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找矿突破和绿色勘查纪实

app http://www.phb3.com/ 评论

如果说“巍巍昆仑”是大美青海的符号、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么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就是青海省地勘系统抢占高地的一把“尖刀”,就是一朵盛开在昆仑山上的美丽格桑花。 紧盯发展不松劲,咬定地质不放松。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建局50多年来,扎根青海、献身青海,也

  如果说“巍巍昆仑”是大美青海的符号、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么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就是青海省地勘系统抢占高地的一把“尖刀”,就是一朵盛开在昆仑山上的美丽格桑花。

  紧盯发展不松劲,咬定地质不放松。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建局50多年来,扎根青海、献身青海,也见证了青海、扮靓了青海。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经常看到他们矫健的身影,茫茫的戈壁滩上布满了他们坚实的足迹。他们用50多年的执着、无穷的智慧和火焰般的热情,在“世界屋脊”上构筑起了精神高地,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感言:

  五十多年扎根高原、矢志地勘,坚守的是一种信念,体现的是一份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勘查,树立的是一面旗帜,彰显的是一份担当。面对新要求、新挑战,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青海有色地勘人正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斗志,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新青海”建设,在奋勇前行的道路上谱写青藏高原有色地勘队伍新时代的奋斗之歌、奉献之歌。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局长 杨站君

  观察透视:

  50多年如一日,“地质立局”不动摇。该局凭借敢为天下先的胆魄和毅力,依靠超人的智慧和技术,取得一大批重大找矿成果, 特别是近年来,他们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和谐勘查,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取得找矿突破”的新路子,在全国树起新标杆。

孙占科(左一)、肖积图(左二)、杨站君(右二)、郭臣(右一)在研究绿色勘查实施方案

  1 引子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经历了震灾洗礼,浴火重生后的玉树更加靓丽动人。“江河之源”、“名山之宗”、“中华水塔”、“歌舞之乡”,集这些美誉为一身,使正在悄然发生着蜕变的玉树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在洒满阳光的结古镇广场,格萨尔王铜像擎旗跃马,目光炯炯地眺望着经幡飞舞的雪山,对美好玉树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在广阔无垠的雪域高原,宛如银练般的河流,成群结队的牦牛,还有那正在怒放的格桑花,让美丽的玉树又平添了几分醉人的色彩。

  最大的神秘则来自大自然。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后,作为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矿矿集区,位于玉树腹地的三江成矿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被列入了国家级整装勘查区。

  青南的“黄果树”(黄南、果洛、玉树)是我国主要的成矿带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之一。然而,由于生态环保等多种原因,国家在这里设立的三个整装勘查区,有两个相继折戟沉沙,最后只剩下由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承担的多彩整装勘查区这棵“独苗”。

  “这三个州是藏民族聚居地,也是生态脆弱区。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找矿突破让"绿水青山"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为国家提供更多的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性储备基地,为青海省的精准扶贫、藏族同胞的脱贫致富夯实资源基础,一直是我们有色地勘局崇高的责任和使命。”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局长杨站君颇感压力地说。

  从古至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害相权取其轻”似乎成为了无奈而又明智的选择。然而,令人振奋的是,面对青南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这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及下属单位有色矿勘院单枪匹马,孤军作战,巧破“两难”,在雪域高原上再次创出了奇迹,不仅在地质找矿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地勘铁军”这一荣誉,还成功走出了一条“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做好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树起了全国绿色勘查的旗帜。

  “如果说我们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在全国绿色勘查、和谐勘查方面树起了全国的示范,那么我们局的副局长肖积图就是"总导演",地质矿产勘查院则是一个先行先试者的"先锋官",是他们的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全局开展绿色勘查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模板。”作为“一把手”的杨站君十分谦虚地说。

  事实上,不仅在青南的玉树,即便是在其他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青海省有色地勘局也是把“生态至上”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样叫响了绿色勘查的品牌。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为什么能在青海省尤其是青南地区这个较为敏感的地区长袖善舞、“孤独致胜”,这是机遇或是巧合?是侥幸或是必然?中国矿业报记者最近走进青海,来到玉树,登上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进行了实地探秘。

  2 山高人为峰

  气候恶劣,高寒缺氧,紫外线强,这是高原的突出特点,也是对初来乍到人们的最大挑战。中国矿业报记者在西宁偶遇一中国地质大学的教授,当他得知记者又要重去玉树,在海拔5200米的高原上采访,十分惊诧地说:“对常年生活在内地的人来说,去海拔3000米的地方要消耗人体20%的能量,去海拔5000米的地方,则要消耗70%左右的能量。你既然已经去过一次,就不要再去第二次,这对人体的损害很大!”

  这位教授说得不无道理。今年6月,中国矿业报记者初次到海拔5000多米的多彩整装勘查区采访,也曾出现了两三天脑袋昏昏沉沉、茶饭不思的感觉。

  而让中国矿业报记者心存愧疚的,还是无意中对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探矿工艺研究所的钻探技术工程师黄晓琳所造成的“伤害”。这个在“天府之国”成都工作的年轻小伙,6月份与记者一起来多彩整装勘查区的查涌项目实地考察“以钻代槽”新方法时,还是细皮嫩肉,一身书生气,彼时因高原反应厉害连晚饭都没有吃。当记者时隔两月,再次见到正在现场指挥钻探工作的他时,竟然没有把他认出来:原先白白净净的脸庞变成了深红的“高原红”,下嘴唇上一个黄豆般的大泡才刚刚结痂。

  “你就是黄晓琳?怎么才两个月时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面对中国矿业报记者的怀疑而又惊诧的目光,憨厚朴实的黄晓琳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了,相对青海省有色矿勘院而言,我们还是"新兵"。不过还好,我们现在已逐渐适应并开始真正融入到青海省有色矿勘院这支"铁军"中了!”

  是啊,在这海拔高达5200米左右的高原上,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多彩整装勘查区项目工作人员坚守了近4年1300多个日日夜夜,而他们所面对的恶劣条件、所经受的千辛万苦、所付出的心血汗水、所创造的成功示范,又岂能用找矿成果来衡量!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总工韩生福(左二)、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局长杨站君(右一)在查涌矿区检查指导工作#p#分页标题#e#

  尤其是近两年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发挥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大胆创新勘查理念,在以青南地区多彩整装勘查区为代表的地质勘查工作中,正确处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二者关系,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地质勘查协调发展的绿色勘查之路,在巍峨的唐古拉山上树起来全国绿色勘查的一面旗帜!

  “现在多彩整装勘查区有技术人员25名,大都是近年来参加工作的"80后"。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不辱使命,逐步成长为了技术骨干,引领着多彩整装勘查区的地质找矿。每年四五月份出队,十一月份左右才收队,通常情况下,这半年时间内很少能回去。”辛晓雷动情地说,“这些年轻人有的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才刚刚几岁;有的才新婚燕尔,蜜月还没有度完;有的是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充分享受都市生活的大学生。可他们为了项目,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工作中。”

  中国矿业报记者拿到了一份多彩整装勘查区团队的名单,对主要骨干人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张玉洁,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宁夏中卫市人,2004年7月参加工作,地质工程师,现任多彩铜多金属矿勘查项目负责人;刘敏,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北海人,2008年参加工作,地质助理工程师,现任治多县多日茸地区铅锌矿普查项目负责人;马晓光,1983年出生,中共党员,青海循化人,2006年参加工作,地质工程师,现任治多县撒拉龙洼铜多金属矿预查项目负责人;彭勇,1980年出生,地质工程师,2004年参加工作,治多县米扎纳能项目负责人;吴远安,1987年出生,青海乐都人,中共预备党员,2009年参加工作,地质工程师,现任治多县玛考才格项目负责人兼多彩整装勘查区现场副总指挥;张万辉,1990年出生,地质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青海乐都人,2012年参加工作,为治多县查涌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负责人;覃泽礼,1983年出生,预备党员、广西来宾人,为治多县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项目负责人。

  三十多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怀揣着地质梦想,为了同一个目标,远离了灯火辉煌、风花雪月的繁华都市,聚集到常人走路就只喘气的5000多米高的雪域高原,肩负着“地质三光荣精神”的传承,在使多彩样样出彩中实现着自己的多彩人生。

  对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及其野外工作的年轻技术人员而言,高海拔并不可怕和痛苦,最痛苦的莫过于空旷、枯燥和寂寞。

  在一望无际、不见人烟的高原上,在道路不便、手机电视信号全无的深山中,在“抬头望白云,低头看草甸。夜观山中月,静闻河中水”的陌生而又熟悉的荒野里,日复一日地守候在钻机旁,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毅力,又有谁能坚持到最后?

  “大山里手机信号和电视信号都没有,唯一的对外联系方式就是一部卫星电话。我们进了大山,就意味着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查涌多金属矿勘查项目人张万辉说,“近年来,局、院两级领导十分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专门拨款给我们每个项目组都购买了电视,配备了电视信号接收器。现在电视虽然只能收一个中央一套节目,但却成为我们了解外部信息、掌握国家政策的唯一渠道。”

  尽管如此,因山里不通电,项目组要靠自己发电来维持每天的内业整理工作,而由于油料运输困难,每天的发电时间又十分有限,所以,一到晚上,把一天的内业工作整理完,能安心看上两三个小时电视也就不错了。

  “缺乏精神的队伍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信仰的团队就会迷失方向。在茫茫高原上,靠什么来支撑我们项目团队的"火焰般热情",又靠什么来激发他们顽强的斗志?”杨站君充满激情地说,“我们靠的是理想和信念,靠的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我们坚持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项目开展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在哪里,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引领示范,在雪域高原真正构建起了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精神高地"!”

  海拔再高不算高,精神可与试比高!在撒拉龙哇和查涌项目指挥部的会议室,都无一例外地悬挂着一面鲜红的党旗。在庄严神圣的党旗下,党支部或党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传达精神,凝聚共识。在当前正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项目组的每个党员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议工作,谈体会,话感想。有几个入党积极分子,还在项目现场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如同涓涓溪流,为在野外工作的党员干部和年轻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局党委要求,各单位每次在出队前,单位党委都要组织盛大的欢送仪式,由院(队)主要领导亲自为这些即将奔赴前线的壮士们一一饯行,给予鼓励和支持。归队时,院(队)党委同样举行热烈的迎接仪式,欢迎壮士们凯旋,并对他们进行慰问和感谢。”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党委书记郭臣说。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坚强的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在5000米的高原雪山上,鲜红的党旗与美丽的格桑花竞相绽放、相映成辉,也激励着青海省有色地勘人时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探秘寻宝。

  3 科技铸“利器”

  三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矿矿集区,治多县多彩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位于三江成矿带北西段,是2012年确定的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也是地质工作的空白区。

  美丽的青南地区,其地下的神秘宝藏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在深深吸引着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等待着这些有志之士前去揭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来不服输、不信邪的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对青南地区先期利用中央地勘基金、青海省地勘基金、青藏专项资金开展的老矿区重新研究和1:5矿调而发现的一大批铜铅锌矿化点,进行了再梳理再分析再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厘清了找矿思路,划定了找矿范围,采用现代物探方法技术、各重点异常点的激电剖面测量、激电剖面数据评价异常带等“十八般武艺”,找矿靶区逐渐现出原形。

  成矿规律和矿床类型方面缺乏理论指导,那也不用怕,可以“借才我用”、“借智上楼”,青海省有色地勘局与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等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用”平台,依靠老专家、老教授的经验和智慧来合力攻关。杨站君、肖积图和沈小荣亲自出马,带领相关人员多次到吉林大学等高等学府走访交流,商议共同建设“产学研用”平台事宜。于是,国内一大批知名矿床专家携着多年的研究成果来了,大学里的教授带着一帮研究生也来了。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专家、教授到青海后,克服恶劣条件,战胜高原反应,亲自到现场把脉问诊,指导项目的工程部署和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p#分页标题#e#

  为了夯实“产学研用”平台,青海省有色地勘局还与相关院校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在找矿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实时咨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谭俊说:“在数据上我们双方实现了实时共享,项目只要有了新发现就会立即通知我们,我们有了新认识也会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深入沟通。”

  “产学研用平台不能成为好看不管用的"绣花枕头",必须要以需求为导向,针对找矿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我们有色地勘局的产学研用平台,与国内其他地勘单位相比,可能并不算大,但是我们却做得很实,的的确确发挥出了指导找矿实践、服务找矿突破的作用。”杨站君颇感欣慰地说,“专家毕竟是专家,真的是理论深厚,见多识广,他们听完汇报,再到现场实地考察后,很快就能为我们指点迷津,指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找矿方向。”

  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青南地区复杂的成矿条件,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技术人员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教授共同研究,利用产学研平台联合开展综合研究和科技攻关,利用最新区矿调资料和有关数据,不断深化对三江北成矿带的认识,最后大胆又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矿床类型——喷流沉积叠加后期热液改造的类型。

  “将前人关于矿床类型的认识,由热液型更新为喷流沉积叠加后期热液改造的类型,是一个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大胆突破,也是多彩地区实现点上突破、面上铺开的关键。”青海省有色地勘局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沈小荣介绍,我们正是依据这一新认识,调整勘查方向,将勘查的工作重点从老矿点南移,加强了多彩矿区西、东两个矿段的预普查工作,到2010年,矿区已呈现大型矿床的雏形。

  而等到多彩被列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后,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按照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工作部署,与西部矿业(601168,股吧)强强联手,开展合作。已看到找矿曙光的西部矿业“出手阔绰”,在两年时间内就投资1.3亿元用于详查工作。雄厚的资本与精湛的技术联姻后产生的巨大能量无坚不摧,很快就成功找出了厚30米、长800米、延深300米~500米的富铜铅锌矿体,其中铜平均品位达2.02%、铅平均品位达1.914%、锌平均品位达2.032%,铜铅锌资源量达100多万吨,属大型铜多金属矿床。

  “这一重大突破,就像青南富铜铅锌矿被我们打开了一扇大大的"天窗"一样,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青南地区无富铜矿的历史也随之终结。”沈小荣十分激动地说,“在随后开展的多彩整装勘查区项目中,我们以找喷流沉积型矿床为主攻方向部署工作,多彩整装勘查区现在形成了以多彩为中心,外围的查涌、多日茸、拉拓、撒拉龙洼、玛考才格等矿区"五朵金花"争芳斗艳的喜人局面。”

  可以说,多彩整装勘查区的项目团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和“产学研用”平台,并经相关专家和科研院所的实地考察与指导,逐步掌握了多彩矿区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实现了找矿成果的突破性进展。

  然而,地下条件复杂多变,矿带又飘忽不定,而“外智”也不可能天天蹲守在现场为我所用,所以,如何在实战中培养自己的专家队伍和专业团队,才是持续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所在。

现场研究部署勘查方案

检查岩芯、寻找线索

  事实上,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及其下属的青海省有色矿勘院,都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与多所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平台,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人才培养问题——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以会代训”等方式,借助产学研这个平台,搞好传帮带,发挥好实战优势,在自己的地勘队伍中培养出一支创新能力强、善打硬仗的科研团队。

  杨站君、肖积图、沈小荣等一班业务能力很强的局领导,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他们每到现场一线,都是以技术人员的身份,与项目团队一起小到每个钻孔的布置施工、大到找矿方向与目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探讨。

  今年的7月27日~29日,一直牵挂着多彩整装勘查区的杨站君、沈小荣等一行,再次深入到查涌、米扎那能、撒纳龙哇等多彩整装勘查区的3个子项目现场。“项目进展得怎么样,还存在哪些问题?”、“下步的找矿思路是什么,又该如何部署?”“根据已有钻孔资料和已知成矿规律判断,这个矿体可能性还比较大,是不是调整下钻孔布置?”

  “局领导每次来我们项目组,不是以领导的身份来检查工作,而是以学者专家的身份来指导工作,他们的科学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令我们敬佩,让我们受益匪浅。”张万辉发自肺腑地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个项目组也十分重视日常的技术交流,着重吸取他人的经验。多彩整装勘查区刚一启动,项目团队就在治多县上设立了总指挥部,坚持每月18日召

  开找矿研讨会及生产例会,对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关键性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和探讨,并就下月的工作及找矿方向进行科学部署。

  “我们每月的例会不穿靴戴帽,没官话套话,都是实打实的"干货"。会前精心准备,把项目进展情况、遇到的突出问题、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全部认真梳理一遍;会上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汇报研讨。”治多县玛考才格项目负责人兼多彩整装勘查区现场副总指挥吴远安深有感触地说,“年轻人充满激情有思路,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在一起探讨技术问题时最容易相互启发迸发灵感。也往往就是这么一瞬间、突如其来的"异想",说不定就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

#p#分页标题#e#

  外来专家的现场指导,内部会议上的相互交流,加上平时实战中的自我积累和完善,使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逐渐“羽翼丰满”,成长为敢啃“硬骨头”、善啃“硬骨头”的“技术大拿”。现在看来,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现的老矿点,能在沉寂半个世纪之后,在这群年轻人手里彻底“苏醒”过来并绽放异彩,也就不足为奇了。

  多日茸地区铅锌矿普查项目负责人刘敏,就是这群技术团队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经验判断,果断调整钻孔布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腼腆的刘敏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以AP-7异常点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异常带,长500米、宽13.5米,位于目前普查矿体的西边。而在这个异常点西边1500米处,还有一个异常值高于它三四倍的AP-4异常,等待进一步验证。原来设计的钻孔位置比较靠西,而以我这几年在这里工作积累的经验判断,矿体不是向西倾斜而是向东倾斜。”

  怎么办?钻孔的位置早就经过专家论证设计好了,如果不调整,可能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白白浪费工作量。如果要调整,又需要层层上报审查,耽误进度。在项目组年轻人的支持下,刘敏决定“先斩后奏”,将原设计的第4个钻孔东挪50米从东往西打。

  没想到,当这个钻孔打到80多米时,恰逢项目中期检查组的专家现场检查。“谁让你们调整钻孔的?”当专家发现他们私自更改设计后,很为震惊。随行的人员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可当他们认真听完这帮年轻人列举的布孔证据后,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勉强同意他们继续施工。

  上天总是眷顾有心人。就在专家走后的第二天,该孔钻钻到90米时,奇迹出现了,一个视厚度10.75米、真厚度8.79米、铅锌品位达到5.1%的富矿体出现了。

  “地质找矿是一项探索性强、科技含量高、风险大的工作,多彩项目的技术团队这两年来之所以能实现找矿突破,靠的不是激情和突发奇想,而是理性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经验的积累和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谈起这群在自己眼皮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技术团队,肖积图评价说。

  科技创新的威力无穷尽,也为多彩整装勘查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多彩整装勘查区多处“出彩”,地质找矿成果不断涌现。尕龙格玛矿区,去年年底已完成勘探工作,初步提交铜铅锌金属量115万吨,东部富矿段提交331+332+333铜铅锌金属量70余万吨,成为多彩整装勘查区第一个富铜矿开发基地。查涌,对13条矿体中的两条进行了工程控制,初步估算铜铅锌钼333+334资源量22.64万吨,通过进一步工作,资源量有望达到50万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首次在多彩整装勘查区内发现了上部富铜、下部为钼的矿(化)体。撒纳龙哇,通过激电测量圈定了3处异常带,显示了很好的找富铜矿前景,远景资源储量有望达到中-大型矿床规模。米扎纳能,控制一条长7公里的铜铅锌银矿化带。多日茸,已控制富铅锌矿体一条,矿体长1公里、延深300米、矿体厚4米~17米,铅加锌最高品位达10%。

  “就目前的找矿成果来看,多彩地区已成为青海省找矿成果最突出、前景最好的富铜矿基地,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打造成为青海省千万吨级的特大型铜多金属矿富集区。”杨站君深感自豪地说。

  “青海省治多县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得到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内业界的高度肯定。在今年8月,该项目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二等奖。

  4 绿色促和谐

项目人员在多彩整装勘查区交流经验

  “瓜珍切(谢谢)!瓜珍切!”2016年7月11日晚,治多县多彩乡乡长东周扎西和当江茸村村长才仁多杰,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和一面写有“为民排忧解难,建方便出行路”的锦旗,献给了正在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的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矿勘院党委书记刘成才和副院长辛晓雷,对青海省有色地勘局项目组在牧民遇到危难之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保护牧民生命财产的高尚情操表示衷心的感谢。

青海有色地勘局局长杨站君(中)检查绿色勘查实施情况

双方签订推进地勘工作及矿区生态保护协议书

该局有关负责人与县、乡镇负责人在协调外部环境

  这只是青海省有色地勘局近几年来关心勘查区内牧民、支持牧民发展、实施绿色和谐勘查的一个缩影。

  草场是牧民的命根子。青海省有色地勘局这几年来之所以能稳固坚守在高原上顺利开展矿产勘查工作,且与当地的政府及牧民建立起水乳交融、不分你我的兄弟关系,最关键的就是他们实施绿色勘查,切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草原、呵护草场。

  “草原是我家,保护靠大家”。对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来说,这不是简单空洞的应景式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小到对一草一花的爱护,大到对营地、道路和钻机平台的选址和生态保护,他们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规定。

  “绿色勘查是矿产勘查的生命!”一直大力倡导绿色勘查的杨站君局长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全局以多彩整装勘查区的经验为模板,以全省开展的“绿色勘查开发年”为契机,全面推广绿色勘查。

  “绿色勘查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搞好矿产勘查"的新路子,很值得进一步的总结和提升!”杨站君表示。

  能得到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对工作要求向来甚严的杨站君局长的极力推崇,足以说明了多彩整装勘查区在绿色勘查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事实情况正如此。今年8月,当中国矿业报记者再次来到多彩的查涌勘查现场,看到原先道路恢复治理后种植的小草郁郁葱葱,像一片片绿色的地毯充满了生机。而周边“原封未动”的草场由于退化,小草则稀稀拉拉、零零散散。

  “这些小草是被黄羊等动物啃过的!”辛晓雷指着略微矮小些的小草笑着对中国矿业报记者说,“因为我们种植的小草比较嫩又茂密,很适合放牧,所以被一些黄羊、马鹿给盯上了,经常大老远地跑过来吃。”

  绿色勘查,理念先行。正如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王昆所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青海有色地勘局之所以能在绿色勘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最关键就是他们创新勘查理念,牢固树立了"生态保护第一"的新理念。”

#p#分页标题#e#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和青海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生态保护第一”是立省之要,遵循“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的要求后,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就十分敏锐地认识到生态保护在矿产勘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规定之时,就在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率先研究出台了《地质勘查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从增强生态环保意识、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注重民族团结3个方面提出了17条具体措施,下发了《关于实施野外项目终期环保验收工作的通知》。

  作为全局绿色勘查的先行先试者,多彩整装勘查区项目组在青南玉树地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制定出台了《地质勘查槽井探工程生态恢复治理操作规程》,成立了关于生态恢复环境治理领导工作小组,切实做好和加强地勘工作中保护自然环境工作,并及时让牧民验收,确保生态环境不破坏、牧场质量不降低、牧民利益不受损,促进了地勘工作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了地方政府、牧民和地勘单位共赢的结果。

  “我们还加大对环境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要求每个项目打出"生态保护第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草原,从我做起"等口号和标语,并借助局《青海有色地勘》和有色矿勘院《有色地勘通讯》等平台,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根植于每个项目人员的心中,真正树立起了生态环保就是三江源地区开展地质勘查的生命线意识。”身为全局绿色勘查的“总设计师”和“导演”,肖积图深知舆论先行的道理。

  规划是龙头。为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未雨绸缪,在地质勘查设计中就突出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他们要求全局所有地质勘查项目开展工作与环境恢复治理实行同设计、同实施、同验收的步骤,即在项目中期、终期检查时,把地质找矿工作与野外安全生产工作和生态恢复治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地质勘查工作和环境生态保护工作。在项目开展工作前,项目组主动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群众共同商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工作区乡镇、村委、牧民群众同意后才开展地质工作。在重型工程施工单位招标时,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作为一项硬性指标,项目开工前与施工单位签订生态保护合同书,收取生态保护保证金,同时纳入该项目生态恢复治理的监管范围之内。此外,他们还给治多县国土资源局缴纳生态保护保证金,并要求县、乡、村、牧户同时监督。

  项目开工后,他们从点滴做起,对生态环境做到了“应保尽保”、“必须确保”。项目驻地做好整体规划,尽量避开比较好的草场,划定工作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并及时掩埋,厕所修在下风,远离水源。在修路和布设探矿工程时,尽量选择草场少的地方,保留和保护好原有的草皮和植被,并在放置草皮的地方铺好彩条布,待工作结束后及时回填,将草皮和植被重新复植,尽量恢复原貌。车辆沿固定路线行驶,施工场地要求尽可能少占用草地,选用环保泥浆,设备及关键部位加强环保防护。在设备及有废液部位铺设防渗布,防治渗入土层,减少水污染。工程完工后,他们严格按操作规程采取槽探回填、植被复植、播种草籽等措施恢复自然环境。探槽、重型工程施工完毕后,由当地县、乡政府、村委会、牧民共同验收合格才能完整收队。

  为了尽量减少和控制勘查活动对草场的影响,青海省有色地勘局还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钻探技术和装备,“洛阳铲”、便携式钻机、履带式钻机、“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装备和工艺,相继得到应用。

  “新账”不再添,“旧账”及时还,这是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实现绿色勘查的又一特色。为使以往年度地勘工作影响的草山植被恢复原貌,今年5月初,他们组织施工队伍采用人工种植方式对多彩整装区查涌、撒纳龙哇、多日茸、尕龙格玛东矿区等项目探索性开展种草工作,对以往的探槽、机台和废弃便道等采取土地平整、播撒草籽、覆膜保温保湿等手段进行植被恢复,力求对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给予修复。

  通过选种、种植、施肥和近2个月的精心管护,种植的牧草不仅全部长了出来,而且还长势喜人,以往的施工用地全部重新披上了绿装。截至目前,他们已恢复植被约230亩,7月中旬专门组织验收组对植被恢复(种草)工作进行了验收。

  “真没有想到,我们种植的牧草长得这么好!”杨站君拿出手机,指着照片中绿油油的牧草,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对中国矿业报记者说,“我原来最担心的是,投资了那么多钱、花费了那么多精力所种植的这些牧草长不出来,等到了现场实地查看后,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我们种植的牧草不但成活率高,而且还十分茂盛!”

  如果绿色是“锦”,那么和谐则是“花”。正因为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把绿色的“锦”织得好,赢得了当地政府及牧民的信任,他们的和谐之“花”才更绚丽多彩。

  近年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把绿色勘查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坚持“勘查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的和谐勘查新理念,充分尊重牧户意愿,积极营造和谐勘查环境。

  多彩整装勘查指挥部专门聘用藏族同胞尼玛为指挥部专用司机,在地勘项目收队时,尼玛在指挥部值班。每逢中秋、国庆佳节,项目主要负责人对工作区多家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送去米面油、过冬毛毯、慰问金等,累计慰问金达到50多万元,从而保持了与藏族同胞的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工作区牧民来西宁看病,项目组人员及时与单位驻地联系,积极帮他们联系医院,找医生。院领导辛晓雷还带领相关人员去医院看望慰问,每次慰问金额达2000元。

  急为牧民所急,忧为牧民所忧,办牧民之所求,是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多彩地区开展工作以来始终坚持的原则。2015年7月8日下午,米扎那能项目接到治多县多彩乡政府的求助电话,当江茸村牧民的两台汽车过河时被陷在项目驻地附近的河水里,情况十分紧急。当时,因上游暴雨导致河水持续上涨,牧民的车辆面临随时被冲走的危险。接到求助电话后,该项目负责人立刻通过卫星电话向院领导报告,并迅速派出挖掘机和牵引车前往救援。经过紧急施救,成功地将两台车辆拖出河道,并将洪水冲毁的路段进行了修复。

#p#分页标题#e#

  2015年,在米扎纳能项目,驻地牧民生活物资用牦牛托运才能进来,多彩乡政府积极与他们沟通,请求给予援助。该局领导大力支持,投入150万元,从多日茸矿区垭口到项目驻地修建了一条长约20公里的“便民路”、“勘查路”,解决了当江荣村牧民长期交通不便的现状,增进了地勘队伍和当地政府、牧民的感情。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多彩整装勘查区所做的一点一滴,当地政府及牧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贵院在多彩开展勘查工作以来,我们精诚团结,共同致力于江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勘查环境协调等各项工作,建立了深厚友谊。多年来,你们为我们在村级公路建设、帮扶穷困群众、维护地方稳定、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体现出热心公益、扶贫帮困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广大牧民群众中获得了良好口碑,树立了良好形象。我们将努力创造更优越的地勘外部环境,为你们找矿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2015年9月,多彩乡政府专门给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和有色矿勘院发来感谢信,送了锦旗,并通过简报的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宣传有色地勘院“铸造"地勘铁军",推动地方发展”的良好形象。多彩乡分管地质勘查的副乡长十分关注和关心地质勘查工作,经常对项目人员说:“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我一定做到问题不过夜、不拖延。”

  工作区的牧民也对项目人员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多彩东矿区因投入资金问题2015年暂停了勘查工作,牧民迟来多次到指挥部问询,为什么没有到他家所在的东矿区来做地勘工作;在撒纳龙哇项目,牧户就住在山脚下,由原来的坚决不同意到现在为打钻、布置槽探、修路提供很好的建议;在查涌项目,牧户充分相信项目人员,对环境恢复治理非常满意,并说今年项目收队时不用来验收了;在米扎纳能项目,牧户彭措听说要在他的草场里修路,当即表态支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口碑。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支持,牧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对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来说,是极大的鞭策和动力。在这样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下,我们还有何理由不好好保护生态环境,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找矿呢?”望着那一座座高山,杨站君仿佛看到了一座座金光闪闪的富矿在向自己招手。

  5 尾声

  写完此稿,已是凌晨两点。但记者依然沉浸在大美青海的记忆中,依然在为我们骄傲的青海有色地勘而激情澎湃,久久难以入眠。

  雪域高原,阻挡不住青海有色地勘铿锵的步伐;茫茫戈壁,淹没不了青海有色地勘响亮的号角;飞沙走石,迷失不了青海有色地勘智慧的双眼;疲劳寒冷,扑灭不了青海有色地勘的火热激情。他们用对事业的忠诚执着,用自己的坚强和毅力,用50多年的青春年华,在青藏高原构筑起了无坚不摧的精神高地,刻下了一个大写的“青海有色地勘”!

  寂寞往往比清贫更难耐更难熬。然而,我们的青海有色地勘人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拿着与其艰苦环境严重不相称的收入,他们默默奉献、毫无怨言;在与世隔绝的深山里,像机器人一样每天简单而又机械地重复着同一样的工作,他们不觉枯燥、乐在其中;出队半年难得回家团聚一次,面对妻儿父母哀怨心疼的目光时,他们忐忑不安、满怀愧疚。也许此时此刻,我们才忽然明白,坚守在青藏高原一线包括青海有色地勘在内的所有地质队员,才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站在高高的昆仑山上,俯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牛羊在悠闲地吃草,河水在不停地奔流;格桑花美丽俊俏,青藏铁路线直插云霄;一条条天路四通八达,一座座电线塔照亮万家。在大美青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后面,离不开矿产资源这个“工业粮食”的有力支撑,更离不开地质人的汗水和辛劳!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是我们地质人的无欲无求,无敌无畏,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3号排行榜: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找矿突破和绿色勘查纪实

喜欢 (0) or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