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盲人乐队唱遍公园 粤韵透析人间冷暖(组图)

权势 http://www.phb3.com/ 评论

广州盲人乐队唱遍公园 粤韵透析人间冷暖(组图) 2004年11月17日09:04 新华网 乐队的老人们各个都是吹拉弹唱的好手。 盲人乐队可以维持下去主要靠这些听粤曲的老顾客给的一两块钱。 他们是一群失明多年的人,全凭听觉与双手的摸索,学会了弹奏各种乐器。10年


广州盲人乐队唱遍公园 粤韵透析人间冷暖(组图)
 
2004年11月17日09:04 新华网  
 

广州盲人乐队唱遍公园粤韵透析人间冷暖(组图)

 
 
乐队的老人们各个都是吹拉弹唱的好手。

广州盲人乐队唱遍公园粤韵透析人间冷暖(组图)

 
 
盲人乐队可以维持下去主要靠这些听粤曲的老顾客给的一两块钱。

  他们是一群失明多年的人,全凭听觉与双手的摸索,学会了弹奏各种乐器。10年前,这8名来自广州各区的盲人自发组成了一支演奏粤曲的曲艺队,开始了用音乐谋生的道路。每逢有演出,他们便从各自家中手持盲棍一路摸索着走来,风雨无阻。虽然他们目不能视,但他们却在用音乐、用心灵去体会着这人世间的冷暖。

  10年间,他们颠沛流离于广州市的各个角落,遭白眼、被人赶,所有的演出器材曾被人一把火烧精光。8个成员3人退休,4人吃救济,1人无业。日前,记者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到这群盲人曲艺队员生活中许多不为人知的苦辣酸甜……

  现场直击 演奏恰到精妙让人跃跃欲唱

  昨天上午9点,当记者按约好的时间来到人民公园时,曲艺队的成员已经到了,他们正在做着演奏前的准备工作,弹扬琴的李老伯正在摸着扬琴弦,做着音符的调试,电弦和二胡也坐在一旁试着音。乐队的周围已经坐了近百粤剧爱好者。

  9点10分,曲艺队的表演开始了,一位银发老伯在放了几块钱之后,走上唱台,开始了《十收香囊》的粤剧演唱。只见两根小木棒在扬琴师傅李老伯的指挥下,总是能准确的出现在细如发丝的琴弦上,发出美妙的音符,而在弹奏过程中,当音色不对,音符不准的时候,李老伯侧着脖子总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辨别出来,然后又熟练地调好每根弦。

  李老伯说:“130多根弦,我能准确地摸到他们的位置,并很快的调好。”而在一旁打掌板的队长陆老伯,同样有绝活,一首乐曲的张弛有度和节奏的把握都是靠这个掌板的调度。掌板上有木鱼、卜鱼、铜锣等乐器,只见陆老伯双手不仅拿到两根木棍,右手还同时握着一个敲铜锣的铁棍,他一会急促地敲着木鱼和卜鱼,一会又放下左手的木棍,缓缓地敲打铜锣,一首粤剧的高潮和低潮总能把握地恰倒好处。

  据曲艺队的队长介绍,人民公园规定每天只允许3支演奏队来这里演出,上午2个,下午1个。他们和其他7个演奏队商量好进行轮换,每个星期可以在这里演出3个半天。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和相得益彰的伴奏,围观的市民越来越多,你方唱罢我登场,上前来唱粤剧的市民还真不少。

  演出经历 手持盲棍探路 拥有过百乐迷

  演出时四处被人驱逐

  起初几年,大家没有固定的演出地点,天河、芳村、海珠……只要人多的地方,他们就去,人民公园、烈士陵园、东湖公园、海珠广场等都是他们转战南北的“根据地”。他们还常常走家串巷地去一些小区演出,但却经常被保安赶。“被人赶时心里真的挺难受的”李伯感慨地说,“有时我们就跟保安讲。我们唱的粤曲老人们爱听,自己也可帮补下生活,我们不要求大家都给钱的。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工作了,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我们要靠这个吃饭啊……一些保安听了,就不再赶我们了,但一半时间还是只能被迫立刻离开。”

  至于定下来在人民公园演出,李伯告诉记者,那是近三年的事。现在,他们每次演出完后都把器材存放在公园附近的一个保管站,每月交150元存放费,下次来演出只需只身前往,着实方便了许多。陆队长说:“在这里演奏没有人赶你,处境要好很多。”但在人民公园演奏,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据介绍,去年5月份,曲艺队存放在保管站里的所有家什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但几天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几个粤剧爱好者得知此事后,每人出几百块凑钱帮他们重新购置了家什,这样他们才重新在公园里演出。据介绍,捐钱的人有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也有电弦手莫若文师傅的几个学生。至于器材被烧的原因,一位经常来听他们演奏的老伯说,他们演奏的技艺很好,估计是遭人嫉妒,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吧。

  生意差时只赚几块钱

  记者注意到,曲艺队演出时,通常都会提供多张凳子,还有一个装钱的小木盒放在观众和演出者之间。李伯告诉记者,曲艺队演出时给与不给都由观众决定,但由于演出通常比较出色,深受老年票友们的喜爱,所以大家都会捧捧场,或多或少给一点。多的时候一个上午下来,每人可分到二十多元,少的时候只分到几元钱“我们都是随缘乐助的。以前‘转战南北’的时候,由于天天都可演出,平均收入要比现在一星期演三个半天多一些。但现在安定多了,我们也没那么奔波辛苦,还是现在好啊!”

  队员个案

  扬琴师李达明老伯:学曲摸熟扬琴百根弦

  李伯告诉记者,他今年59岁,从4岁时因眼疾致盲后,已有55年没有看见过东西,但扬琴那130多根弦,却被他摸索得清清楚楚。为了学点手艺防身,他18岁开始学扬琴,跟师父学了仅一个多月,便开始自己摸索。由于当时没有盲文乐谱,他只能一边听别人弹,一边偷偷记下旋律回去跟着敲,敲错了就再试,一根一根弦地把正确的音高试出来,再续上前面的旋律继续练。就这样完全靠耳朵听和一根一根弦的试敲,李伯竟记下了大部分粤剧名曲。

  不过对李伯来说,最麻烦的不是练曲,而是穿弦。由于家人都不会扬琴,又不能总找人帮忙,琴弦断了李伯就只能自己穿。琴弦粗细不等,李伯首先要找到相适应的新弦,然后从琴两侧共两百多个音准(系弦的银色小柱子,一寸高筷子粗)中找出断弦所在的对称的两个柱子,把新弦从柱子中间米粒大的小洞里穿过。对明眼人来说,这些并不算什么,可是一个失明者却只能用手摸索着干,难度可想而知。

  电弦手莫若文老伯:要把粤曲精华传新人

  “看,那个就是莫师傅的一个弟子”顺着一位经常来听曲的老伯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个抱着一捆乐谱的中年男子。这位冼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粤剧爱好者,自从三年前在民间粤曲演出中认识了莫若文师傅,便与他开始亦师亦友的交往。

  记者了解到,莫老伯现在带了几十个学生,多是中老年人,不认识的就收学费,熟络的就算了。莫老伯告诉记者,他收过的学生中也有过几个二十几岁的,可是结婚后都没有再学。他说,现在懂粤曲爱粤剧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少,粤剧可是岭南文化的精华,不能后继无人,有生之年能让更多的人爱上粤剧,那也是件幸事。(朱小勇夏令 巢晓)(来源:信息时报)
 
 

3号排行榜:广州盲人乐队唱遍公园 粤韵透析人间冷暖(组图)

喜欢 (0) or 分享 (0)