发展,发挥低碳经济的金融属性,并充分利用自身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展广泛的国际间合作”何世红说。

  何世红告诉记者,欧洲已经从传统的生态消耗体系中走出来,逐步走入了低碳型发展之路,而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还存在着牺牲自然换取经济发展的情况,很多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任意排污的现象始终无法杜绝,人们还不明白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恶果,还在继续做着为了利益而破坏环境的事情。“在欧洲人眼中低碳将引领未来,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中国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赢得未来,身体力行的去发展低碳产业,保护环境,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何世红的语气有些急切,目光中充满坚毅和力量。

  贫困现状与非洲出路

  何世红至今难以忘怀他的非洲之行。在肯尼亚,他看到了破旧的茅舍和村庄,看到黑压压的非洲儿童狂奔在车辆后面乞讨;他注意到,许多非洲儿童因为长时间无人照管、加之卫生条件恶劣,正挣扎于苦难的生命边缘。

  每每谈及非洲之行带给他的感触,总会有一股不言自明的酸楚涌上他的心头。

  从非洲回来,何世红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肯尼亚的信。黑色的墨水笔迹渗透出来自遥远国度的感激:“我写这封信是为了感谢您,还有和您一起去往Safari的朋友。感谢您为我做的一切。……希望上帝保佑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因您的慷慨行为,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都十分感谢你,每天都会为你祈祷。”

  落款人是Gabirel,这是何世红在肯尼亚巧遇的一名司机,也是何世红封存着的一段非洲记忆。

#p#分页标题#e#

  在肯尼亚时,何世红偶然得知陪同考察的肯尼亚司机家里一头维系全家生活的奶牛死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动物物种丰富的非洲,奶牛却异常昂贵,高达1000美元。司机说,一家11口两年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头奶牛。于是,何世红决定捐赠一头奶牛给司机一家,还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人民赠送的奶牛,希望他们每天喝牛奶的时候都会想到这是来自“中国的奶”,并把这头牛命名为“中国牛”。

  Gabirel的境遇只是一个贫苦的缩影,何世红至今不能忘记非洲之行带给他的震撼。在肯尼亚,他看到了破旧的茅舍和村庄,看到黑压压的非洲儿童狂奔在车辆后面乞讨;他注意到,许多非洲儿童因为长时间无人照管、加之卫生条件恶劣,正挣扎于苦难的生命边缘。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下谈低碳经济,简直是天方夜谭。”何世红对记者感叹,看到上面的一幕幕让他有想哭的冲动,一股不言自明的酸楚涌上心头。

  何世红出生在中国最偏远、最不发达的农村,类似的苦难是他儿时所经历的。在他看来,眼下的非洲,最需要的不仅是经济援助,还需要精神和爱心支持。思量再三,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将以“大河叔叔”为形象,为非洲捐建100所小学,并为10万个孩子捐助10万套学生校服。

  “民间力量毕竟有限,此举是为了唤起国际社会对非洲问题的真正关注。”何世红说,“非洲的贫困如何能够以简单的捐助所能改变?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在非洲实施了大规模的援助计划,为非洲的经济起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但是,如何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才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如他穿越七大洲的全球绿色壮举一样,也是为了唤起国际社会和每一位公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真正关注。

  文明社会与澳洲风情

  在何世红的“低碳长征”中,澳大利亚是他绝对推崇的环保主角,几乎每个州都有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公园,名曰国家公园。不仅如此,澳大利亚1972年还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绿色政党塔斯马尼亚联合组织。

  据有关组织宣布,在世界范围内,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空气和水最清洁,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比例最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了12国为最高等级的多种生物国,澳大利亚就是其一,也是唯一的“第一世界”国家。进入二十一世纪,澳大利亚那绿色和金色两色相间的国徽,已经开始孕育出新的含义。

  在何世红带回来的珍贵照片中可以发现,澳大利亚自然环境优美,是一个无尘的国土。何世红说,这与澳大利亚良好的生态素质密切相关。到过澳大利亚的人,几乎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不仅仅公共绿地和苗圃里,而且每一户居民房前屋后的花园里,只要你仔细看看,就会看到所有植物花草的下面都埋藏着许多小喷头,那就是用于节水的现代化滴灌设备。

  其实,当地人对生态的保护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譬如所有城市、乡村皆以碎木片、木花覆盖树坑和裸露地皮以涵养水分;所有沿海对海里的幼小鱼苗、虾苗均加以保护,禁止捕捞,只允许对规定尺寸以上的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可以捕捞,否则就视为违法,等等。

  事实上,澳大利亚对绿化有一系列强制性规定,如单位和个人必须负责门前及周边绿化。如你不做,政府有关部门会帮你去做,然后把账单寄给你。绿化以自然为主,没有哪一条道路,哪一条街道,是清一色的树种。大量绿化确保了环境质量,2004年,澳大利亚在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挪威和瑞典。

  澳洲如此,文明程度较高的欧美也是如此。

  “到华盛顿的街上看一看,街头的水直接冒出来,只要嘴一张,水就进到你嘴里来了。它的水经过了160多道工序过滤,可以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德国情况也是这样。可我们喝的水才十几道工序,你想想差距有多大?”何世红对此深有感触。

  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对较高。何世红对此有一个很深的感触,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地区,其文明程度、人的认识和修养就越高。反之,经济越落后、信息越闭塞的地方,人的文明程度和认识就越低。因此,何世红意识到,只有重新改善世界对“经济驱动”的理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碳发展的核心问题。

  何世红去过中国一些偏远地方的中小企业,他发现大部分只是在为生计挣扎,根本无法充分意识到发展绿色经济、降低污染的重要性。所以,这些企业即使有监管部门的环境监督,但仍会为了一己之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生存与发展。这种发展显然是有害的。

  现在看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决定着生态环境的优劣。何世红描述道,当你在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上感受那世界奇观大堡礁的时候,当你随着潜水员潜入南太平洋惊叹那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的时候,当你在平静的悉尼港湾看见如白色风帆似的歌剧院穹顶缓缓出现在视野里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文明带来的优雅,并油然而生一种用生命捍卫自然的冲动。

  自觉意识与北美榜样

  从高空感受加拿大确实别有一番风情。加拿大的雪山、森林、湖泊、城市在窗外飞机与气流的摩擦声中不时跃入何世红的眼底,黑黝黝的成片绿地在光线的照耀下,显的那么有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与北冰洋冰山融动的过程完全形成了不同的效果:一种生命价值的毁灭和另一种生命价值的重生。

  何世红告诉记者,当北冰洋融化的时代来临,人类赖以生存的大陆不知道将会成为何等的悲剧,海洋吞并地球大陆的时间在慢慢地到来,人类加速发展的工业机器排放出来的物质,以及地球大陆表面越来越增多的温室热排量威胁着北冰洋原本的生命体系,以及人类文明。

  加拿大和美国同为世界上主要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国。美国人口仅占世界的5%,但其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量的25%,每年要把45亿吨的物质材料转化成废物,为了恢复和补救数十万计的受到污染的土地,美国在未来30年间将为此付出1000-10000亿美元。

  而整个北美的城市越来越难以解决有关寻找新的垃圾弃置地。北美洲民众对追求物质享受的态度也正在发生变化,民意调查表明,88%的人认为为了保护环境,将需要“大幅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北美国家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在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进行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环境因素受到了密切关注。三国还制订并签署了一项有关环境的协议,即《北美环保合作协议》。

  因此在何世红眼里,北美人很幸运,他们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和丰富的环境资源。但他们知道,自己必须谨慎从事,只有这样后代才能享受到同样的利益。 比如在加拿大,除坚定支持全球最高首脑会晤,并签署了旨在保护全球环境的主要国际公约和协定外,已开始采取行动协调国内经济与环境政策,并将防治污染置于各部门之首。

  更为重要的是,北美人正在转变自己的日常行为,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根据美国自然保护协会提供的碳足迹计算方式计算,美国一个两口之家每年大约产出47吨二氧化碳。不管政府的态度如何,美国民间推行的“低碳生活”人气高涨。人们热衷于讨论如何减少“碳足迹”。

#p#分页标题#e#

  美国的低碳经济是完全的转型之路,主要是各州先行,将低碳经济视为清洁能源发展的推动力。2002年美国清洁能源联盟成立,目前已发展成16个州、20个公共机构,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项目和企业。尽管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承诺和义务方面,美国政府长期以各种理由保持较为消极的态度,然而美国也深知技术进步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

  自2007年开始,布什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开始转向,包括高度关注市场机制下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创新。这一方面是美国政府改善自身国际形象的举措,同时也反映出美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调整。

  2007年在布什总统倡议下发起的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会议。美国所倡导的涵盖所有主要经济体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力图着眼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不削弱美国经济的比较竞争优势,通过其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技术,继续从根本上主导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2007年,美国国会有9个关于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的法案在审议之中,《美国气候安全法》也在参议院中进行讨论。2007年7月11日,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更是以低碳经济为名,明确促进零碳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通过制度安排为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

  虽然美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过程仍然曲折并面临诸多挑战,但可以看出,发展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的思路以及相应的国家战略转型,已经得到了美国政府众多高层人士的重视。

  《低碳经济法案》的提出要控制美国的碳排放总量,其目标是到2020年碳排放量减至2006年的水平;到2030年减至1990年的水平。法案还提出建立限额与交易体系,鼓励碳捕集与埋存技术开发等多项具体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

  何世红说,如今在美国,你看不到堆放的垃圾。人们出行开始搭乘公共交通或者和别人拼车。在经常堵车的大都市,上下班高峰时,在高速公路附近很多人像等公共汽车一样等候那些急着走快道的私家车主。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当每一个人都想着去改变的时候,这个环境终究会发生改变。我们要把所有看到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传递开来。”何世红说,这就是他穿洲越海的力量和信念。

  物种天堂与南美传说

  南美洲物种丰富名不虚传。在亚马逊雨林,平均每三天便发现一个新物种,物种之多样与丰富在科学界预料之外,然而,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这一地区造成的威胁正日益加大。

  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1999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亚马逊雨林发现1220多个植物和脊椎动物新物种,成为世界上生物最为多样化的地区。在这十年间发现的物种,包括637种植物、257种鱼类、216种两栖动物、55种爬行动物、16种鸟类以及39种哺乳动物,这当中包括以猴子为食的巨型鲶鱼、4公尺长的巨蟒、法属圭亚那蓝牙狼蛛和毒镖蛙等。

  然而,这个让人惊叹的地区,正因为人类的出现而面对压力。那里的环境正在迅速改变。

  过去五十年,伐木以及把树林开垦为牧场与油棕种植地的活动,已使亚马逊失去17%的森林,这几乎为西班牙面积的两倍。

  何世红说,亚马逊多样性的物种可能在人们尚未发现它们前,就已经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消失。资料显示,南美在今后40年间仅在森林地带便将丧失100000种物种。

  南美自然生态旅游业非常发达,为保护环境,巴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保障了生态旅游健康、有序的开发。游客在飞机上时就接受生态和环境保护教育。每人须填写个人资料和停留时间,最多不允许超过7天。每名游客还必须支付约8美元的环保费,如果有的游客因特殊情况超过10天的要大大增加环保费。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的生态旅游成为教育民众的课堂。从事组织生态旅游的机构要求游客尊重当地居民,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尊重自然条件和保护环境。

  因此,在保护环境方面,南美人非常敏感。何世红为记者讲述了一个新闻故事,令人惊叹

  根据联合国的研究,温室效应气体当中,有高达百分之十八的比率,都是因为牛羊放屁打嗝排出甲烷所造成的。而阿根廷科学家就发明出一种专门“集气”的牛背包,也就是专门收集牛放屁所释放出来的甲烷,希望可以藉此减轻地球暖化的大危机。正因为如此,全球最大牛肉产地之一的阿根廷,有不少牛都变成了背包客。

  科学家还根据牛胃中的气体数量发现,牛只放屁的多寡,和饮食有着极大关系,他们也希望找出,对地球最没有伤害的牛食谱,让牛可以轻松的消化,少一点放屁,少一点打嗝,地球也可以少一点温室气体的伤害。

  在阿根廷的火地岛,森林的砍伐让现代的阿根廷人蒙上了厚厚的一块伤疤。何世红告诉记者,火地岛的森林砍伐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大片的森林展现在人们目前的只有那惨淡树桩群,一万棵的树桩群只是起步,十万棵、百万棵……实在无法让人相信这是文明的人类能够做出来的悲剧。

  南极灾难与生命感悟

  从文明古国到现代城市,从雪山高地到湿地平原,从冰川极地到热带雨林,以至于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地南极,何世红看到的不仅仅是震撼。

  何世红悲观地认为,如果说非洲的现实还只是生存问题的挣扎,那么在南极,生命问题已然成为考量人类灾难意识的课题。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由于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多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得一直被称为“最后一块圣地”的南极也出现了环境危机,并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何世红告诉记者,非洲多数地方还比较原始,工业并不发达,正是倡导低碳的主战场。“因为未来发展会非常快,那里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工厂。”而南极虽然没有人类直接加以影响的因素,但气候变暖的恶性循环已经开始在这里显现,并且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p#分页标题#e#

  种种迹象表明,南极冰川消融正在向人类发出强烈的警告: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趋势再得不到制止,人类或许即将面临灭顶之灾。尽管这种灭顶之灾相对于大多数地球人来说并没有非常切身的体验,但那些人见人爱的企鹅,已经遭受到了气候变暖的侵袭。

  何世红告诉记者,目前南极半岛上很多冰架正向海面下滑,漂浮至洋面变为冰山。倘若南极冰原完全融化成水,全球海平面至少升高6米 。真到那个时候,人类可以生存的土地就会所剩无几。

  何世红说,没有任何不幸比生活在南极的企鹅目前所遭受的灾难更为震撼。当地球任何地方的小朋友们在雨地里嬉戏的时候,南极的小企鹅们却丝毫不能享受这样极具浪漫色彩的天真,因为,他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失去家园的图瓦卢人,以及即将失去家园的更多的地球人何尝不像企鹅一般的凄惨?人类,正一步步把自己逼向不能复盘的绝境!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何世红和他的“七大洲低碳行”就已经融为了一体,他所感悟的,以及展现给人们的,似乎是人们认为一种司空见惯了的环保理念,而南极之行,他体验到的却是一种对人类生命的终极思考。

  “人们总是热衷于传播2012地球毁灭的寓言,却往往不会在意现实的灾难征兆。”在何世红看来,环保不单是政府的口号,它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发扬。正因为如此,何世红和他的保护地球行动组织的低碳使命才刚刚开始。

  低碳长征与大国思维

  反观历史,重大的危机其实常常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全球化浪潮下的这场严峻挑战,会将“低碳长征”引向何方?

  “其实,一切问题从来都没有唯一和不变的答案。我们出生之前,低碳早已落地生根,我们离开之后 ,它还将长存开世,它是我们的过去,更是未来,我们无法错过这个比我们的生命更加古老和年轻的命题。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我们想再次回望来时路。”何世红告诉记者,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当“何世红”们的民间力量正在极力推行低碳理念的同时,我们能够在政治层面看到的,却是一次次失望+绝望的痛苦挣扎。比如那些把使命当成皮球踢来踢去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然而奇怪的是,何世红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采取了缄默,不予置评。他一直在着重强调中国的作用和中国在未来的绿色低碳发展竞赛中的优势。他刚刚结束的南极之旅,就是让中国金融业向世界的一次自豪宣誓。

  全球性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是何世红贯穿这次行动的主线。他说:“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问题,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需要如此。一个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虽然我们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但对地球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却跛足不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因此何世红坚定地认为,快速崛起的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低碳事业当中必须身体力行。目前,低碳经济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随着低碳经济意识的进一步深入,国际社会一定能够摈弃分歧,在即将面临的灾难面前团结一致。

  在最后一站的南极,何世红带领“保护地球行动组织”成员,把中国金融业和中国银行业的旗帜插上了南极大陆,把低碳环保这一人类共同的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也正是这次宣誓之旅,为“保护地球,我们在行动!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七大洲问计低碳金融”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目前来看,何世红的低碳长征无疑是成功的。他用他的坚持,以及独特的方式,造就了一段史诗性的佳话。

  “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在这场低碳经济的革命浪潮中,中国和其他许多负责任的国家一样,主动担负起了这个关乎地球未来命运、关乎人类生存的大国责任。何世红投身于这一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无疑是一个普通中国公民对世界和人类和平贡献与感染的最好彰显。

  “当然,没有人能够预测,在财富、权力、科技、文化等等的合力作用下,“低碳长征”还有多少可以被激发的潜能。我们只知道,未来总在想象之外。但我们知道,历史不会回头。”何世红正言,“低碳长征需要我们不停地探索,所有探索结束时,都是物归初始,都是此境初识,我们依然需要探索。”

  “尽管会有一部分人对低碳长征不很理解”,但在何世红看来,“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巨额资金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无愧我心。”

3号排行榜:中国公民震撼世界的“低碳长征”(1)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