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上篇)

音乐 http://www.phb3.com/ 评论

人工智能朗读: 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上篇贝多芬的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是我们经常在音乐会舞台上听到的。这10首作品大致可以分为4个部分。有一种说法是,贝多芬的创作早期,他热衷于小提琴奏鸣曲,但毕竟他是当时有名的钢琴家,而到了中期,他又沉迷于弦乐

人工智能朗读:

十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上篇)

十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上篇)

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上篇贝多芬的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是我们经常在音乐会舞台上听到的。这10首作品大致可以分为4个部分。有一种说法是,贝多芬的创作早期,他热衷于小提琴奏鸣曲,但毕竟他是当时有名的钢琴家,而到了中期,他又沉迷于弦乐重奏的音响效果,而转向创作四重奏






 

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上 篇


 


贝多芬的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是我们经常在音乐会舞台上听到的。乃至于全集都已经轮番上演过多次。更加优雅秀美的小提琴奏鸣曲,上演的经常是那么两三首。恰逢全球庆祝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给了我们系统聆听这十首小提琴奏鸣曲,或者更加准确地称为《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的最佳机会。

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Op.12, No.1)选段





 


贝多芬一生写有十首供钢琴和小提琴重奏的奏鸣曲。


 



这10首作品大致可以分为4个部分。第一号至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经推定为1795年的作品,那时贝多芬的作曲多少有受莫扎特的影响。第四号、第五号两首开始呈现出个人特色。第六号至第八号是1802年左右的作品,彼时贝多芬的创作能力逐渐向巅峰发展,到第九号“克罗采”小提琴奏鸣曲时达到最顶峰水平。第十号则属于贝多芬后期作品。



Beethoven

贝多芬除了在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之外,在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上,也同样树立起立于世界音乐史顶点的丰碑。


 




 


而他的钢琴奏鸣曲则贯穿了从早期到晚期的整个创作过程。有一种说法是,贝多芬的创作早期,他热衷于小提琴奏鸣曲,但毕竟他是当时有名的钢琴家,而到了中期,他又沉迷于弦乐重奏的音响效果,而转向创作四重奏。也许这就证明了为什么他创作小提琴奏鸣曲的时间脉络。





 


伊格纳茨·舒庞齐希

Ignaz Schuppanzigh


 


贝多芬四岁左右开始学钢琴,九岁左右学小提琴,十二岁以大键琴和管风琴演奏家身份演出,1798年18岁的时候还进入了乐团演奏中提琴。当他1792年定居到维也纳时,这个世界音乐都市给他提供了更多接触弦乐演奏者的机会。一方面他以青年钢琴家的身份频繁演出,同时还师从小提琴大师伊格纳茨·舒庞齐希(Ignaz Schuppanzigh)学习小提琴和中提琴(他也是几乎伴随贝多芬一生的合作者)。

你一定惊叹于贝多芬的多才多艺,其实那时候的音乐家大多是这样的,和今天非常不一样,他们通常会演奏多种乐器,还要指挥和作曲。有时候他们还可能是画家、设计师、作家等等。那么,贝多芬是更加全身心专注于音乐的。贝多芬的这些学习经历,让他日后创作大量的弦乐作品受益。

A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Op.12, No.2)选段





 


小提琴是意大利人于十六世纪初最先制造出来的。


 



小提琴是意大利人于十六世纪初最先制造出来的,随着制琴技艺的提升和演奏人数的增长,演奏技巧也逐渐被开发出来。意大利人科莱里在1700年左右创作了《十首小提琴奏鸣曲》,成为了当时的演奏规范教材。巴赫则让小提琴和其他乐器一起合奏,提升了它的表现力。莫扎特则走了不同的路。因为他也是一位钢琴家,小提琴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在他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成为了主角,小提琴经常是助奏。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贝多芬受到前面两位伟大前辈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影响,以莫扎特的传统为基础写出了最初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也就是作品12中的三首。这三首作品显示着他对于维也纳古典风格的传承并精通,贯彻了非常典型的古典风格的创作习惯。

但凡事都具有创新精神的贝多芬,自然也会逐渐摆脱小提琴只担任伴奏角色的风格。他逐渐开始以科莱里那种给小提琴充分的施展空间为目标,努力让小提琴和钢琴两者对等处理。最后以《“克罗采”奏鸣曲》到达了巅峰。

降E大调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Op.12, No.3)选段



Mozart

贝多芬的前三首小提琴奏鸣曲都被他放在了作品12里面,都还留有莫扎特以小提琴作为助奏的印记。但他追新求变从“相当重要的小提琴助奏”和“两者出现对等征兆的重奏”作为起点。这三首奏鸣曲一般推断是在1795-1798年创作的。


 




 


贝多芬演奏小提琴和中提琴,远不如他在钢琴上那般得心应手。尤其是左手换把位的技巧,更是拙劣。所以,贝多芬几乎没有以职业弦乐乐手的身份公开演出过。贝多芬最初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都是为自己演奏而创作的。但据说后来他只公开演奏过这三首中的一首,其余的奏鸣曲他都是以钢琴家的身份参与演奏。





 


茱丽叶塔.琪夏尔蒂

Giulietta Guicciardi

月光奏鸣曲的题献者


 


自此之后的两年,贝多芬的生活里发生了很多事情:1799年,他写出了《钢琴奏鸣曲“悲怆”》,1800年,诞生了早期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但另一方面,因为耳疾恶化,贝多芬陷入悲喜交加的精神状态,或者相当动荡的生活。除此之外,有特蕾莎和她的妹妹约瑟芬,以及茱丽叶塔.琪夏尔蒂(Giulietta Guicciardi)等几位漂亮的女学生跟他学习钢琴,让他有了情感的波折。另外,贵族势力削弱,拿破仑势力扩张等社会变局,也给贝多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A小调第四号小提琴奏鸣曲(Op.23)选段





 


富利斯

Moritz Von Fries


 


#p#分页标题#e#

在这个时期,也就是1801-02年,他创作了标有作品23的第四小提琴奏鸣曲。紧接着他创作了性格截然不同的第五奏鸣曲,作品24号。前者忧郁反抗,情绪深藏于内,后者则明朗轻松愉快,充满热情。第五奏鸣曲就是著名的“春天”,但是这个标题并非出自贝多芬,而是后人因为这首曲子表达了希望、温馨和幸福感而赋予的。这一个“俗称”恰如其分,一直流传下来。这两首奏鸣曲原本共同编号为23,后来才分开编号,都是献给富利斯(Moritz Von Fries)伯爵的,富利斯当时是贵族中最著名的音乐爱好者,其府邸沙龙曾是维也纳音乐交流的中心。

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Op.24)选段

科普小贴士

在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出中,钢琴家扮演着和小提琴家等量齐观的角色,就像一出戏剧的男女主角,缺一不可。在我们的通常意识中,钢琴家被称作“钢琴伴奏”,而小提琴家则被称为“小提琴独奏”。这明显存在着对于钢琴家的不理解和不尊重的嫌疑。坐在小提琴身后演奏钢琴的那位钢琴家,如果不是身怀绝技,是无法完整地完成贝多芬的奏鸣曲的。一个作品的完美呈现,需要两位演奏家具备同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修养,还必须具有高度的默契度和感悟力。否则即使两人技艺高超,也会两条平行线,各说各话。在其他作曲家的所有被称为奏鸣曲的小提琴、大提琴、管乐器作品中,以及其他的音乐形式中,钢琴家都应该被称为合作钢琴家,而不是钢琴伴奏。在许多艺术歌曲演出中,比如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舒曼的人作品中,也是如此。当然,把钢琴家称为钢琴伴奏,也有正确的时候,那就是当两件乐器处于不平等的分量和地位的时候,比如萨拉萨蒂和克莱斯勒的音乐小品,钢琴是为丰富音乐的和声,营造气氛的。即便如此,把钢琴家称为合作钢琴家总比钢琴伴奏要稳妥和严谨。

3号排行榜:十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上篇)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